轰隆隆的列车,摇摇晃晃地驶向市里。
刚才列车驶过的好像是一所学校,操场上面正有很多的人在蹦蹦跳跳。
看着窗外的景色,姜东心里面不由得感慨。
如果自己考上了大学,等过几天九月份,就应该在某间课堂里面上课。
周围坐着的都是自己的同学,教授则在讲台上面侃侃而谈,在课后谈论的,很有可能是人生与黑格尔,尼采与性自由。
就在沉于思绪的时候,一个声音打断了他。
“小伙子,这边没人吧!”一个中年男人,穿着衬衫,胳膊上还夹个黑色小皮包,看起来像是一个老板。
这会儿的车上没多少人。
为了尽快赶到市里,参加今天的出版庆功会,姜东赶了早上的火车,旁边正好没人坐。
“没人!”
“好!”那中年人坐了下来。
姜东问道:“叔,现在几点钟了?”
看着那人手腕上的表,姜东觉得也该给自己买一个了。
“差五分就九点整了!”
姜东点了点头,十二点肯定就到出版社那边了。
昨天已经专门在公社和孙亚梅通了电话,这一次先印了一万册。
出书后的收入分为两部分,一是印数稿酬,二是版税稿酬。
按照一九八零年国家规定的印数稿酬费率,每一万册,按照基本稿酬的百分之三支付报酬。
姜东这本书千字二十的稿酬,字数共计十二万六千字,稿酬是两千五百二十块钱。
这次印了一万册,可以拿到印数稿酬75.6元。
版税稿酬则是按照每一本书定价的百分之十五给,这次,出版社定价八毛钱,这一万册要是全部卖出,姜东就可以赚1200元
一想到未来可能会有这么多钱,姜东心中激动不已。
姜东心中有了一个简单的计划,那就是等到拿到钱的时候,在县里面,开办一个纽扣小厂,专门生产塑料纽扣。
从做纽扣开始,做大做强。
姜东思索间,旁边的中年男子攀谈了起来。
“小伙子,你这是去哪里?”
“上市里。”
“上大学的?”
姜东微微摇头,面露苦笑。
“哦,去打工吧。”那中年男人恍然点头。
“额……算是吧。”作者不就是文字打工人?
“如今不比以前了,种地赚钱少,打工来钱多!小伙子,你这选择准没错!”“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以为是个大学生嘞!”
“名落孙山。”
“那你这至少也是高中毕业了,也算可以!考大学有多难,那都不用说!”“不过啊,只要考上了,这以后也就不愁出路!”
大叔又继续宽慰道:“没事,今年没考上,明年继续考就是!”
姜东摆摆手,“不考了!眼下,要是有机会的话,若是自己做买卖也不错!”
大叔诧异道,“你……还会做买卖?”
“不会,不过,可以学!”姜东自信道。
一切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慢慢学会走路、说话的!
大叔显然对姜东来了兴趣。
“小伙子!你……叫啥名字?”
“姜东,我是郡县的。”
“嗯,郡县出人才,是个好地方。叔是曾县的,名叫王三平。”
“王叔好。”
“你也好!”“你这去市里打工?啥活计啊?叔在曾县开一家皮革厂,专门卖皮革手套的!厂子里,一个技工,一个月十八块钱哩!”
姜东惊讶:“皮革厂?曾县?”
姜东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曾县有一家古交制革厂很有名。
这家厂子是原来国营皮革厂里面的工人出来开办的,专门做皮革手套,产品质量很好,等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都开始出口东欧、日本了。
这个大叔,就是这个皮革厂的老板!
自己这是遇到大人物了。
“您的厂子,可是古交制革厂?”
“唉,对啊?咋,你听过?”
“确实听过!听说您厂子里的皮手套,质量非常好!说不定,过几年就要出口国外了!”
王三平哈哈一笑,“看来还是有人识货啊!”
笑过了,王三平却露出了一脸愁容,拿出了一包烟来。
“抽不?”
姜东摆手。
王三平自顾自抽了起来。
秋风凉爽,也将二手烟带走。
姜东见他如此,也不好开口问是什么原因,把话题转而带到了另一个方向上。
“叔,我想要请教你一下。”
“请教?我可没考过大学啊,你请我,算是找瞎猫问道!”
“在曾县那边,要是开厂买地的话,大概是多少钱?”
王三平诧异,将烟灰磕了几下,不敢相信地看向姜东。
一个年轻人,怎么会问出这种问题?
“小伙子,你问这个干嘛?”
姜东道:“想着,哪天要是自己赚钱了,开一个纽扣厂子!这不,想要向您请教,取经。”
听到这话,王三平直接将手头的烟掐灭,然后重新上下打量了一番姜东。
“小伙子你倒是挺有志气啊!你说的没错,要想致富,就得自己办厂子,打工一辈子,也不可能发财!”
“刚才你问买地得多少钱,这个要看你买多大的地了,市区的还是近郊、远郊的……”
王三平开始说了起来,从选地、买设备、找销路、招工人等,一开始说之后,便停不下来,连抽烟都忘了。
周围的其他乘客也被他的谈论所吸引,侧耳倾听。
姜东还怕他说得口干,接连用杯子给他接了两回水。
从王三平这里姜东也学到了不少,想着自己以后要是开厂子的话,今天他说的这些知识自己都能用得上。
“南城站快要到了,下车的人准备了!”
姜东正在聚精会神的听着王三平讲述,列车员的大嗓门就传了开来。
王三平朝着列车的车窗外面看了看,火车就快要进站了。
“哎呀,小姜!看我这一说起来就说个没完,你不会听的烦了吧?”
“根本没有!您说的这些,我以后肯定能够都用得上。”“我感激您还来不及呢。”
王三平点了点头,“要不是现在厂里面遇到点困难,不好再招人,我一定把你拉到我们那边儿当技术工人去,我可是看好你这个年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