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宇宙中,“星梭号”护卫舰如谨慎的探索者般默默航行。舰身的金属外壳在遥远恒星光芒的映照下,闪烁着幽冷的光泽。主引擎持续喷射出幽蓝色的等离子尾焰,那股强大的推力推动着飞船以稳定的速度在星际间穿梭。
当逐渐靠近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时,周围的空间开始发生奇妙的扭曲,光线也变得弯曲起来。气态行星那庞大的身躯在视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表面绚丽多彩的云带如同一幅巨大而神秘的画卷,缓缓地旋转着。云带中不时爆发出强烈的风暴,释放出的能量波动如同汹涌的波涛,足以摧毁任何靠近的小型天体。
“星梭号” 小心翼翼地穿越气态行星的引力场,船身微微颤抖,舰内的各种仪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仿佛在诉说着对这强大引力的敬畏。船员们紧紧抓住身边的扶手,眼睛紧紧盯着仪表盘上不断变化的数据,全神贯注地应对着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成功穿越气态行星的引力场后,“星梭号” 继续向目标资源行星进发。前方的宇宙空间中,散布着无数的小行星和彗星残骸,它们如同宇宙中的流浪儿,杂乱无章地漂浮着。“星梭号” 的雷达系统全力开启,不断扫描着周围的空间,一旦发现有潜在威胁的天体,就会及时调整航线进行规避。
终于,在进入星系内环后, “星梭号”发现的目标,一颗固态行星出现在了视野的尽头。它那斑驳陆离的表面在恒星光芒的照耀下,散发着勃勃生机,
舰上的智能探测机器人离开执行任务,扫描行星:“指挥官,发现资源行星,坐标锁定,初步探测有丰富资源迹象。”此消息迅速传至基地。
秦明和艾希看到信息后立刻商讨:“艾希,‘星梭号’找到资源行星,是个好消息。可惜采矿船运力不足,不能短时间运回足够的资源,要完成此次开采任务,需增加运力。”
艾希冷静回应:“这需要增加运输舱来达到目的,还需考虑运输舱与原有采矿船采矿系统的兼容性,避免影响采矿作业。”
秦明思索片刻:“有道理。先让‘星梭号’详细探测行星,获取资源分布、环境数据等,确认合适的登录采集位置,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艾希点头后,立刻下令“星梭号”进行进一步扫描和分析。自己则站在设备前认真查找现有资料,她那精致的面容上神情专注,眼神坚定而冷静。在确认采矿船需要增加运输舱以解决储能问题后,她迅速将自己的思维接入基地庞大的数据库系统。艾希的搜索很快,大量运输船的相关数据被她找到并调用出来。
“星梭号”凭借多光谱扫描仪敏锐捕捉到温带区域存在资源信号异常之处。随后,借助深层探测雷达进行精准探测,最终确定在一处悬崖峭壁周边存在富矿区。该富矿区蕴藏着极为珍贵的能量矿石,其储量高达数十亿吨,这一储量规模对于显着提升飞船能源系统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这种能量矿石的特性使其成为解决飞船能源问题的关键潜在资源,为基地及飞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是此次探索任务中极具价值的重要发现。
很快“星梭号”传回新的数据,看到传回的新数据,艾希很快就找到符合要求的运输舰图纸。“星跃者”级运输船。船长约 80 米,宽 25 米,高 18 米,船身流线型,船头尖锐,两侧有可折叠太阳能帆板,船尾是巨大推进器阵列。
运输船采用特殊钛合金框架,含钽、铌等元素,强度高且抗腐蚀,内部蜂巢式填充减重。外壳覆陶瓷复合装甲,可抵御多种威胁。
内部舱室布局合理,货物舱大,占船身约三分之二空间,有先进固定系统与环境控制系统。人员舱在船头,含驾驶舱、休息区和乘客区,设施完备。能源舱在底部,储存反物质燃料与能量电池,防护多重。
动力系统配备主离子推进引擎和四台辅助等离子推进引擎,前者提供强大推力,后者保障精确操作。
秦明看后满意点头:“好,就是它。”
