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您这是……有工作要安排吗?”
李涛注意到走进办公室的刘伟明面沉似水、神色凝重,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赶忙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瞧着刘伟明那副愁眉不展的模样,李涛心下暗自揣测。
看样子这次恐怕又是碰上了棘手的难题,而且十有八九得落到自己头上。
想到这儿,他不禁在心底暗暗叫苦不迭,长叹一声:唉,这安稳日子怕是又要到头喽!
果不其然,正如李涛所预料的那般,只见刘伟明重重地点了点头,
然后一脸恳切地望向他,说道:“小李啊,眼下这粮食问题可是愈发严峻了!你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给咱单位搞点儿粮食回来呢?”
说这话时,刘伟明的语气近乎哀求。
现如今大家伙儿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这个月月初才刚刚领到的定量口粮,眼瞅着没几天功夫就已经快要见底了。
距离下个月再次领取定量还有足足十来天的时间呢,这段日子里所有人都只能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地熬过去。
刘伟明自家的状况也同样不容乐观,家里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等着张嘴吃饭呢,平日里的生活本来就过得紧紧巴巴的。
如今定量还大幅削减,这往后的日子可真是没法想象了!
所以,他才会心急火燎地跑来找李涛,盼望着他能施展神通,无论如何也要把粮食的事情给办妥咯。
一听说需要粮食,李涛不禁面露难色,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如果只是其他普通的物资,哪怕多费些周折、多跑几趟腿儿,他兴许还能想方设法采购回一部分来应急。
然而这粮食嘛……可真是个大难题!
眼下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连那偏远的乡下地区都是严重缺粮,家家户户都把粮食看得比金子还要珍贵,毕竟那可是关乎一家老小能否活命的关键啊!
试问,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家赖以生存的粮食轻易出售掉呢?
李涛一脸无奈地看向主任,语气颇为迟疑:“主任啊,这件事我恐怕真的只能试试看啦,实在是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把粮食给您弄回来!”
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事难度极大,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只好先给自己留条后路。
其实就算心不甘情不愿,该做的还是得硬着头皮去做呀。
只不过李涛可不打算傻乎乎地立下军令状,拍着胸脯保证百分之百能搞到粮食。
未雨绸缪总是好的,要是到头来一粒米都没带回去,那岂不是会招来众人的埋怨和指责?
他可不想因为这么一件事情而坏了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对于李涛的顾虑,刘伟明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尽管内心焦急万分,盼望着尽快解决粮食问题,但他倒也没有强横地逼迫对方必须完成任务。
“行啦,小李,你就尽最大努力去办吧!咱们这儿老老少少可都眼巴巴地盼着这些粮食下锅做饭呢。”
刘伟明语重心长地说道,话虽如此,但言语间还是不自觉地透露出一丝紧迫感。
希望能借此给李涛施加些许压力,促使他全心全意去想办法弄回粮食。
又简单嘱咐了几句之后,刘伟明便转身匆匆离去,只留下李涛独自一人呆坐在办公室里,满面愁容,犹如霜打的茄子一般无精打采。
这次的差事是真不好办,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下乡采购碰碰运气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必须得去做的,但说实话,他心里对此着实没抱多大期望。
毕竟,乡下是什么样的状况,他可是再了解不过了。
如今这年头,其他像山珍海货那样的物资获取起来都已经变得困难重重了,更别提那最为关键的粮食啦。
只要一想到这个棘手的难题,他的脑袋就像是被一群蜜蜂围着似的,嗡嗡作响个不停。
“唉!这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李涛坐在那里冥思苦想了老半天,却始终未能琢磨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法子来。
没办法,眼下也只能先这么走着瞧、摸着石头过河了。
今天外出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了,所以他索性就在办公室里足足待了一整天。
一直熬到傍晚夕阳西下,直至下班时间的钟声敲响,他这才慢悠悠地起身离去。
当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中时,那张脸上依然挂着深深的忧愁之色,就连平日里香喷喷的饭菜此刻似乎也失去了吸引力。
他看着摆在面前饭盒里那条色泽诱人的红烧鱼,居然丝毫感觉不到它有多么美味可口。
尽管如此,他还是强打起精神,硬着头皮把饭给吃了下去。
随后,便一头栽倒在床上,努力让自己不再去思考那些烦心事,只是静静地聆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悠扬歌声,不知不觉间就沉沉睡去了。
次日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李涛便迫不及待地出了门,朝着城外急匆匆赶去。
尽管心里也没底到底能否成功收购到粮食,但无论如何,总要亲身去尝试一番才有结果。
此前去过的那些公社和村庄,显然已无需再度造访。
于是乎,李涛随意挑选了一个方向,跨上自行车奋力骑行起来。
约莫过了半个多小时,一座规模不大的小村庄映入眼帘。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不过寥寥数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各家各户屋顶的烟囱里正升腾起缕缕袅袅的炊烟,整个村落看上去宁静而祥和。
正当李涛抬脚准备迈入村子时,突然从一旁闪出两名身背长枪的民兵,他们如临大敌般迅速拦住了李涛的去路。
其中一名民兵开口喝问道:“喂!你是谁呀?跑到我们这儿来干啥子哟?”
与此同时,另一名民兵则一言不发,只是紧紧地用目光上下打量着李涛,那犀利的眼神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
面对这种情形,李涛心中明白,对于这些陌生面孔,村民们自然而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警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