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红叶飘飘的季节,在九州金陵的一所医馆里,床上躺着一个已经鬓发全白的老人,床的周围簇拥着他的老部下,和老朋友,与以及家人。
这位老者很显然已经进入弥留状态,医生也在紧张的观察着他的情况,准备随时抢救。
老者的呼吸却非常沉稳,身体也非常恬然,似乎进入了美好梦乡。
是的 ,现在的他已经回到了他的家乡,想起了他的童年,他的茂林寺,他的父母,他的先生,师傅,他的那些亲朋故旧……
第一章 言家洼
这是一个古老的山沟沟,山沟沟里一个叫言家洼的小村庄,言家洼村里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也姓言,兄弟四人,在里面刨土过活,可是家里的主公却指望孩子将来会以诗书立家,所以 ,选出了年仅五岁的老三到邻村的私塾上学
这一天,言家的老三从学堂回家,一边走一边从路边捡着干柴,准备回家帮父母烧米做饭。
路边,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看着言老三利索的捡柴的动作,不断点头,嘴里嘟囔着:
“难得 ,难得啊。”
他攥了一把红泥捏成团,突然朝着言老三的后脑扔过去 ,正在弯腰捡柴的言老三好像有先知先觉一样,手里的一根枯枝直接扫向泥团,一下打成两半,断成两截的一段枯枝,却直接向枯枝向扔泥团老头的手飞了过来,他也飞也似的冲了过来。
老头没有躲闪,反而马上站了起来,一手接过枯枝,一手接住了冲过来的言老三,嘴里道:
“慢点,别跌着。”
言老三一副不服气的眼神扫向老头,举起拳头又要打,嘴里i喊着:“叫你打我!”
老头一点也不生气,笑呵呵的对他说:
“别闹,我知道你是谁,你想想,你也认识我吧。”
言老三停下手,看了看老头 , 想了想,说;
“你是前两天在俺家吃饭的那个卖药的吧?”
“对对对,就是我,你不是言老三吗?”
这个老头是江湖卖艺的苦行僧,现在挂单于中原那所着名的寺院茂林寺。按照惯例,苦行僧只能自己忙碌劳力,寺院只提供临时的帮助。
这不,他这些天都在外面游历,一方面是化缘获取食物,资助挂单的寺院,另一方面 ,他也想寻找一个合适的徒弟,把自己的一身本事传授下去,也可以避免四处游历四处流浪的处境,寻得安身之所。
前几天,他在言家洼卖艺卖药,言家的言老妈看见他在树底下干吃馍馍,就带他回家喝水吃饭,还给了他一碗酸白菜,让他得到了难得的温暖。
言老三想了想:
“对 你还吃了我们家的酸白菜呢,弄的我们晚上都没有吃的了。是不是?”
“对对对,今天我就是来还你们家酸白菜的,走,我们一起到你家去,行不行?”
“我还没有打完柴禾呢,要打够一肩膀才够做饭的。”
“好,跟着我,看我帮你打柴。”
他带着言老三走到一棵松树前 ,然后突然伸出瘦骨嶙峋的手 ,朝着大树的树干拍了一下。
随后,带着言老三走到一边蹲下。言老三好奇的看着老头的动作,眼却盯着那棵刚刚遭到拍打的松树。
树始终没有大的晃动,但是刚刚过了一会儿功夫,松树上面的枯枝却像突然遭到狂风吹袭一样,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
言老三看到这个情景,不由得惊呆了。
他拉过老头的手 ,仔细看了看,这手却是软绵绵的热乎乎的,就连骨头也好像摸不着一样,他感到奇怪:
“你这锤子一样砸树的手,怎么这么软,是不是用的金箍棒,对,金箍棒就在你耳朵里藏着?”
老头蹲下身子,让他看看他的耳朵。言老三顽皮的拿起一根细一点的枯枝,伸到老头的耳朵里,想从耳朵里挑出金箍棒。
老头被枯枝尖头扎弄的一阵剧疼,赶紧捂住耳朵,说:
“里面没有金箍棒吧,别挑了,再挑就把耳朵挑下来了。”
“耳朵里真没有金箍棒啊,你把手拿过来我看看,是不是又藏到手里了?”他带着童音,虽然已经八岁,到私塾读书也三年了 可能由于缺乏营养,身高也看不出年龄, 声音也没有变化。
老头干脆把双手一起展开,说:
“你看吧,没有啊。”
“奇了怪,到哪里了呢?”
老头不再搭理言老三,而是弯腰腰捡着枯枝,然后走到崖边扽下一根藤条,把树上落下的枯枝打成柴捆,让言老三看看:
“你看,够晚上烧饭了吗?”
“够了够了,给我背吧。”
“我提着就行,你歇着吧。”
“不行 ,你是老人,我爸妈是不允许欺负老人的,不然不准吃饭。”
老头点点头:“你爸妈真是好人啊。”
“当然是好人,不然会让你到我家吃饭 还把我家的酸白菜都吃光吗?”
“你现在学到什么圣贤书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读完了,现在读到孔圣人的上论了。 ”
“真不错,你背一段我听听怎么样?”
“为什么要背给你听?你又不是我先生。”
“好,可是我知道 你先生很厉害,背不会书要用戒尺打掌心的,我看看打肿了吗?”
“不会读书写字的才会挨打,我先生喜欢我呢,从来没有打过我。”
“谁挨打最多啊?”
“李财主家的小囡才好挨打呢,他上学的时候总是和先生吵嘴 ,还不会写字,更不好好背书。”
“那你们先生还要他吗?”
“先生好几回赶他走,李财主每一回都赶紧屁颠颠的给先生作揖送东西,才留下的,不然早就赶走了。”
“那小子家里有钱,不用念书就行,是不是啊?”
言老三奇怪的看了看老头,说;
“有钱的需要念书,因为先生说了,诗书传家远的,不然就会败光。”
“那么,没有钱的不用念书了,因为也没有啥可以向后代传的啊。”
“先生说了,穷人家孩子更需要念书,没有文化受人欺负,就连讲理也不会,只会越来越穷,是会叫人瞧不起的。”
“那么,想跟我学找枯枝的本事吗?跟着我走就行,很好学的。”
“不行,我还要跟先生念书,还要天天上学呢,我爸妈不会让我去的。”
“看来你愿意了,你爸妈同意就行是不是啊?”
“我可没有说同意,那是你说的。”
“好啊,我们一起把这些枯枝拿上,我去和你爸妈说。行不行?”
老头一边说,一边把地上还没有收拾的干柴收拾起来,几根粗枝,他用手轻轻一掰就成为两段,然后也打成捆,自己提起来,对言老三说:
“走,我们一起送到你家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