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匡正一直坚信着“道”便是对极致的不懈追求——极致的正确与极致的错误。
然而,修备县的经历,以及后来深入莽原后的种种际遇,让他逐渐意识到:世间之事并非如他先前所想那般绝对。
所谓的对错之分,往往只不过是因为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有所差异而已,与问题的本质其实并无太大关联。
这就好似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一个多面体,由于视角的变化,我们所看到的图像也会截然不同。
这里面不存在绝对的对错,有的仅仅是立场的各不相同罢了。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匡正又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那究竟什么才是“道”呢?
这个问题如同一团迷雾,始终萦绕在他心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时光荏苒,直到匡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不幸遭到了三大领主的围攻!
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尽管拼尽全力抵抗,但终究实力差距悬殊,最终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要不是被吴朲和原有侥幸救起,当时的他就永远的睡过去了。
也正是在这次长久的昏迷中,他坠入了一个漫长而离奇的梦境。
在那个奇特的梦中,匡正如同置身于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之下,周围闪烁着点点繁星,如梦似幻。
这是他第一次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观察,他独自一人漫步其中,苦苦思索着关于“道”的真谛。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灵光突然划过他的脑海,犹如闪电划破夜空一般耀眼夺目。
终于,匡正恍然大悟,他找到了那属于自己的“道”。
原来,真正的“道”并不在山中,也不在他人口中,更不会藏匿于那些浩如烟海的典籍或者形形色色的道观、寺庙之内。
“道”一直都在每个人的心中。
所谓的“道”,就是你这一生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外物不过是烟云,本心才是真谛!
一旦确定了目标,哪怕全世界都投来质疑和否定的目光,也要坚定不移地勇往直前。
因为“道”的本质,就是成就自我。
而成就自我,就是找到自己的初心。
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如果一直以社会价值为自我价值,那你碌碌一生都只是在随波逐流。
那么到死了都不知道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你的一生又究竟得到了些什么。
因为社会的价值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价值标准。
资源稀缺的时候,控制人口数量是普世价值观。
所以那时候,全社会的共识是控制人口,减少生育。
以资本论成败的年代,金钱是普世价值。
因此金钱就成了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
这才几十年的时间啊?
普世价值就变幻了几个模样,可你呢?还在这个世界生活着。
如果跳出来看的话,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你还是你,并没有因为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把你变成了别人。
你依旧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可是,你这独特的个体活出了别人想看到的所有模样,却唯独没有活出自己。
时光不重返,人生不再来,每个人都只能活一辈子。
既然没有纠错的可能,为什么不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呢?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匡正宛如醍醐灌顶般,瞬间放下了心中长久以来的那份执着。
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衡量对错的标尺,这个世界也不需要这样的标准。
在野口岭他一直试图分辨出所有的善恶是非。
他固执地认为朱禄是善良之人,朱仙是邪恶之徒,而灵七则处于两者之间,既非完全的善,亦非彻底的恶。
他当时觉得自己的分辨非常的正确,然而他却忽略了人性的复杂多变。
更忽略了他的分辩既没有任何的价值,更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世上从来不曾有绝对的纯粹,若想要尽可能的看清楚事物的真实面目。
需全面了解对方一路走来的经历,还需要详尽的了解对方的三观,人物关系,处事逻辑,个性特征,潜意识的影响,更需要根据具体的事物做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如此,才有可能过表象洞察到其内在的本质。
若只是以一种定义式的方法去辨别世间万物,最终所获取到的认知只能是片面且狭隘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容小觑,那便是立场问题。
无论是朱禄、朱仙亦或是灵七,我们切不可忘却一点:他们皆隶属于同一个阵营——野口岭。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匡正与他们完全的敌对关系。
在此种立场之下对敌方任何一人作出评价或判断,无疑都是带着明显的立场色彩的,而且也是非常不准确甚至是荒诞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初匡正才会做出那般荒谬之事——向灵七提供蕴灵丹,期望着借助灵七之手来对抗朱仙,以期能坐享渔翁之利。
然而,事情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那已经不是简单的“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匡正几乎为此赔上了的性命。
也许有人会辩称,如果没有赤影和雷莽,匡正的计划极有可能成功。
先不提此种假设是否过于荒唐可笑,单就赤影和雷莽而言,它们本就是朱仙自身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即便这些力量是借来的,那也依旧是实实在在的力量啊!
哪怕我们再退一步来讲,纵使灵七的实力在他的暗中帮助下果真超越了朱仙,那又能怎样呢?
难道就能确保匡正一定可以如愿以偿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就算灵七取代了朱仙,那也只是野口岭更换了个当家人罢了。
他们与三大领主之间根本矛盾依旧存在。
事实上,自他们涉足莽原的那一刹那开始,彼此间的结局便已经注定了。
不论他们进入莽原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在三大领主眼中,他们都是前来抢夺资源的敌人。
这个事实,无论怎样粉饰,都无法改变。
正因如此,哪怕野口岭的当家者走马灯似的更迭交替,双方的关系都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如此情形之下,匡正之前谋划的所谓驱虎吞狼之计策,注定将永无可能获得成功。
而这一切,恰恰是因为他悟透了自己的道,他方才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大彻大悟。
也恰是凭借着这穿透表象直击事物本质的洞察,这才有了此次于睡梦中的顿悟。
而伴随着对“道”的参悟,匡正的实力终于实现了质的飞跃,进而迈入了那传说之中令人梦寐以求的“入圣”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