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宿舍10个人,由来自全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组成组成。
一号床和二号床是两位来自海南的同学,他们人身材都比较高大,和我们一般印象中海南人的身材不是很匹配。
四号床是来个江西的老表,好像比较安静,话也不多啊。三号床来自江苏南京,是我们的宿舍的室长。
五号床来自广东潮汕地区,他们讲的是潮州话,基本听不懂。六号床和我上铺的都是是来自的广西的小伙子,个子都不高,但是都比较灵活,都喜欢足球和篮球等体育运动。
七号床是来自吉吉林,讲话的东北特征明显,捎带娘味。八号床是来自江苏苏州的,讲话也是地方特色明显,慢条斯理啊。
我们当时的生活条件还都比较简单,厕所和洗漱都在楼层里。
出门左边,往前十来米,是个公共厕所。晚上上厕所还要出门,天冷了晚上上厕所就特别冷啊。
出门右边,往前五六米是个水房,就是十几个水龙头,分在两边排列。洗漱洗衣服都在这里,没有热水。
热水在澡堂子旁边,要去用热水瓶打水的,每天开放打水也是有时间的,每天下午四点以后,休息天是全天可以打水。
澡堂子也是有开放时间的,也是四点以后,一般都七点结束。
在那里待了几年,每年基本就去洗一两次热水,经常洗冷水澡啊。
看书上写,洗冷水澡身体好,再加上那时经常晚上经常去操场跑步,回来澡堂就停了。
这里的水源大概是地下水,反正感觉是冬暖夏凉的。洗澡的时候一点都不冷,从水房出来,那个被风一吹,那个是真冷啊。
那时候估计男生都比较懒,洗衣服啥的都随便洗洗。尤其是厚的衣服,就拿点洗衣粉泡在盆子里,泡了很久,然后就开着水龙头不停的冲一会就好了。
我也有如此经历,我们发了两套校服,有一次我想校服有点脏了,想换一套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另外一套。
我就问宿舍里的同学,说:“谁看见我的校服了?”
海南的阿智,睡二号床的说:“没有看见啊。”
苏州的文林说:“你到处找过了吗?”
我说:“我箱子就这么大,都翻了一个遍了。”
赵伟住在文林的上铺,说:“你是不是还没洗啊,我看见在水房里有盆衣服放了好几天,本来在中间的,后来被人推到旁边角楼里去了。”
我就蹭的出了门,来到水房,一看果然是我的盆。我一想,那天我在洗衣服,学校的文学社要活动下,我就把衣服放在这里泡了,后来忘记了。
我把衣服从脸盆里拿出来,把黑色的水都倒了。然后把衣服放进盆子里,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我就走了 了宿舍。
我进了宿舍,就对赵伟说:“现在也没田螺姑娘出现,帮我把衣服洗了。”我就找了两个衣架出来。
赵伟说:“你想得美,这里都是田螺大哥啊,就是没有美女啊。”
我就拿着衣架出了门,去水房里,把校服清了干净,给晾了起来。衣服都晾在门口过道上方。在楼下,有专门的晾衣场,我们除了偶尔去晒被子,几乎没人去晾衣服。
更有甚者,衣服都不洗,把衣服直接挂在楼道里吹几天,然后就换一套。
我的衣架,是我上学第一天来时候买的。
那时有很多人来到宿舍里,有认老乡的,有卖东西,还有邀请参加社团的,反正很热闹啊。
我没事就参加一个文学社啊。
平时没事,还下下围棋。
有个隔壁班的潮州同学,也爱好下围棋。他无论天冷天热,都穿着人字拖啊。
我到了这里发现,越是南方人越不怕冷,越是北方人越是怕冷啊。
北方估计有暖气,这边不冷不热的,尤其天冷,是湿冷,冷气窜进了衣服,
我们其他人都还好,就是这个东北人,天一冷,就说:“这个鬼地方啊,冷死我了。”
离这里旁边有个化工学院,有很多人也没事去那边串门子啊。
我们这个地方的老乡观念不重,也不是很喜欢逛来逛去的。
我们班级里还有同学做生意的,我在学校里只是听说,具体是后来毕业后的同学聚会才知道啊。
我们平时就是上课,下课就是去吃饭,日常活动也比较少。
在班级里,我和潮汕的那个人是同桌,每天上午快下课的时候,我们都把饭盆放在桌洞里,一下课就飞奔到食堂。
教室到食堂,也就200来米吧,一个个和兔子一样,跑的飞快。
我们的食堂是在二楼,在二楼还有格子,没人都有一个编号,把这个饭盆放在里面。
最初的时候,是我们都把饭盆和汤勺放在里面,每天走过来去格子里,拿了饭盆,再去水龙头上冲洗了一下。
再去排队买饭菜,十来个窗口,每个窗口都排了很多人了,至少多排十分钟的队啊。所以就培养了我们短跑的水平啊。
我们的上一届,有一个新疆班和一个西藏班,他们都是单独的窗口,单独的餐厅就餐区域啊,也没人和他们抢啊,这时候少数民族的优势体现出来了。
当时的大米是7毛钱一斤,我们是的饭票最小的是五分票面的,有五分、一角、二角和一元这几种。那时,还没有电子支付,饭票是硬通货,小餐厅,去学校门口的小店,饭票都可以使用。
我们打三两饭就是两角,打四两饭就是三角,所以我们一般都打三两,我们大多数人的饭量都不大,三两四两区别不大啊。
饭一般都是二两一块,三两就是一块半,我们有一个大碗,和一个小碗,大碗用来装饭,小碗装菜。
食堂里最便宜的炒青菜和炒白菜,基本就是三角,最贵的是土豆烧肉和红烧肉,一元一份啊。
所以在这里基本上节约点,一天五元基本也够用啊,加上其他的开销200元也够用啊。我第一个学期,带了700元,到最后也没有花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