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和走了。
走之前答应每个月都会寄书信回来,余晚烟一直盼着。
她数着日子在过,冬去春来,待到六月,最晚到六月,赵彦和就会回来了吧。
刘家村远离尘世,余晚烟只知道外面的世道很乱,具体乱成什么样她并不清楚。方庭岳每次去镇上后很快就会回来,也不与她多说。
章平二十五年十二月,胡人组织军队开始入侵中原,谢璟衡亲信镇守西域,同胡人作战。
章平二十六年三月初,南诏联合周边部落对晋国发动战争,太子谢重渊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诏。
章平二十六年三月中旬,南方四个州县河水决堤,房屋被淹,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朝廷调动人力物力前往赈灾;
章平二十六年三月底,北方定远侯突然叛乱,伙同已经打到睢城的胡人一同攻打晋国。
睢城若是城破,后面数个州县的几百万百姓将无力抵抗叛军与胡人。
几个月下来,睢城的人力物力渐渐消耗殆尽,而朝廷并无增援。
章平二十六年六月底,平定南诏后本该班师回朝的谢重渊突然现身掖城,一剑斩杀掖城守将樊知,率军前往睢城。
物资严重匮乏的睢城死守六个月,终于等来援军。睢城解围之时,偌大的城里剩下的兵民不足千人。
章平二十六年七月底,谢重渊平定镇北侯叛乱,将胡人打退。
……
守城的那半年过于惨烈,战死的睢城主将李训及其麾下谋士赵彦和毁誉参半,尤其是提出守城计谋解决粮食问题的赵彦和更是遭到了大量文人的攻讦。
抨击他的人认为他歹毒,丧尽天良,睢城百姓几乎是毁在他手里。称赞他有功的人则认为守住睢城,就守住了后方的大片土地和百姓,赵彦和以一城换来了小半个晋国的安宁。
谢重渊看着赵彦和残破腐烂的尸身,心下惋惜,吩咐下面的人将他好生安葬。
赵彦和,他记得,他在东宫见过他一面,这是个极有才学的文人,可惜不愿入仕,只想游历山川,做个闲散人士,谁承想居然来了睢城,并且守住了睢城。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谢重渊都很欣赏他。
至于那些谩骂赵彦和的话,谢重渊嗤之以鼻。要是睢城没能守住,那帮手无缚鸡之力的玩意儿还能安安稳稳地在这里耍嘴皮子?
睢城的事务安排的差不多了,谢重渊打算即刻返回京城。
树荫底下,他不大舒服地按上肩膀。从南到北,连续作战,旧伤未愈。
隔着一堵墙,他听到两个士兵在交谈。
“赵彦和他配吗?那么多人骂他。”
“守住睢城,他怎么就不配了?行了,殿下让我们将他好生安葬,你说,把他葬哪儿?”
“他是徐州人,葬老家啊。”
“我当然知道葬徐州了,问题是葬徐州哪里。他无父无母,也没妻儿……”
“诶,我之前无意间听将军说过赵彦和之前是在萧县的,以为他前年去京城是为了科举入仕……”
听到萧县,谢重渊微微侧目,一旁是灰突突的矮墙。他想,他的晚晚以前也在萧县生活过。前年,晚晚也是前年离开萧县到的京城……
正回忆着,又有一人走了过来。
“两位军爷,在下闻青,徐州人,是来这边做生意的,这大半年来被困在睢城。我听闻赵彦和赵参谋……”男子顿了顿,接着道:“不知我能不能把他带回徐州安葬了?”
“你认识他?和他什么关系啊?”
“我和他都跟过一位老师学习,不过不是同一时期,他不认识我。当年老师就很喜欢他,同我提起过他。毕竟也算同门情谊,所以,我就想着……”
“嚯,教出赵彦和的人!你老师谁啊?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他家里还有谁?听到得意弟子战死,恐怕会很难过吧。”
谢重渊本无意再听下去,准备离开,可男子的话生生将他定在了原地。
“老师姓余,徐州人,五年前去世了,只有一个孙女,听说去了江都,后面就不清楚了。”
谢重渊面色隐隐发白。晚晚的祖父也是五年前去世的,他们也是徐州人,后来晚晚也去了江都,太巧了……
待谢重渊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三个人面前。
两名士兵本在同闻青闲聊,眼前突然冒出个人,定睛一看,这不是太子么。
他们急忙行礼,“拜见太子殿下。”
闻青一愣,跟着行礼。
“你老师的孙女叫什么名字?”
“姓余,名晚烟。”
谢重渊顿时心口一痛,他忍着喉间的涩意,问:“哪个余?哪个晚烟?”
“余音绕梁的余,雨晴烟晚的晚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