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禹于比武比文 ,并无生怯,而是信心十足,他想的是如何取胜。
兵法是书面的文字兵法,用于实战还需历练。
石妙兴取出军事内容丰富的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交给汉禹,让他好好阅读用兵谋略,与兵法对应,以索取精华。
汉禹何等聪明,既已熟读兵法,再与其中故事一一核对,不由惊呼;
“兵法之妙,均在于此!”
封神榜是神话故事,宣扬所谓正义的,与兵法衔接并不多,汉禹看了几章,感觉索然无味,就放到一旁,再读三国演义。
三国一书,既然属演义 ,那也就是借助古代三国的人物与基本框架进行的再创作,一些战事,其实是后代战事的附加。有一些事情,是完全的三国以历朝历代战事的,而附会到三国时期的人物与时代的,所以,当熟读兵法的汉禹一读,马上感觉兴趣盎然,战场情景如在眼前!
茂林寺承平已久,虽然九州的外界洋夷作乱,但是寺院与四周还算安静,只是这几年外界干扰增多,各种势力抬头,开始纷纷插手周边,才令方丈极为担忧。
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啊,国若不安的话 ,则家亦难安!
官家派人与方丈接洽多次,方丈才同意派出会武之人出寺弘法,却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人数多寡不是问题,倒是石妙兴提出的粮草成了第一大事。
他自己年事已高,就将文武以及用人之事悉数交由住持与房头办理,他全力与小灶师傅一起,准备出征的粮草酒肉事宜。
接到方丈号令的石妙兴住持与各房,都开始了比武比文的准备。
比文场所简单,就是把早课写经的课桌移出来便是,而且人员不多。
比武场就是“动干戈”了,那是需要大场地的,石妙兴要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间设立场地,四周皆是各房头与弟子们观察的场所,防止作弊等。
虽然不是燕青战任远那样的决一死战,但临阵拜将确实是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粗心。
尤其,茂林寺这样有千年武功传统的寺院来说,更是关系茂林寺的名声,与未来出寺弘法的成败。
用木板搭起一座擂台是必须的。
石妙兴住持显示了作为当年参加末届武举考试的卓越才干,那就是真正的组织才能和文武兼备。
从杂事房召集人马,运来木材,十几位工匠一起下场忙活, 可是各司其职,丝毫不乱,有的用锛打去树皮抚平木料,有的用墨斗打线整齐划一,有的用锯制作木板支柱,可以说各显神通,进度之快超出想象。
每边八根长二尺半的支撑木,每根支撑木的距离是二尺,依次向前植下八根,然后在上面搭上厚五寸的杉木板,很快,三丈见方的高台搭建了起来。
为了安全起见,寺里平常用于接待尊贵香客才起用的红色毛毡,也被石妙兴从仓房请出来,平铺到了高台上,防止摔倒受伤的意外发生。
紧贴着擂台四周的三尺之内,也被铺设了红色毛毡,而且厚达两层,这是因为一旦被打下擂台时也不会伤人。
方丈住持与一应房头,还有官府派来的代表人物等,都安排在宽敞的大雄宝殿前厅就坐,前面设有茶桌,摆放香茗,刀枪剑戟等的兵器架,就在大雄宝殿一侧,另一侧却是另一种香案,上面燃上线香,后面摆放上长枪短枪等热兵器。
达摩院长老与住持,在擂台上分任执行官和判官,有他们门下弟子上台竞技之时,主动退出换人,改由其他长老秉持,防止作弊。
大雄宝殿廊檐之下,拉开一长条红色横幅,上面书写着:
护法攘夷卫护九州平安
大雄宝殿对面两棵杉树之上,也面对面拉开一条黄色横幅,上面写着:
尚武克敌但望四海波晏
擂台左侧,是威风锣鼓,战旗招展,方丈住持、各房的旗帜分立左右,为比武擂鼓助威,为出征壮行;右侧是茂林寺禅音团队,也是住持与各房旗帜分立前后,提醒不忘茂林寺本性,以善为本,普度众生离苦得乐为念。
一个下午时间,平地立起来擂台,石妙兴喊来各房房头与各堂首座,围绕观看,力求十全十美。
“出征在即,伙食也要变了吧?”还是那个满脸络腮胡的房头说。
“已经禀告方丈,依我寺往年历代出征惯例,每日晚斋,开酒肉之戒,午斋开肉戒,早餐不变。从出征之日起,出征将士尽开斋戒,直至凯旋。”
“好好好,这才是出征将军的样子!”
当晚斋毕,一起去方丈处禀告诸事,方丈大师点燃线香,一起议论明日比武。
“先比拳脚,八不打切切记一心,都要点到为止。以半柱香为一个回合,一对拳手只许打一个回合,被打下擂台一次,或被打倒三次,即判为负。如都未跌下擂台或未达击倒三次,以先被击倒,或只守不攻者为负。可否!知否?”
“善哉善哉!”大家无人反对,因为这不是生死之战,是擢升人才,没人表示反对。
“次比枪械,也是以半柱香为一个回合,刀剑都是木制,大枪就不比了,因为我寺向来以棍为枪,棍法就是枪法,比棍法就是比枪法,故此以棍代枪。器械都是以石灰包裹,对手以被打下擂台,或被打落兵器一回,即判负。身上有三处白灰也即判为负。如遇平局,以身上白点先着点多者为负。可否?知否?”
“善哉善哉!”大家也没有意见,一致认可。
“热兵器之比,在最后关头进行。还是半柱香时间。大雄宝殿对面杉树相距擂台五十步,树下设置等高香案点燃线香,以擂台边沿为界,以暗器或者软鞭等与火枪打击香头打击十次,击落多者即为胜者。击落同样数量,以最先击中五次者为胜。可否?”
住持想不到方丈大师改变了方式,把原定不比的暗器加了进去。
不过这样也好,更加全面了,毕竟火枪打的好的没有几个,而且暗器与软鞭等可以放长击远,这也是打击敌人的利器。而且,这种比较方式,也是不伤人,而且展现个人功夫的好办法,还是方丈大师考虑事情更周到。
“弟子明白!”石妙兴道。
“不要比火枪了吧,那个东西我试过,很容易伤自己,别先折伤自己人马为好?”另一个房头说。
方丈大师道:
“外界火枪随军已然成风,不能闭目塞听,将士出征,生死攸关,不可不比。明日捉对比较,如有同样击落香头香头之对手,当以火枪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