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件事后,傻柱爹在家养了半个月,和琪琪打了半个月。
这女人,照着楼红英差了十万八千里,傻柱爹私下问儿子,“她怀的孩子,你确定是你的吗?别到时候当了王八,给人家养一辈子的儿子。”
傻柱爹说这话时想起了自己,悲从中来。
傻柱说,“确定是我的,要不她也不敢这么折腾,要不是我的,我立马赶她走,我才不会当那冤大头给人家养孩子呢!”
可能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傻柱当场改了口气,“这个孩子吧,谁养和谁亲,不是有句老话吗,养恩大于天。”
身体无大碍后,傻柱爹就回工地上班了。
烧菜大姐见了他,关心的问了句:好了?
傻柱爹没搭理她,盛菜的时候,他的碗里多了好几块肉。
傻柱爹暗喜,这个女人心里还是有我的,就是那个老刘头讨厌,出来进去总能碰到,还总找自己的麻烦,把他挤兑走就好了。
傻柱给爹出主意,想挤兑走还容易,包在我身上。
隔天,有人举报说老刘头偷卖工地上的钢筋和废铁;工头知道后查了查,确有其事;原来这个老刘头,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又为了讨好烧菜大姐,偷卖钢筋废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工头开除了老刘头,傻柱爹特别解气。
临走前,老刘头死死的盯着傻柱爹说,“是不是你举报的我?”傻柱爹说没有啊!
“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留下这句话后,老刘头就走了。
那么到底是谁举报了他呢?不是傻柱,也不是傻柱爹,这人任谁也想不到,而是老刘头的相好烧菜大姐。
这个婆娘,疯了吗?她当然没疯,清醒的很。
一来,这个老刘头干偷鸡摸狗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时间久了肯定被他连累,直接甩又甩不开。再者说,老刘头人品极差,没有傻柱爹忠厚,有一回他还偷烧菜大姐的钱被发现。
所以,想来想去,烧菜大姐直接去工头那里举报了他。
工头开除了老刘头,还给大姐涨了一百块钱的工资,这样一来,既轻轻甩了老刘头,还能在傻柱爹那里落个好,又得了奖金,一举三得。
烧菜大姐找到傻柱爹,“大哥,我给你出气了,老刘头被开除是我举报的他。”
傻柱爹心里暖暖的,看来烧菜大姐心里爱的还是我,当时气就消了一半。
没过几天,傻柱爹发现烧菜大姐总是有意无意地接近他,给他送些自己做的小菜。傻柱爹又有些心动,可就怕她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工资。
一天,烧菜大姐悄悄跟傻柱爹说:“大哥,我看你人实诚,我也是真心想找个依靠。和老刘头的事都是他逼我的,现在我就想好好的跟你过日子。”
傻柱爹挠挠头,纠结着该不该继续,这时,烧菜大姐故意靠近了傻柱爹,那双兔子有意无意的蹭着他的胳膊,傻柱爹心痒难耐。
见时机成熟,烧菜大姐悄悄的说了句,“晚上去我屋里,我给你做好吃的。”说完就走了,望着她的背影,傻柱爹心猿意马,盼着快点下班。
一整天都没心思干活,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工友们吆喝傻柱爹去喝酒,他找了个理由拒绝后,就马不停蹄的跑到烧菜大姐的住处。
一进门满屋子饭香,四个菜外加一壶酒,烧菜大姐说咱俩今晚喝个痛快,也算是给你赔礼道歉。
炒完菜后大姐换了件衣服,比较显身材那种,情人眼里出西施,把傻柱爹看直了眼,哪有心思吃饭喝酒,把筷子一扔,抱起烧菜大姐进了屋…
久旱逢甘霖,傻柱爹觉得烧菜大姐充满了女人味,逐渐忘记了她之前做的事,答应以后工资给她一半,留着另一半,给家里那个婆娘。
烧菜大姐高兴的说,“谢谢老公。”
傻柱爹在城里经常听女人这么喊男人,这次咱也洋气一把,傻柱爹心里美滋滋。
不过,儿子傻柱劝爹,别再上那个女人的道了,这次中秋节回家,我娘都怀疑你了,还是留着钱回家盖屋用的吧。
傻柱爹不以为然,傻柱说你要再把钱花给那女人,我就不给你养老。
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自那次婚没离成后,楼红英回到山村里继续做鞋垫加工和收购。
厂子慢慢开始运作起来,楼红英在村里招了几名工人先试一下,看看机器加工出来的鞋垫和人工的有多大差别。
试了半个月后,生产出了第一批鞋垫,楼红英拿到王厂长那里鉴定,结果大失所望。
这些机器鞋垫的做工太粗糙,和人工的无法比,客户也不满意,那可怎么办?机器设备都买了,厂子也开了,这样解散又损失一大笔。
楼红英焦头烂额,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可是,她不甘心再次失败。
于是,楼红英决定重新审视整个制作流程,仔细对比人工制作鞋垫的步骤,发现机器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过于生硬,就是不够细致。
她联系了设备厂家,请求技术人员前来帮忙调整机器参数,越细越好,速度慢点没关系。
同时,楼红英组织厂里的女人们,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老手艺人分享手工制作鞋垫的技巧心得,尝试将其中可行的部分融入到机器操作规范中。
经过一番努力,第二批鞋垫制作出来了。
这批鞋垫无论是针脚密度还是图案的精美度,都有了极大提升,不过还是无法和人工相比。
楼红英再次带着样品去找王厂长,王厂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次的不错,继续改进,以后会有更大的订单。
楼红英欣喜若狂,工厂终于走上正轨,但是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要把仿手工做到极致。
厂里很忙,需要招一名有点文化的人管理一下账目和业务。
正好村里有个叫丁荣的小伙子上过初中,楼红英去找他,丁荣得知是在楼红英的厂里干活,很爽快的答应了。
现在厂里的规模是五个女针织工,一个财务,楼红英负责业务和一些杂事。《红英鞋垫厂》初具雏形。
不过,又有一些不好听的话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