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朝堂上,朱雄英正在上朝。
徐达率先出来奏事,“启禀太后,殿下,辽东八百里加急,鞑子南下叩关,他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如分析不差,应该是围魏救赵,逼迫大明放弃平定草原。”
这话一出,朝堂之上当即炸开了锅,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辽东有异?这可不是小事啊!看来光复辽东之事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一位大臣神色凝重的说道。
旁边立刻有人附和道,“没错,必须尽快克复辽东,不能让敌人有喘息之机!”
然而,另一些大臣却皱起眉头反驳道:“你们这群兵痞,哪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仗岂是易事?且不说战场上的伤亡惨重,单是军费开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如今国库空虚,前线战事不断,哪里还有足够的钱财去调遣大军北上收复辽东?”
这时,又有一人高声喊道,“此次出征,不但要一举克复辽东,更要犁庭扫穴,将敌军彻底击溃,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可紧接着便有人叹息着回应道,“说得轻巧,没钱怎么打仗?”
“无论如何,北上光复辽东,收复失地乃是当务之急,绝不能拖延!”有人坚持己见。
但反对者依旧不为所动,只是摇头道,“没钱就是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若能成功打下辽东,与李文忠将军等人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共同平定蒙古,到那时,说不定咱也能在封狼居胥,名垂青史这事儿上分一杯羹!”一位将领兴奋的憧憬着未来的胜利。
可惜话音未落,就被一句冷冰冰的没钱给打断了,“没钱,没钱,还是没钱。”
此时,一名脾气暴躁的大臣忍不住吼道:“有没有钱那是户部的事情,你们在这里瞎嚷嚷什么?”
户部尚书闻言苦着脸说道:“本官也是无能为力啊,户部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支持这场战争。”
“大家还是各抒己见吧,朝会上本就是畅所欲言之地,总不能不让人说话吧?你们这群兵痞咋这么霸道?”
听着百官的争吵,朱雄英只感觉头疼。
“王时,户部有没有钱?”
王时站出来道,“回殿下,户部没钱。”
“那你的意思是,不能克复辽东?”朱雄英问道。
王时当即一脸正色,“殿下,常言道,食君之禄,报君之恩,主忧臣辱,君辱臣死,臣有办法搞钱,满朝文武,衮衮诸公,皆是社稷之臣,肯定愿意为了解救天下苍生而慷慨解囊的捐款!”
这话一出,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文官集团更是如坐针毡,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自若。
他们心中暗想,这怎么行?竟然还想从我们的口袋里往外扒拉银子,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于是乎,没过多久便有官员按捺不住,挺身而出表示强烈反对。
只见一位大臣疾步上前,躬身施礼道。
“殿下,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古语有云好战必亡啊!恳请殿下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话音未落,又有一人越众而出,拱手进谏道,“殿下,昔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推行休养生息之策,前汉因此繁荣昌盛,然而到了汉桓帝、汉灵帝的时候,豪强势力肆意横行,后汉也就走向了衰败灭亡之路 再者,北朝实行均田制来平均财富,故而能够奋发图强实现统一大业,反观南朝,门阀士族大肆兼并土地,最终导致国家丧失社稷,所以,恳请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效仿前人施行休养生息之政,与民众一起从头再来!”
这时,第三位大臣也赶忙附和起来:“是啊,殿下,万万不能轻易发动战争啊!即便要出兵作战,咱们大明目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同时应对两条战线的战事。”
他一脸焦急地看着殿上之人,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些许汗珠。
紧接着,更多的官员纷纷出列,齐声高呼,“臣等附议,请殿下三思而后行啊!”
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昂,众人皆目光灼灼地盯着那位高高在上的朱雄英,期望他能够改变主意。
最后,又有一位老臣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殿下,万万不可双线开战呀!当下还是命令守将坚守城池为妙,待到草原局势稳定之后,再考虑对辽东用兵之事也为时不晚呐!望殿下明察!”
汤和站出来道,“什么叫没把握?世上何来十足把握?昔年王莽以四十万大军进剿绿林昆阳之役败于汉光武两万人之手,秦之苻坚纠合北方诸部八十万众南下,却在淝水之畔瓦解冰销,纵有泰山压顶之势,何足为恃?”
徐达点了点头,“就是,更何况,眼下是蛮夷欺我大明,不打不行!”
朱雄英点了点头,“孤也是那个意思,北上克复辽东!诸位爱卿都是国之重臣,捐点小钱以资军用无伤大雅。
更何况,孤也不让诸位白捐,回头辽东光复之后,立一块碑于辽东,把在场群臣的名字都刻上去。
捐款的,名字就用朱砂加色,后面刻上捐款金额,没捐款的就不加色了,让百姓感念恩德,岂不美哉?”
听到朱雄英的话,文官集团那边的脸色大多都是跟吃了屎一样难看。
你妹的,写捐款的名字和金额就很缺德了,这不是逼着大家往高了捐嘛。
而且这也就算了,没捐的人名字也要写。
而且一块石碑,两种颜色。
那特么不是让人戳脊梁骨吗?
朱雄英啊朱雄英,你小小年纪咋就这么坏呢?
“太后娘娘,殿下尚小不懂事,恳请娘娘做主。”
众人眼见朱雄英主战,只能让马皇后说句公道话了。
马皇后明事理,肯定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会跟朱雄英一起胡闹的。
马皇后嗯了一声,“堂堂天朝,还能让蛮夷再欺负了去不成?本宫代表个人捐款五万两!以资军用,今朝就克复辽东,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