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朋找到了一根圆木棍,蹲在先生旁边进行劳作。
他先是熟练的拔掉杂草,然后又拔出过于密集地方的禾苗,在禾苗被水冲走的地方插个坑,再把带着泥土的禾苗栽进去,这样,既清理了冗余,也补齐了禾苗,让庄稼地里显得整齐多了。
先生一边做着农活,一边欣赏地看着自己的弟子熟练的动作。
日头已经很高了,晒得二人身上发出黑亮的光芒,汗水如同小溪一样的流淌着。看看还有几步就到地头了,先生到地头取过瓦罐,递给广朋说:
“喝点水吧,幸亏有你今天过来帮助 ,不然明天还要一个上午才行。”
“先生歇一会吧,我弄到头再说。”
先生也放下瓦罐,于是一老一少齐进,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做完活了,这才回到地头的树下凉快一会。
“看你这两天好像有点劳累,你这两天在忙什么呢?家里有事吗?”先生问广朋说。
“这几天家里来了一个和尚大夫,帮助我爹治病,晚上睡得晚,所以到先生这里就累点。”
“怎么样 ,你爹好点了吗?”
“好多了。说真的,这个和尚大夫挺会看病的,而且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有点怪怪的。他不用瓦罐煎药,而是让爹喝舂出来刚刚采来的新鲜药汁,还连捣碎以后剩下的草根草叶也吃下去。”
“嗯,这也是正宗的治疗方法,只不过如果不是谙熟医道,或者面对危重病人的医道高手,现在的一般大夫是不敢用这办法的。”
“奥,是这样。他说他是茂林寺的,而且还会武术。另外,他夜里从来不躺着睡觉,而是坐着睡。总之好奇怪。”
“那叫坐禅。他是茂林寺的?他说他叫啥了吗?”
“说过的,他说他叫石妙兴,听他说话口音也是咱湖北的,而且也是吃大米,不吃馒头。,”
“奥,石妙兴,这名字好耳熟啊………是不是四五十岁左右,个子不高,左边耳朵后头下面有块下垂的肉?”
“嗯,是的,他还说父母都已经去世,才出家当和尚的。”
“是啊,我认识他,当年我们一起参加过武举考试的,后来听说他出家了,叫妙兴,不过好像不是在茂林寺,而是在一个小庙出家的呢。他又怎么到了茂林寺这个大寺的,这是怎么回事啊?”
“嗯,他说了,他是苦行僧,是云游到了才挂单茂林寺的,必须出来化缘,治病也是为了化缘。”
“这就对了,他出身很苦,家里遭到瘟疫,几乎死绝,就连爹娘都没有钱埋。还是小庙的和尚出来化缘帮助 ,才送他棺材埋了的,所以为了报答师傅出家做和尚,想不到还是苦行僧。生活真是苦了他,不过也成就了他,他的医术应该就是这么学出来的,就是为的造福众生。”
“奥, 和我们一样,都是穷人出身啊。”
是啊,你要有机会就多跟他学学,功夫也好,医术也好,好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他不会误人子弟。”
“他说要带我到茂林寺教我学,我觉得不大合适,因为我还要跟先生读书呢。”
广朋对先生一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因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与托付。
“你应该去,他的学识本事都在我之上,他会教给你更多的济世救人之道。”
“先生不是很有学问吗,怎么会赶我跟他走?”广朋心里很不服气的说。
“广朋啊,先生教的都是四书五经,你已经学到上论了,基本的东西也就学的差不多了,因为四书五经就是教会认字写字后,学那些为人处事之道的,要想在社会上混出一个人样,成为大禹那样为世界造福之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向深处学才行。”
“先生不仅是学了四书五经吧,还有别的呢?”
“是的,还学了武功,但那是为了武举考试的,现在废除科举,四书五经没有用了,我的年纪也大了,武功实际上也都没有用了,而且我也学的肤浅,事实上,所谓的武功也就是一人敌,距离远着呢。”
“一人敌是什么意思?”
“一人敌,就是对付一个敌人有点用处,就是说防身自卫还可以,敌人多了就是用不上的了。要学武,就要学万人敌,广交天下朋友,还要学大禹那样的,用真本事打出来咱一片汉家的江山,那才是济世救民的真本事。”
广朋突然想到,先生案头上还有几本书,都是四书五经之外的,平常先生也曾经教过他们一些。
“是不是就是你有时候给我们讲的孙子,黄石公,孙膑,李靖,岳飞那些大英雄的事情?”
“对,就是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武功盖世,侠之大者。”
“侠,不就是专诸,荆轲,李逵,宋江,鲁智深他们那样的吗?”
“对。可是他们也只是江湖侠客,再怎么行侠再怎么仗义,救的不过是一两个人,对付的也不过是个别暴君,有的还只是别人手里的工具,都是意思不大,韩信他们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侠,李靖他们才是真正的侠,徐茂公刘伯温他们才是真正的侠。”
“韩信也是侠,他不是还钻裤裆吗?算啥侠啊。”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韩信不计较,为的是对小人的策略。你想想,如果斤斤计较得失,他像会象杨志杀牛二那样受不了一时之辱杀了那个小混混,那么,还会有后扫荡项羽大军的齐王吗?”
对啊,这才是高手,大侠!
先生转了一个话题,问:
“我曾经叫你背李卫公对问,你还会背吗?”
“会啊,不知道先生要我背是哪一段?”
“随便背一段就行。”
广朋站起来,先给先生鞠个躬,然后 两手背在身后,就像在学堂一样开始背书:
“太宗曰:\"奇正素分之欤?临时制之欤?\"靖曰:《曹公新书》曰:'己二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己五而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此言大略耳。惟孙武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斯得之矣,安有素分之邪?若士卒未习吾法,偏裨未熟吾令,则必为之二术。教战时,各认旗鼓,迭相分合,故曰分合为变,此教战之术尔。教阅既成,众知吾法,然后如驱群羊,由将所指,孰分奇正之别哉?孙武所谓'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是以素分者,教阅也,因时制变者不可胜究也。\"
先生听完,高兴的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