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沟的鸡,遭遇了无差别打击。
唯独陈家的鸡安然无恙。
周晴以为是木栅栏的作用,可木栅栏是防人的,黄皮子弹跳力那么好,怎么可能防得住?
真正保护住鸡的,恰恰是鹅粪。
没错,就是一直被嫌弃的鹅粪。
鹅粪的臭味主要来自氨气,黄皮子最怕这个!
一旦黄皮子脚下粘上了鹅粪,几分钟的时间就会发生溃烂。
所谓相生相克,便是如此。
谁也想不到,大鹅居然是黄皮子的克星!
当所有人损失惨重的时候,没有损失的那家,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又是陈东!
……
队长坐在门槛上抽旱烟,怎么也想不通,为啥今年做啥啥不顺?
种地种不好也就算了,养鸡还要被黄皮子欺负?
连动物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日子好过个什么劲?
当下,队长下了死命令。
保护好队上最后的鸡苗,全力去养,哪怕最后不能生蛋了,那也要养。
另外,队上所有人暂停劳动,全部到村社集合。
一起修栅栏,防攻击!
这种不计成本的命令,本来就带着赌气性质。
而这个赌气,不光是针对黄皮子,还有陈东。
他知道,陈东一定在某个地方偷着笑。
然而,他想错了。
一切都在陈东意料之中,只是他们觉得突然而已。
况且,陈东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窃喜上。
昨天已经把院子修缮好,今天要重新做个规划。
南面阳光最好,所有草皮整齐地摆放在院子南面,更适合白三叶的生长。
而鸡舍鹅笼则放在北面,这地方相对阴冷,鸡鹅就不喜欢往舍里钻,白天就能在有阳光的地方溜达。
多走多吃,更有利于长膘。
之前,陈东在山上摘了马蜂窝,把蜂王蜂后带了回来。
东面做蜂箱最合适!
等天气再暖和一些,陈东就在地里种一些花,方便蜜蜂来回采蜜。
如此一来,既节约蜜蜂的时间,又提高陈东的效率。
阳光房里的植物生长得愈发茂盛。
每个种植箱都是独立单位,侍弄起来也比较容易,每天固定做的是除草除虫。
只有感觉肥力不足的时候才会追肥。
至于浇水的事儿,完全交给埋在地下的蓄水池,通过阳光的温度即可让水蒸发出来。
这就让陈东省下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
陈东模拟的华北地区温度和气候,可农作物生长的规律不可能改变,第一茬麦子至少在六月份才能收。
现在只能交给时间。
可这不代表他就能闲着。
在他记忆里,那场大灾就是从五月末开始的。
木炭一类的物资随时都能搞到,所以不着急储备。
农作物全部在阳光房里,外面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大,所以也不着急。
现在应该储备的,应该是一些时令性物资。
比如,鱼。
鱼肉种的维生素要比其他肉类高,在荒旱之年有救命的作用。
这话还真不是夸张。
这年头没什么水果,人摄入的维生素源非常有限。
短时间缺少维生素,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可时间久了,抵抗力一定会下降。
到了那时候,大大小小的病都找上门。
而吴家沟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重感冒都能死人。
与其后期治病,不如前期预防。
以陈东的性格,绝对不会一条一条地钓。
既浪费时间,又没什么效果。
干就干大的!
……
出了门,陈东先到半山腰砍了不少柳枝,再让老太太帮忙编个囤子。
囤子其实更像是超大号背篓,上下一般粗,整体呈圆柱形。
囤子是能不能抓住鱼的关键。
老太太手艺好,编出来的囤子非常密实,绝对没有跑鱼的可能!
准备好一切,陈东便带着囤子去了河边。
严格来说,北方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存地,好多手艺都是从其他民族传来的。
比如,憋亮子。
这名字很怪,是从某个民族音译过来的。
憋亮子是个技术和经验并存的活儿,第一个考验的就是眼力。
在地面上,一眼就能看出地势走向,可在水里就不一样了。
水里的干扰特别多,而且更精细,甚至是一块石头的坡度,都会影响水流。
陈东要找的水叉子,必须是水流急,水面又必须平缓的地方。
如果水流慢,鱼就有跑出来的机会。
找了好久,陈东把目光看向中下游的连接处。
这地方有个大急弯,水流明显湍急许多,是个好地方。
选好了的地方,陈东就准备往下打木桩子。
这才是真正考验技术的时候。
想在水里打桩子,膀子上必须有力气,三两下得把桩子夯进泥里。
如果力气不够,或者速度慢了,不等桩子站稳就被水流冲走了。
春天的河水还是很凉的,陈东光着脚站在水里,冻得浑身哆嗦。
过了好一会,陈东才算勉强适应。
上次做木栅栏,还剩下不少柞木段,现在全派上用场了。
陈东一手扶着桩子,一手抡起短锤,迅速往淤泥里砸。
好在淤泥比较软,砸起来不费力。
每个木桩中间用柳条连接起来,尽量不要有太大缝隙。
做完这一步,憋亮子的核心就算完成了。
这叫水篱笆,拦鱼不拦水,如果没有缝隙,水压会把下面囤子冲开。
这相当于一个减速带,再往下就是囤子。
鱼发现前面有障碍物的时候,会本能地选择掉头,可水流太急,导致没办法改变方向,只能朝着囤子里钻。
一旦钻进去,就是进了死胡同,后面的水始终往前冲,导致鱼始终没办法扭头。
这就是憋亮子的原理。
为了让鱼获更多,陈东在整条流域里搭了三个囤子。
现在陈东最需要的,是一张捞鱼网。
‘亮子’憋好了以后,隔三岔五要去“扫扫鱼”。
如果憋得太多,囤子也容易出问题。
可制作渔网的原材料,又成了新问题。
毕竟,这年头可没什么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