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位置,石守信和王审琦二人,则是站在了一起,他们和王政忠派系的官员,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但是现在,他们看着这些洋洋得意的将领们,眼中的目光,也是有些复杂了。
虽然,他们因为赵德秀和圣上父子可以相认,和大嫂子可以团聚而感到开心。
也为了那个赶去辽国境内出生入死,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可以不要自己性命的赵德秀,为了那个孤苦了十八九年的大皇子殿下,马上就可以得到他该得到的荣誉而感到高兴。
但是,他们的眼中,还有另外一种眼光。
他们的心中,也有了一种悲哀,一种伤感。
“老石头,我都快想不起来,他们这些人,当年的样子了。”
“那位林将军,昔日还跟着我出生入死过啊。”
“当初咱们还在前朝的时候,他们也都是那么的意气风发啊,如今咱们都变得如此这般了呢?”
“为什么当年一心天下的英雄汉子,现在眼睛里面都只有利益了,还想要害死为了天下的 大英雄?他们都忘了他们当年了吗?”
“他们现在,真的是该死啊,可是,本将军的心中,却有些不好受啊!”
“可不是吗,本将军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可是这一次,本将军也想和他们斗一斗了, 帮他们找回昔日的自己!”
石守信的眼中,甚至有着泪花闪烁。
昔日,他们“义社”十兄弟,虽然互相之间不是混在一起的,但是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奋斗。
这些王政忠派系的将领,有不少人,昔日也跟着他们参与过一些战斗,都算是一起拼过命的好兄弟了。
只是可惜啊,后来他们看得清楚局势,懂得时势才能造英雄这句话的意思,也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
但是王政忠派系的将领们,却一个个都全部迷失在了权力富贵之中,他们自以为自己可以保持着朝堂,自以为可以掌控了一切的权力和富贵。
殊不知,最后到头来,他们只不过是自己在自取灭亡罢了。
他们想要伤害赵德秀,伤害大宋的大英雄,他们就是在自寻死路。
“这么些年来的享受,这么些年来的荣华富贵,早就把他们当年的那点儿血性,给侵蚀透了啊!”
“人都是会改变的,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咱们虽然也会时常告诫自己,可是蓟州城那危急的关头,圣上和大宋,都需要一个人挺身而出的时候,咱们两个不也是没有站出来吗?”
“是啊,反而是大皇子殿下,身为一个医者而已,他竟然就那么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早些年的出生入死,后来位置高了,不用上战场拼命了,再后来圣上立国了,一个个都成了开国功臣,获得了爵位荣耀,我们都不像当年的自己了!”
“好在,这一次立下这天大功劳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大皇子殿下啊!”
“是啊,好在是大皇子殿下,是未来大宋的君王,圣上是不会让他受委屈的!”
说到这儿,石守信和王审琦二人,也想通了,脑海中赵德秀手持方天画戟,浴血杀敌的样子,他们的心境也宽广了!
汴京城,赵德昭府邸,一晚上都是灯火通明。
在知道赵匡胤决定收网,要结束这一切的布局之后,赵德昭就兴奋地一晚上都没有睡觉。
他愣是激动地浑身都在颤抖,在屋内来回地踱步,甚至是好几次都要直接出门去教坊司了,可惜外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只能硬生生地憋着。
“再忍忍,等事情结束之后,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教坊司了,反正我又不会当皇帝,去教坊司也没有影响了。”
“忍,我忍,我忍忍忍!”
赵德昭再压制自己兴奋的时候,又忍不住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这尼玛,天还不亮吗?算了,我也去皇宫外面等着吧,不然憋不住了!”
赵德昭的皇子府邸,因为之前他是大皇子,名义上的接班人,所以他的府邸,就在皇宫旁边,也不用像其他大臣一样,还需要早早地赶来排队,免得迟到。
现在,赵匡胤抱恙了一个月的时间,他赵德昭也愣是忙活了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功夫去教坊司。
如今,总算是可以看到结果了,总算是不用那么忙活了,总算是可以找到机会去教坊司大杀四方了,他还怎么保持淡定?
和赵德昭一样,是汴京皇宫里面的仁明殿。
赵匡新跟贺皇后两人,也是一宿难眠。
尤其是贺皇后,虽然时时刻刻都无不想着能够和赵德秀相认,能够名正言顺地抱抱赵德秀,听他叫自己一声“娘亲”或者是“母后”!
可是越是到了事情即将到来的时候,她就越是害怕!
“香孩儿,你说,秀儿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怪我吗?”
“那一天,是我没有保护好他,如果不是我没有保护好他,他又怎么会受到这么多年的苦难?”
贺皇后紧紧地握着赵匡胤的手,双眼含泪,脸色都有些泛白。
这个夜晚,这样的话,她都不知道问了几次了。
她心中开始矛盾了,既想着跟她的秀儿相认,又非常的害怕相认的那一刻。
她是真的害怕,害怕她的秀儿,知道了这一切以后,会怪她,会恨她!
“皇后,莫怕,秀儿他要怪,那也是怪朕这个当爹的,是朕当年在外征战,把你们接过来经受战乱之苦,让你们有了离别之恨!”
“这一切,都是朕这个父皇的错,秀儿是不会怪你的!”
听了赵匡胤的安慰,贺皇后是又期待,又害怕......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门的声音,“圣上!”
赵匡胤脸色一正,消散去脸上的温柔,正色地看着门口,道:“何事进来说!”
进来的不是仁明殿的宫女太监,而是大皇子府邸的一个太监,他端着一个红色的托盘,在两个赵匡胤的贴身太监看守下,走了进来。
然后,这个太监跪在了赵匡胤的面前,高高举起托盘,道:“参见圣上,参见皇后娘娘,大殿下吩咐,让奴才把此物送来,望皇后娘娘保重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