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正式坐上了常山郡郡守这把交椅。然而,面对常山郡错综复杂的政务和民生问题,他却如坠云雾之中,全然摸不着头脑。即使是向来以智谋着称、足智多谋的儿子赵武,此刻也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与迷茫。
赵武一心想要善待百姓,但当真正面临具体的施政措施时,他却发现自己如同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完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就在父子二人为如何治理常山郡而愁眉不展、犹豫不决的时候,千里之外颍川的戏志才仿佛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竟然提前洞察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并迅速做出应对之策。
只见戏志才精心安排的心腹张褚带着他亲笔书写的书信,日夜兼程地赶到了常山郡。张褚风尘仆仆地来到赵武面前,恭敬地将戏志才的书信呈递上去。赵武满心期待地接过书信,展开一看,信中的文字犹如明灯照亮了他心中的黑暗。
只见书信开头写道:“子升在此先祝贺赵武贤弟和令尊赵将军成功拯救黎民百姓,此等功绩必将名垂青史,成就不世之功!常言道,攻城容易,守城难,而要想妥善治理一座城池,则更是难上加难啊。”紧接着,戏志才详细阐述了自己针对当前局势提出的三条锦囊妙计,并恳请赵武仔细查阅斟酌。
首先,重中之重便是重新分配土地。由于士族集团长期以来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而不停地兼并土地,致使广大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生活苦不堪言。
其次,必须想方设法聚拢人口。因为战乱等原因,许多人流离失所、四处逃亡,如果不能将他们聚集起来并加以妥善安置,那么社会秩序将会进一步混乱,国家也难以恢复稳定与繁荣。
最后,则是要努力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关系和矛盾,需要谨慎处理,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动荡。
紧接着,戏志才在内心深处深入剖析了此次黄巾之乱爆发的缘由。原来,士族集团贪得无厌地兼并土地只是一个导火索。与此同时,朝廷内部政局动荡不安,外戚势力横行霸道,宦官们则独揽大权。此外,对西羌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十载之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让百姓们喘不过气来,民不聊生。正是在这样多种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之下,张角等人趁机煽动民心,蛊惑民众纷纷举起反抗大旗,发动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不过,戏志才敏锐地察觉到,在黄巾起义的背后,恐怕少不了一些心怀叵测、企图趁乱谋取私利的投机倒把之士族暗中推波助澜!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戏志才向赵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尤其是在对待士族方面,戏志才强调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首要考量对象。唯有积极拉拢士族,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行政策,造福于民。
这一观点竟与赵武在战后对城池的管理举措惊人地相似。要知道,在当时那样特殊的时代大环境之下,那些真正拥有治国理政之能的贤才,绝大部分都源自于士族门阀阶层。
这些士族子弟自幼便接受良好教育,研习经史子集、兵法谋略等诸多学问,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相比之下,普通的平民百姓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极度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及实际操作经验,所以根本无法肩负起治理郡县这样重大且繁杂的责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土地的划分事宜。在此方面,足智多谋的戏志才向赵武提出了一条极具建设性的建议:应当把战后出现的众多无主土地,重新分配给广大百姓去耕种劳作,以此来聚拢民心。
对于这条提议,赵武深表认同并给予高度赞赏。然而,在后续具体实施政策的时候,赵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借鉴了一项后世之举——他决定将大批无主土地进行集体承包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以村落为单位,将大量流民百姓集中在土地肥沃处集中生产,这样面对灾祸人们也能集中抵抗,得以生存。
之所以会如此行事,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明了。在那个年代,单个家庭的生产力实在是过于薄弱了,如果只是单纯地将大量土地平均分配给各个家庭,那么即便每个家庭都得到了数量可观的耕地,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以及必要的耕种物资,到头来恐怕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已。
但是一旦采用集体生产的方式,就可以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调配使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地解决了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从当下的局势来看,这种集体承包生产的策略无疑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至于常山郡内那些士族世家所遗留下来的土地问题,却令赵武深感忧虑。他深知若不对此严加看管,恐怕用不了数年时间,这常山郡的广袤土地便会再度被这些世家大族逐步蚕食鲸吞至尽。为此,赵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向自己的父亲提出了一个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针对世家的土地情况,赵武力劝父亲展开一次全面且深入的初步筛查工作,并将所有相关信息逐一记录在册、统一造册归档。如此一来,即便将来再有世家胆敢大肆侵吞土地,赵铠便能依据这份详尽无遗的造册档案,依法依规地对其实施严厉的惩处措施,从而有效地遏制住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滋长。
不过,尽管在对于世家土地的管理政策方面略显严苛,但在战后如何妥善治理各地郡县这个关键议题上,赵武则秉持着一种相对灵活且包容的态度。他认为应当优先选拔任用来自世家的优秀人才,以此作为某种程度上对世家的一种合理补偿方式。毕竟,这些世家子弟往往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假以时日悉心培养雕琢一番,必能成为地方治理中的得力干将。
当然啦,为确保所选用的世家人才皆德才兼备、清正廉洁,赵武还煞费苦心地专门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与筛查机制,以及与之配套的严密管理和监督督察办法。通过层层把关筛选,务必杜绝任何愚笨无能或是贪婪腐败之徒混入其中,以免他们得势后肆意妄为、鱼肉百姓,给当地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灾难。
至于各方利益的调和,赵武自己也很是头疼,虽然戏志才明确指出了各方势力的重要性,但是在真正实施时赵武也很是茫然,最后赵武也只能先按照戏志才说的前两点进行,各方利益这块,徐徐图谋,以商会建设先行试试看!
同时赵武还建议父亲将各地郡县拿出多余钱粮进行有偿性徭役工作,比如建设水库和修建道路,给以百姓适当酬劳,让其不再无所事事,正可谓一举两得。
就在赵铠按照赵武的建议开始施政常山郡后不久,得到土地的流民百姓深感赵铠之恩,在赵武派遣的帮扶官员指导下积极投身到粮食的生产当中,常山郡开始显现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而赵铠的这些政令也吸引了大量周边郡县的百姓前来投靠,越来越多的流民被编辑在册,投身粮食生产和有偿性的徭役工作当中!
同时常山郡的举措也逐渐影响到周边的中山郡、巨鹿郡、魏郡郡县,这些郡县的百姓都在悄悄议论常山郡的一系列施政举措,真正得到实惠的百姓则是将自己的机遇纷纷告知远方亲戚,引得周边人员前来投靠!也逐渐开始效仿常山郡的施政之法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