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年8月1日,万历四十五年丁巳蛇年七月初一。
李旦、考克斯、廉司南、翁翊皇又一起来到了永明城。
送他们过来的是洪升,还按计划运回了三千担谷物。
这让李国助又惊又喜,立马带他们去参观示范柞蚕场。
同行的还有颜思齐、李俊臣、虞明珠等人。
李俊臣六月初一就回来了,紧接着颜思齐六月初六也回来了。
前者带回了一百人,都是有经验的纺织工人,男女各占一半,都是年轻人。
后者带回了两百人,外加一艘大型遮洋船。
两百人里有诸城的灾民,也有孙元昌派来的琉璃工匠。
好巧不巧,居然也是男女各占一半,并且也都是年轻人。
这直接把李国助惊呆了,都想不通孙元昌是怎么办到的。
不是说带太多女人出海找不到正当理由吗?
最后还是杨天生揭晓了答案,
原来是他们暗中买通了诸城码头的巡检司巡检,趁夜把人运出海的。
至于那些女人怎么就敢跟他们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却也不难理解,
反正都快饿死了,与其卖身为奴,或被别人吃了,还不如冒险出海找一条活路呢。
遮洋船自然是孙元昌提供的,否则就凭一艘老闸船是运不来两百人的。
这种船是元代至明初用于漕粮海运的重要船型,
船底尖削、艉楼分层、甲板宽大、船艏高昂、装饰丰富、多桅多帆、舵可升降,
主要产地是江苏淮安,由清江船厂制造,
江苏、山东等地的海商经常用遮洋船出海经商。
万历援朝战争中的漕粮海运主要也是用的遮洋船。
此外,还有记载认为遮洋船是平头平底、双桅。
不过这艘遮洋船却是前一种,整艘船看上去十分宏伟华丽,
船艏上部绘制“狴犴”图案,船头两侧有“龙目”装饰,船艏托浪板下绘制“大海托日”。
船艉两侧有“鳅鱼极”,船艉部设有鹰板,绘制鹢鸟图案,
鹰板下面还有船名牌、八仙牌、船腰带、和合二仙图案等,
这些装饰都具有美好的寓意,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文化和船员对海上航行的美好期望。
新来的三百人使永明城的人口达到了1600人。
一百五十名年轻女子的到来让李国助甚是惊喜,
她们虽然不能打仗,却能从另一个方面带给永明城安定和希望。
说起来也巧,在全国许多地区,如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颜思齐回来的当天还是一个节日,叫做天贶节。
虽不是一个被普遍熟知和庆祝的大节日,却也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
在古代,它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日子,有晒书、晒衣等习俗,
据说在这一天晾晒物品可以防止虫蛀和霉烂。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平安。
四月十一的会议上,李国助说过要在李俊臣或颜思齐回来的当天给在会议上求婚成功的人举办集体婚礼。
而这恰恰又是个吉日,合该在当天举办婚礼。
然而考虑到现在的风向还是东南风,又有对马暖流,去朝鲜并不顺风顺水,
加上再过一个月就是七夕,所以李国助决定把集体婚礼放在七夕举办。
然后等立秋以后,风向稳定成西北风以后,
再让李德、黄昭、杨经、李英带着各自的媳妇出发去朝鲜。
这之后不久,最迟七月下旬,李国助也要返回平户去过中秋节了。
其实公司在朝鲜的活动是一个长期布局的事情,确实没必要急于一时。
所以就算这四对新人跟他一起出发,李国助也完全可以接受。
在李俊臣没回来之前,李德确实遵照李国助的吩咐选了一个纺织委员会的主任。
但当李俊臣夫妇回来以后,那人却主动退位让贤,请虞明珠接任了这个职位。
而李德也主动把永明学会主席的位置还给了李俊臣。
在李德的主持下,众人居然一致推举李国助担任单兵火器委员会的主任。
没奈何,李国助只好重新指定了天文委员会和制图学委员会的主任。
反正这两个委员会不缺人才,各艘商船上本来都有懂天文的舟师和绘制海图的人,
再经过欧洲天文学和制图学的培训和实践,多的是能胜任委员会主任的人选。
陈勋建议先略微推迟一下永明要塞城墙的改建工程,好集中人手先完成雅兰城一期工程。
李国助同意了,于是现在雅兰河西岸已经耸立起了一座长18丈,宽6丈,高二丈四尺的长方形铳台,还是五月底就竣工的。
这之后,陈勋才分出三百劳工开始了永明要塞城墙的改建工程。
目前正在改建北边的城墙,毕竟从陆路来的敌人肯定会先攻击北侧的城墙。
而雅兰城那边,还有三百劳工在继续建造铳台的外墙和上面的兵舍和水力工坊。
在高贯、林福、赵贞雅的配合下,铸炮厂、蒸汽机厂、纺织厂也都已经投入生产。
虽然赵贞雅在四月十一的会议上说过,纺织厂可以仅在冬季生产,避免占用孙元昌带来的男性劳动力。
但在春蚕收茧以后,李国助还是要求她生产了一批生丝和山绸,可以让他带回平户试销。
翁翊皇和廉司南的西洋肖像画,李国助直到六月中旬才完成。
主要是他还要抽空配合林翌复原水转大纺车,
还好在他的指导下,已经有了符合现代标准的图纸,就等林翌把实物造出来了。
对于民用工业领域的发明创造,李国助并不愿意借助穿越者的优势全往自己身上揽。
他希望这个时代的华人科学家能靠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能促进工业革命的发明,
从而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华夏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科学创新能力。
但对于军事工业领域的发明创造,
他却要不遗余力地复原所有可能提前到17世纪的现代武器。
毕竟这可是关乎南海边地公司,甚至整个汉民族兴衰荣辱的大事,
更关乎着数千万汉人的生死,否则他们就会在满清入关后遭到无情的屠杀!
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争之世,作为穿越者,他有责任确保华夏跟上时代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