基地内的图纸相当完善,随着基地的恢复,基地能力也在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功能陆续激活。
基地船厂的智能系统以量子计算的速度计算资源和蓝图立刻完成建造计划。船厂内的设备依弦理论操控微观弦振动创能量场。于场中,特殊合金原料经超高温等离子熔炉融化成融液,由强磁场约束喷射冷却成船体。
建造区域内,智能材料生成系统启动,运用量子重组技术,按预设蓝图重组排列基础原子和分子,逐个构建运输船组件,速度和质量远超传统方式。能源核心借用反重力迁移技术将各个组件安装在船体内部。运输船在高度自动化中完成建造。
准备就绪,改造后的采矿船和运输船组成编队驶向资源行星。新的运输舱在阳光下闪耀,“星梭号”则等在行星的同步轨道旁巡逻护航,秦明满怀期待地等待它们凯旋。
采矿船和运输船在智能系统的指挥下,组成编队,向着资源星球进发。
编队抵达资源星球后,便开始执行各自的任务。运输舱在预定轨道上停泊,调整好姿态,开启一系列精密的监测和接收设备,静静等待采矿船的采集成果传输。
采矿船则向着富矿区进发。由于富矿区位于悬崖峭壁周边,地形极为复杂险峻,这给采矿船的接近和作业带一定难度。采矿船凭借先进的导航系统和强大的推进器,小心翼翼地驶向预定位置。其底部的反重力装置根据地形实时调整功率,确保船身始终保持稳定的姿态,避免与陡峭的崖壁发生碰撞。
到达富矿区上空后,采矿船伸出巨大的机械臂,机械臂末端配备超高频震荡采集装置。它利用高能粒子束引发资源内部的共振,使资源在特定频率下变得脆弱易碎。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资源纷纷从崖壁上脱落,被采矿船的引力收集器捕获。
采集到的资源通过内部传输管道进入初步筛选和加工区域。在这里,智能分拣机器人根据资源的不同物理特征,将不同的资源区分开来。更高品质的资源被直接送往能量转换装置,通过复杂的量子能量转换技术,将资源通过量子纠缠的方式远程传输到运输船上。
运输舱的接收装置收到后,将其重新还原成原本的状态。利用储存单元内的磁场约束系统进行分类和整理。运输船内部,同样通过远程物质传输系统,发送至运输舱内的各个资源存储区。运输舱内的智能机械臂根据资源块的成分和密度进行细化分类,将它们放置在相应的存储位置。
在采矿过程中,采矿船时刻保持与运输舱和基地的通讯联系。基地的智能指挥中心通过量子加密通讯链路,实时监控采矿作业的进度、资源转换效率以及运输舱的接收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指挥中心将立即发送指令,调整采矿船或运输舱的工作参数,确保整个资源采集和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矿船的资源仓逐渐装满,运输舱的存储区也被各种资源填充得越来越满。但就在这时,星球上的本土巨大生物察觉到了采矿船的活动,它认为这是对它领地的侵犯,于是开始向采矿船发起攻击。这些生物凭借着强壮的身体和独特的攻击能力,试图阻止采矿船的作业。采矿船不得不暂停开采,启动防御系统。抵御生物袭击的同时向“星梭号”护卫舰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支援的到来。而运输舱则在轨道上静静等待,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这颗星球的本土巨大生物体型极为庞大,身躯强壮有力,肌肉紧实发达,体表覆盖着一层坚硬无比的鳞片,背部生长着尖锐锋利的棘刺,口中布满交错狰狞的獠牙,还具备喷射出腐蚀性极强液体的能力。
采矿船虽有防御机制,但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防御护盾闪烁不定,开采作业被迫停止,局势危急。
“星梭号”内的智能通讯机器人接到求援信号后,迅速向基地发出信号:“基地,采矿船编队遭遇本土生物袭击。”
艾希收到求救信号后,即刻命令“星梭号”前往支援。“星梭号”迅速响应,朝着资源星球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