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上早朝,所以张好古并没有睡太久,很快就被张龙叫醒了。他有些迷糊地爬上马车,向着皇城进发。在车上,他又趁机眯了一会儿。
当天空开始破晓的时候,三通鼓声响起,张好古走下马车,沿着左掖门进入午门。他心里想着反正自己品级是吊车尾的,所以排在队伍的末尾肯定不会出错。此时,监察御史们正瞪大了眼睛,仿佛在期待有人犯错以便他们能够抓住机会惩罚一番。
净鞭过后,大臣们依次跨过金水桥。,走进奉天门外。
奉天门上廊内正中央设有御座,被称为“金台”。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排列着“大汉将军”,他们身着全副铠甲。御道左右以及文武官员身后都有校尉手握刀柄站立。
崇祯帝到达御门之后,钟鼓司开始演奏乐曲,锦衣卫力士撑起了五把伞盖和四把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站立在御座后的左右两边。有两名内使,其中一人手持伞盖,站在座位上方,另一人拿着“武备”,又两人两把扇子,站在座位后方的正中间。
当崇祯帝坐好后,宦官再次挥动鞭子发出声响,鸿胪寺的官员开始高呼入班。
这时,左右文武两班的官员们才整齐地一同步入御道,文官按照“北向西上”的方向前进,武官则是“北向东上”,他们都行一拜三叩之礼,这被称为“大班”。公侯、驸马、伯等自成一班(勋戚班),位于武官班前且稍微偏离。
大臣们行礼完毕之后,文武百官整齐地站立在大殿两侧,庄严肃穆。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早朝正式开始。
首先,鸿胪寺官员走出队列,恭敬地禀报:“今奉直大夫,工部员外郎,武毅将军,权登州安抚使张好古登州事务已毕,回京谢恩,尚请皇上觐见。”
皇帝微微点头,威严地说道:“准。”
鸿胪寺官员退回原位。
张好古心中有些疑惑,自己昨天才回到京城,并未前往鸿胪寺报备。但他很快明白过来,这肯定是老师安排的。昨晚老师还特意叮嘱过,要他今日上朝。
首辅周延儒轻咳一声,手持一摞奏章走出队列,恭声奏道:“臣周延儒奏,这些奏章内阁已拟票,尚请皇上定夺,御笔亲批。”
说完,已有内侍走过来收走奏章。
过后又有几位大臣奏过,便也没什么事了。
至此鸿胪寺唱“奏事毕”,然后宦官净鞭,待崇祯御驾退走,文武百官也退了朝,各回衙门忙活去了。
因是要觐见皇帝,张好古没走,过了一会老师过来喊道,“致远,一会随我前去觐见皇上。”
等人走完,张好古跟随着老师来到乾清宫门外,早有内侍等在门外,看到师徒二人过来,前头引导着进入乾清宫。
进得宫内,看见崇祯帝坐那儿,旁边还有首辅周延儒。
崇祯见徐光启过来,指着旁边一把椅子,“徐师看座。”
又看向张好古,笑着说“小张大人也看座,这里不是前殿,不必约束。”
张好古忙谢了皇上,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以示恐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