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和听见铃铛声,转头笑着打招呼,“沈丫头来给你爹送饭啊。”
“是呀,志和叔,来送饭,你家的麦子快收完了?”
沈玉姝笑着回应,她和这家人也不太熟,就是田挨着有时能碰上。
“哪有你家的快,还得一天才能干完。”李志看着阿黄满脸羡慕。
他家没牛全靠人往回拉,又怕丢了麦子都是割一些拉一些。
沈玉姝呵呵一笑拍了拍牛屁股走了。
“爹,大伯,吃饭了。”
沈玉姝踮脚跳下牛车,把饭菜端出来,西瓜放到避人的树根下。
“你们先吃着,我带阿黄去一趟山脚。”
一人一牛走到山脚下,沈玉姝借机喂了一些空间的草补充体力。
又带它去河边下水游了游,天气这么热洗洗也能凉快些。
回去的时候两人把饭菜吃了个干净,瓜皮都啃得薄薄的。
“爹,我看田里就剩一半了,下午应该能拉完。
你们中午歇会儿吧,这么热的天再中了暑气。”
沈安信帮着女儿把碗筷收拾好,把篮子提上车。
“爹知道,你快回吧。”
沈玉姝一路回到沈家,把牛牵进棚里。
出去一遭,热的没了胃口,只吃了几瓣西瓜便饱了。
出门前她就看到了摆在柜子最上头的芝麻酱坛子。
天气这么热,索性晚上做面皮吃。
洗面水得静置几个小时,现在做晚上吃正来得及。
她端上面盆去隔壁舀面。
面和水的比例是二比一,再放点盐进去。
和好的面团醒发两刻钟,加入清水开始洗面。
洗上七八次水直到水变清,放到一边沉淀。
一团面粉被洗成小小一块面筋再拽块老面揉进去。
水开上锅蒸熟再切成小块晾竹匾上。
准备工作做完便收拾好厨房回屋歇去了。
上午送了三趟麦子对她这个小身板来说也累的够呛。
躺床上没一会儿就迷糊过去了。
再醒来已是下午申时两刻,是被外面的太阳晒醒的。
房里有冰块还不是太热,开门却一股热浪扑来,差点将她打回去。
院中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动静,她轻声喊了喊。
顾氏的声音从堂屋传出来,“姝姝,你醒了。”
沈玉姝顶着太阳走过去,“娘,怎么不叫醒我?”
这个时辰其他人肯定去田里干活了。
顾氏放下手里的绣绷,提起水壶倒水,眼神示意她先坐下。
“是你爹的意思,你和玉兰下午不用去了。”
沈玉姝坐下喝水,也是,麦子都割完了,只有一辆牛车人去多了也没用。
“那我去前院看看,娘你绣会儿记得让自己歇歇。”
她有些担心前院的肥皂,中午放的冰块化的应该差不多了。
那屋子只有个小后窗,就算门窗对开也不会凉快到哪。
要是晾皂失败那一大家子的胳膊岂不是白甩了。
先前沈老太太见肥皂卖得好,原本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是她考虑到夏天天气热,温度湿度不好掌控便阻止了。
再说庆丰县终究是个小县城人口有限。
这些日子的存货完全能撑过夏天最热的这两个月。
她目前的重心还是想放在土地上,先解决了吃的问题再谈其他。
她翻出藏在角落的温度计,上面的指针已经接近二十五度,湿度倒是没问题。
把四个脸盆里的水倒掉再填满冰块,这些冰块足够支撑到太阳落山了。
这时门外传来“啪啪啪”的清脆声,估摸着是沈老太太在外头打麦子。
老人家就是这样,闲不住,总想着多做一些是一些。
她没再去阻拦,叫沈玉兰去菜地再找几根黄瓜和几个西葫芦。
晚上光吃面皮怕是不管饱,保险些再做几个饼子就着吃。
面粉水沉淀了一个半时辰,已经上下分层。
倒掉上面发黄的水,往里加一勺玉米淀粉搅匀。
这样做出来的凉皮会更有韧性更爽滑。
锅中加水烧开,拿出家里唯二的两个大盘子。
刷上一层薄油面浆铺满整个盘子放锅里蒸,掐算着时间出锅。
沈玉兰在院中洗好了菜,进门看到案板上摞的几张白皮。
双眼发亮看来她又鼓捣新吃食了。
走上前看到盆里的白面糊糊,“玉姝,这一大盆全做啊?”
沈玉姝扔了手里垫盘子的抹布摸了摸耳朵散热。
“对啊,咱家人多不然不够吃。
黄瓜先不着急切,大姐先过来帮忙吧。”
她一个人要看火还要蒸凉皮,实在有些忙乱。
家里就她们四个,顾氏挺个大肚子不方便。
再说厨房热气蒸腾的,要不是做饭没法子,她也不愿意在这里待。
哎,要是有空调就好了。
两个人做了半个时辰才算完,刚开始揭坏了好几张,总归没有不锈钢盘子来的利索。
做好的面皮劲道透亮,一张张错开摆到案板上晾着。
趁着火光把沈玉兰的笑脸看的清清楚楚。
眼看着外头的天暗了下来,得赶紧准备配菜了。
蒜末和盐加温开水化开。
料水用花椒、小茴香、桂皮、八角、香叶姜片加水煮沸放凉。
醋水就是醋和一点点酱油加清水煮沸。
芝麻酱加水澥开,黄瓜切丝香菜切段。
沈玉兰把锅里的水舀出来,倒油润锅舀两勺西葫芦糊糊进去。
饼烙到一半院外响起说话声,伴着沈宁言的大嗓门。
看来田里的麦子都拉回来了,倒是比她预想的还快一些。
“阿姐,饭好了吗?”沈宁嘉第一个洗漱完进来。
“好了,把这个饼子烙完就行了。
把桌子抬到外面吃吧,屋里太热了。”
沈玉姝转头看了眼他闪着水光的额头,抬抬下巴示意道。
“晚上吃面皮啊?”
沈宁嘉瞟了眼案板上的东西,眼里的倦意都少了几分。
沈玉姝嘱咐道:“对,晚上吃这个,你去教教大家怎么吃。”
沈宁嘉探头看向外面,“不用,有爹在呢。”
他帮着两人把调料和切好的面皮端出去。
众人搓手等着,桌上这么多碗也不知该从哪个下手。
沈安信之前在后院吃过,他起身熟练的先给自己的爹娘拌了一碗,又把吃法说了一遍。
众人听了端起眼前的面皮挨个舀调料。
喜欢什么加什么,就着西葫芦鸡蛋饼,每个人最少吃了两碗。
沈玉姝趁机把棚里的牛换了,今天来回跑了十几趟,阿黄肯定累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