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店主训斥过后的小二便一直蔫头耷脑,呼延略他们再问与菜饭无关的话题时,他都会淡淡地说:“客官,小的只是个小二,和吃喝没关系的事儿小的一概不知。”
见店主的目光一直尾随着小二,呼延略他们交换了一下眼神,也就不再为难小二了。
“他要是住在店里,我们岂不是白等了?再说,咱们为什么要等在这个方向?”跺跺冻麻的脚,欧阳雄问。
“此镇不是交通要道,来往的外地人甚少,而且听小二口音肯定是本地人,此去方向都是低矮的茅草屋,小二家境但凡好一些,爹娘也不舍得他去做店小二。”呼延略笃定地说。
送小莲回客栈后赶来的李典吏说客栈老板说让他们快回去,一会儿就上门板了。
一般客栈都是通宵达旦营业的,由此可见,此地确实少有外地人到来。
一个时辰后,那个小二拖着疲乏的脚步走来。
看见他们几个,小二无奈地摇头:“几位客官,你们管他人家闲事做什么?”
原来“旺兴斋”的店主是小二的叔叔,他怕侄子乱说话惹是生非就告诫了他。
李典吏把一块碎银子塞进小二手里:“我们到处做生意,闲得狠,就喜欢听点儿和尚尼姑的风流韵事,小二哥要是不说啊,我们今晚准睡不着觉。”
小二把银子在手里掂量了下,觉得至少有二两,抵他半年的工钱了,心下欢喜就打开了话匣子。
距马店镇五十里外的演武县有座安国寺和一个静水庵,这一僧一姑的寺院香火甚好。
那个王老爷名叫王环,从父辈开始就在两座寺院周边开了家香火店,主要生意来自寺院的购买,因此颇积攒了些家业。
两年前,镇子里突然风传王环和静水庵里的尼姑善清之间关系微妙,说是有人亲眼看见他深夜把善清接进了王家,事关出家人,无凭无据,大家也只是传传过一下嘴瘾。
不过,后来每到清明和中元节,那个善清尼姑都会被请到王家做法事,王家的下人们也说他们之间有鬼,主母王夫人为此偷偷哭过无数次。
这不,还不到四十岁的王夫人三天前突然死了,王环又立即亲自跑到静水庵把善清接来做法事。
“王夫人明日下葬,善清今晚已经回庵里了,你们是见不到她了。”小二最后说。
一直默默听的小端说:“在你们店里吃饭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姑子在街上走呢。”
“那就是她们回庵里的路上,估计哪个小尼姑下车买什么东西呢。”小二笃定地说。
见他们还缠着自己问东问西,小二心想:他们四个人,我自己身单力孤,万一到手的银子再被他们抢回去,那岂不是狗咬尿泡空欢喜?于是,他就佯做瞌睡得厉害,接连打着哈欠就跑了。
三个人边走边嘀咕,回到客栈挨了店家一顿数落,三人无话,小端回嘴道:“我走南闯北,还没见过哪家客栈夜里不等客人的,你休啰嗦,再啰嗦我们明儿就换家客栈!”
店主缩着脖子不再做声,李典吏笑着拍拍小端。
呼延略回到房间,小莲也没敢睡,起身要帮他洗漱,呼延略忙说:“你别起,冷得很,我漱漱口擦把脸就行了。”
小莲就拥着被子看他洗漱:“怎么样,你们可问到了什么?”
听呼延略说完,小莲的眼睛瞪得溜圆:“大人,您,您不会又要开棺验尸吧?”
呼延略笑了:“我的运气可不会次次都那么好,这一次,绝不再冒那个险了,咱们明天去演武县玩儿!”
次晨,六人结算店钱时,店主以为他们真的要换家客栈住,还让伙计跟着他们,看他们住在哪一家客栈。
见他们在镇子里吃过早饭后直奔演武县而去,心里还好受些。
因为担心今天见不到善清,他们就在静水庵附近找客栈落脚,行李等物放在房间,马匹交给店里用上等饲料好生喂养。
听说要去静水庵,李妈也要同去。
外人看来,这是一个有点家世的一家人,小夫妻和老娘是主子,保镖、管家、仆人等一应俱全。
静水庵门口,一个上了点年纪的老尼姑拦住他们:“施主是外乡人,不知我们庵的规矩。”
说着,指指自己身边的功德箱,上面有几个字:“一人纹银一两。”
小端笑了:“哟,我又长见识了,进咱这尼姑庵还得交银子呢!”
老尼姑傲慢地一笑:“施主,我们这静水庵可不是寻常人想进就能进的,我们庵里有仙姑!”
几人听了脑子里立刻想起了那个乌仙和百花仙的案子来,不由面面相觑。
呼延略笑着问:“哦,敢问是哪位仙姑啊?”
见呼延略气度不凡,老尼道:“之所以要银子,就是不让那些穷苦人进来,免得腌臜了庵堂,惹仙姑不悦。”
欧阳雄冷笑:“你们出家人不是跳出三界外了,怎么比那些俗人还俗!”
老尼脸色登时变得难看,用手捂住功德箱的投币口:“你们要是这样说,给多少银子,都休想进去!”
这时,一个小尼姑飞跑过来:“你这老乞婆,只管在这里和他们高声大嗓地罗唣,仙姑过来了!”
老尼姑吓得忙站在功德箱旁,双手合十低头默立。
只见一个师太模样的老尼陪着一个年轻、薄施粉黛的尼姑走来。
想来,这个描眉画眼的尼姑就是所谓仙姑善清了?
善清一眼便看见了呼延略,心想这里怎么会出现一位如此俊朗的少年?
便把眼睛盯在呼延略脸上,看得呼延略倒不好意思了。
“怎么不让几位施主进去呢?”善清问那老尼。
老尼陪着笑:“是这个小家奴不会说话,贫尼在教训他。”
善清顺着老尼的手看向小端,目光依次从小莲、李典吏、欧阳雄等人脸上划过,心下疑惑:这一行不像商人,却像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