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僚这回怀疑章丘颅内有疾。
那可是宗族啊!!!
“你……,你……”
这天下,怎会有如此……,如此……
章丘坐在那里,翻着卷宗的手没有停歇。比起人,更像是一尊青铜器,泛着冷光。
嬴政在天幕上说出“审判君王”那四个字时,眼眸瞬间眯了起来,那一瞬间,如同一只即将扑食猎物的猛虎,目光饶有兴致地落在了此刻站在下方、身为法家最高领袖的李斯身上。
缓声:“爱卿,朕可是听闻你们法家的最高理想乃是审判君王啊?”
听起来像是一句不经意间的玩笑话,但其中蕴含的威压却仿佛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了李斯的心头。
先是矫诏,后是最高理想,天幕这是明摆着想要他死啊!!!
李斯不敢有丝毫犹豫,扑通一声双膝跪地,然后将头重重地磕在冰冷坚硬的地面上,战战兢兢:“陛下圣明,微臣万万不敢有如此忤逆之心!”
李斯是荀子的门生,其诸多思想理念皆源自于荀子的教诲。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强调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天地君亲师”这一观念正是由荀子首次提出,并逐渐成为后世所遵循的重要准则之一。
在那个以孟子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言论占据主流思潮的时代里,荀子因提倡尊君重礼等观点,曾一度被世人唾骂为丧失了士人气节的“叛徒”。
嬴政原本是愿意相信李斯不敢的,可他都能矫诏立胡亥了,又不太确定了。只静静的看着李斯跪在地上,不做言语。
帝王都厌恶“未知”。嬴政也不例外。
【唔......说起这靖高祖诛杀章丘一事,其中还真是有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因素在!
当初,章丘意识到了自己的末路,又或者是他与靖高祖之间早已有了某种默契或协议。
仅从这一件事情来看,咱们便能瞧出靖高祖对待臣子虽好,却绝非如始皇帝嬴政那般,不会向功臣挥动屠刀的君主!
要知道,在我华夏悠悠历史长河之中,诸多帝王君临天下,而真正能够做到不斩杀功臣者,细数起来恐怕也就只有那千古一帝秦始皇以及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
<盛世华庭:啧啧啧,说什么靖高祖远超秦皇的靖粉跳出来挨打!!连不杀功臣都做不到,算什么明君?!>
<靖高祖牛逼:上面的靖黑请圆润的走开,谢谢。>
【咳咳!话说这靖高祖为何要对功臣们痛下杀手?关于这其中缘由,咱们暂且按下不表,留待下回再做分解。
今日,且让咱们将目光聚焦于章丘身上。
遥想几十年年前,吴起以其自身之壮烈牺牲,为楚国精心策划并推动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
只可惜,当时在位的楚肃王未能紧紧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致最终楚国逐渐走向衰落。
然而时光流转,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同样是一个心怀壮志、敢于破旧立新之人——章丘,亦是以生命为代价,毅然决然地掀起了又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
而这一次,靖高祖敏锐地洞察到了这股变革之风,并果断出手牢牢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契机。
自那时起,靖朝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在中华大地上冉冉升起。
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努力,靖朝迅速发展壮大,国力日益强盛,终成华夏诸多王朝之中最为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存在。】
天幕之上的“嬴子衿”面带骄傲之色,言语之间满是自豪。
确实如此,放眼当今现代社会,若论及谁还有资格尊称靖高祖一声老祖宗的话,恐怕也就唯有她这一脉了。
【章丘所行之事,除了迁贵令,算缗,告缗,酬金夺爵,分家令,告发令,恩婚,推恩,分户等等等等缺德带冒烟的一系列政策之外……
额………
这么一想他好像死的不冤呐。
咳,当然,这不是重点!
如果单单是如此的话靖高祖保下他不成问题。
但是吧……
章丘改革的重点是——开民智!】
<我住长江头:呜呜呜,先生,现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都能读的起书了……>
<川流不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先生啊!>
章丘:“……”
这回换章丘沉默了。
他……,是个法家,没错吧?
普度众生,有教无类的是儒家才对吧?
虽然他章丘认同儒法融合,但他支持的绝对是法家为主!!
儒家眼睛亮了。
继儒家教出法家之后,终于有法家弃暗投明了?!
别以为九卿之一的廷尉处就没有儒家人,这些儒家弟子一瞬间把章丘围住。
眼神热切,笑的一脸不值钱。
章丘?
章丘更沉默了。
也许……,是他未来脑子坏了吧。
儒家倒是激动了,可法家炸了。
之前天幕提及孤儿院他们没炸,那是十九公子笼络人心用的,正常。
提及三科院的时候虽然不安,但大秦的确缺少人才,军功之后培养起来很快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pS:还有抵消军功的意思在里面。)
后面虽然扩大招人,可也有门槛。
能跨过那些门槛的家庭本身就能供得起孩子读书。
可这回明摆着告诉他们要开民智?!
你咋不上天呢!!
就连李斯都不淡定了,此时也顾不上其他,高呼:“陛下——”
大秦的国策就是围绕着“辱民”展开,这个真的不能学啊!!!
嬴政虽然也不太认同开民智的说法,但不妨碍他觉得李斯烦人。
支持开民智的又不是朕!
你跟朕瞎逼逼干嘛?
去找小十九啊!
朕百年之后还能管小十九支不支持开民智不成!!
小十九呢?
哦,对了,还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