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慎施粥这段剧情,在原剧里非常能表现她的管理能力。
作为一个一生都困于内宅和后宫的女人,第一次面对难民和故意挑事儿的地痞流氓,她的冷静应对十分难得。
就算没有弘昼带着官兵前来帮忙,相信淑慎利用现有的人手就能解决一切,更何况当时在场还有个心狠手黑的袁春望在。
袁春望来了个杀鸡给猴看,干净利落的砍了个闹事者,如果没能当场震慑那些人,大不了就再多砍几个就是了。
毕竟人只有一个脑袋可砍,不是吗?
不过此时高贵妃已经死了,高家也因为高斌的去世不再那么如日中天,也就没人故意派人给粥铺捣乱。
如何区分灾民和乱民也轻松了许多,原主用的是以工代赈的方式,淑慎则在此基础上又想了个缺德主意。
“往赈灾的粮食里掺沙子。”
京城外的粥铺分配的米粮当然不差,这么好的米,在淑慎的安排下,被人一袋一袋的往里掺入沙子、麦麸、糠皮和豆粕,看着很是令人反胃。
“娘娘,粥铺的粮食还足够,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魏璎珞陪着淑慎一起出宫,也看到了这糟蹋东西的一幕。
“如果真是难民,忍饥挨饿一路从受灾的地区跑到了京城脚底下,看到一处粥铺,就算里头的粥水掺再多的沙子,他们也会抢着喝的。”
但要是混在灾民中没遭太多罪的乱民,那这种黄土大地汤就很难下咽了。
“而且这样还能增加粥铺施粥的时间,不要让百姓觉得朝廷只是为了给太后祝寿,做做样子没几天就不弄了,反倒让刚燃起希望的灾民陷入绝望。”
当然,以工代赈那边的米粥卖相会好很多,没那么多沙子也没那么稀,毕竟人家是要干活的,不小心全给饿死了传出去也不好听。
“娘娘考虑的果然周全。”
魏璎珞一脸受教,施粥也就这么顺利的开始了,淑慎让人看着灾民领了粥要当场喝掉,要是看到有偷着倒掉的,那就到了袁春望表现的机会了。
“朝廷根本不是诚心救济我们!看看这粥水!里面根本全都是沙子!”
消化系统受到了折磨,又被带刀的太监防贼一样盯着的乱民终于忍不住了,就见有人将粥碗往地下一摔,义愤填膺的控诉了起来。
“砍了。”
淑慎亲自下场杀人还是太显眼了,于是她示意了一下,手起刀落,那个领头闹事儿的脑袋就飞走了。
“杀人了!”
一时间人群有些慌乱。
“乡亲们,既然大家已经一路奔波,逃难来到了天子脚下,那么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你们真觉得粥水难以下咽吗?”
淑慎站了出来组织纪律,这对她来讲也是难得的锻炼,今后她可能需要时常与最底层的平民打交道。
以她的共情能力,基本是无法用人格魅力吸引底层人民的。
于是她只能整点狠活,比如让魏璎珞给她也舀了一碗沙粥混合物,当着所有人的面端在了手中。
“此次水患是天灾,赈灾的粮米也是从别处运来的,虽说确实有些粗糙,但也没有那么难以下咽。”
说着淑慎就将那碗黄不拉几的粥一饮而尽,眉头都不皱一下,给魏璎珞都吓得够呛。
“本宫乃是当朝娴贵妃,出身大族那拉氏,若有人觉得喝不下去,恐怕不是逃难的灾民,而是家境比辉发那拉氏更殷实的富足家庭。”
淑慎重音重度辉发那拉氏几个字,随后把空碗放到一边,离得近的人还能看到碗底留下的一点点细沙。
“明明不是灾民,却跑来占便宜,又闹事企图破坏朝廷的善举,若是有灾民因此饿死,你们万死难辞其咎!”
最后将矛盾从灾民和朝廷之间,转移到真假灾民之间,以后再出现闹事的,基本就可以灾民内部自行解决了。
“皇帝的贵妃和我们喝一样的粥……”
“谢谢贵族大老爷,谢谢贵族姑奶奶!”
“我们有救了!”
“俺娘都要饿死了,俺跟你们拼了!”
淑慎的贵妃身份和贵族身份都是很有用的,这个时候的百姓对权威有种天生的服从,这是千百年来制度规训造成的。
于是淑慎短暂的和他们“同甘共苦”效果显着,所有真灾民都满心感恩戴德,假灾民也都不敢再闹事,怕一不小心被灾民给活撕了。
想来之后有力气闹事的不会再来,粥铺会安生好一阵子了。
城外粥铺的事情办的利落,其中细节也很快传回了宫里,皇帝觉得是件新鲜事,巴巴的拿去给皇后讲,试图缓和两人这段时间岌岌可危的感情。
皇后听了淑慎做的事十分钦佩,觉得娴贵妃真是世上少有的刚勇女子,她不只心善,手腕也厉害,倒把她这个皇后比得哪里都不够看了。
不过富察容音不会当着皇帝的面表现出失落,她很是兴高采烈的将娴贵妃夸奖了一番,等人走了,才呆坐在床头默默内耗。
太后听了消息也对淑慎赞不绝口,挑了不少好东西赏赐给承乾宫。
只有魏璎珞一路上草木皆兵的盯着淑慎,生怕她哪里不舒服,她好第一时间去请太医。
那可是半碗沙子啊,灾民如何不提,淑慎这般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娇小姐,肠胃能受得了吗?
“本宫必须受得了。”
无论什么时代,领头的搞特殊待遇,都是加快群体腐败分化的利器,无论什么时代,和群体打成一片都是提升士气的好办法。
淑慎不打算假吃,顶多把痛觉和味觉关了,以后吃土的日子还多着呢。
唉。
“娘娘真是心怀百姓,菩萨心肠!”
魏璎珞现在非常崇拜淑慎,她真想回去给娴贵妃主子请个长生牌位,以后心绪汹涌无法抒发的时候,她就去给淑慎上两炷香。
世上怎么有这样的大好人啊!
“不是你说的这种心怀百姓。”
淑慎觉得很难和魏璎珞解释,如果她能搞事成功确实会让利于民,虽然这一切并不是出于什么伟大的理想,她也只是拙劣的模仿前人的脚步而已。
但看到魏璎珞像个撒欢小狗一般雀跃的声音,她又觉得有些事没必要把动机分析的那么明白。
至少此刻有人是为此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