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就战国辉煌篇章的传奇纵横家,也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前无古人的六国丞相,也是如履薄冰的燕国间谍。他上嘴皮一翻五国攻秦,下嘴皮一翻五国伐齐。他以天下为棋局,六国作棋子,搅得战国风云变幻,最后却因间谍身份,惨遭车裂而死。他就是“悬梁刺股”中锥刺股的:苏秦。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诸侯争斗最激烈的时代。
与时局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奇人异士的不断涌现,而在这些奇人异士之中,苏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他推行合纵战略,主张“合众弱而攻一强”,靠着过人的谋略和一张嘴纵横于天下,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国丞相。
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家里以务农为生。
洛阳是当时东周王朝的都城,天下四通,周人普遍以务农和经商为业,很少有靠游学求仕耍嘴皮子为业的。但苏秦偏偏不信邪,他跑到了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当起了留学生,学习纵横之术。
与苏秦同时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的,还有魏国人张仪。
苏秦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但他的运气确实不怎么好,四处碰壁,最后把自己搞得穷困潦倒,没有办法只有狼狈的回了家。
回家后的苏秦日子更惨,家人都不待见他,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此时的苏秦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loser。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苏秦感到十分惭愧,但他还是不死心,他闭门不出,认真读书,刻苦钻研。苏秦读书时只要犯困,就用锥子刺进自己的大腿,以此来保持清醒。
一年后,苏秦认为自己有所成,可以再次出山游说当世君王了。
苏秦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前去求见周显王。但周显王的臣子们都了解苏秦的为人,瞧不起他,因此周显王也并不信任他。
无奈之下,苏秦西行到了秦国。
此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雄才大略,志在吞并东方六国,苏秦趁机向秦惠文王提出“合众之术”,但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再加上秦惠文王刚刚处死商鞅,十分排斥说客,并没有采纳苏秦的建议。
苏秦吃了闭门羹,就离开秦国,到达了赵国。
当时赵国的国君是赵肃侯,他任命自己的弟弟公子成为相,封为奉阳君,而奉阳君十分讨厌苏秦,苏秦在赵国也吃了闭门羹。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
作为说客,苏秦的运气实在是不好。
公元前334年, 苏秦到了燕国,在燕国待了一年多,苏秦终于见到了燕文侯。
苏秦首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 接着批评燕国的战略错误,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
苏秦的观点得到了燕文侯的认可,为了让苏秦的“合纵之术”成功,使燕国安全无事,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
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此时奉阳君公子成已死,苏秦便游说赵肃侯, 他向赵萧侯分析了七国的局势,指出“合纵”对赵国的好处。赵萧侯被苏秦的言辞打动,答应了六国合纵的计划。
赵萧侯还资助了苏秦很多车马金帛,用来游说各诸侯国签订合纵盟约。
苏秦的游说热情饱满,不吝辞藻,极尽铺张渲染,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游说模式,也就是分析利害,摆出优势,并指出希望与美好的前景,然后以利诱之,以理导之,最后使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
拿下燕国和赵国后,苏秦趁热打铁,去说服了韩国和魏国,接下来他去了齐国,说服了齐王,最后他又南下成功的说服了楚国。
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名震天下。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於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苏秦身配六国相印,得到了大量的赏赐,也成了全天下除国君外,最有权势的人物。
苏秦得到这一切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探亲。
衣锦还乡的苏秦立刻成了洛阳城里最耀眼的人物,甚至于周天子都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人到郊外犒劳,而其家人的态度,更是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苏秦大为感慨,并说了那句很有名的话:“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意思是同样的一个人,富贵时受到亲戚的敬畏,但在贫贱时,却连亲人都瞧他不起,更何况其他人呢?假使我苏秦当初在洛阳有二顷良田,靠务农经商为业,现在又怎能佩挂六国相印呢?”
说完,苏秦散发千金,赏赐给亲戚和朋友,一时间传为佳话。
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
秦国听到六国联盟的消息后大吃一惊,此后十五年,秦国没有东出函谷关发动战争,六国得到暂时的安宁。
合纵战略在苏秦的领导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后来秦国派公孙衍破坏合纵联盟,苏秦被迫离开了赵国。苏秦离开赵国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
公元前333年,燕文侯去世,燕易王继位。
公元前332年,齐宣王派兵趁机攻打燕国,夺取了十座城池。苏秦为了报答燕文侯的知遇之恩,出使齐国。在苏秦的游说下,齐宣王归还了十座城池。苏秦立下大功,在燕国受到了重用。
后来,苏秦与燕易王的母亲燕后私通,事情暴露,为了避免尴尬,苏秦自愿到齐国做奸细。
到达齐国后,苏秦得到了齐宣王的重用,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苏秦谋划了五国攻秦,目的是让齐国吞宋,宋国作为诸侯国都想吞下的肥肉,谁灭宋国就会成为诸侯国的公敌,果然齐国灭了宋国,成了诸侯国的公敌。
接着苏秦枪头一转,又谋划了五国伐齐,使齐国差点就灭亡,但这才是苏秦的最终目的。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此后,齐国大臣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
公元前284年,苏秦被人刺杀,苏秦临终之前,让齐湣王把自己当作奸细车裂,吸引刺杀他的人出来领赏,然后给自己报仇。齐湣王按照苏秦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被吸引出来,齐湣王杀了那个刺客,替苏秦报了仇。
但讽刺的是,在苏秦死后,齐国逐渐发现,苏秦竟然真的是奸细,这些年里,他一直都在为燕国传递情报,破坏齐国。
苏秦虽死,但他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如同巨石入水,在战国这潭深水之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息。
齐国经此重创,元气大伤,国力逐渐衰退,往日的辉煌不再。国内人心惶惶,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也大打折扣,朝野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燕国虽因苏秦之计在短期内获利,却也因此与齐国结下了深仇大恨,两国边境时常燃起战火,百姓苦不堪言。
在其他诸侯国看来,齐国的衰落和燕国的手段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机遇与危机。
赵国在合纵联盟瓦解后,一直在寻求自保与发展之路,此时赵国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人主张联合其他国家趁机瓜分齐国的土地,以扩充自身实力;也有人担心此举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忌,从而引发新的战争。
魏国和韩国则在观望,一方面他们对齐国的土地也有觊觎之心,另一方面又害怕成为众矢之的。
楚国虽然地域辽阔,但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对于是否参与到新的局势变化中犹豫不决。
秦国则抓住了这个时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东方六国。他们一方面继续对其他诸侯国施展离间计,另一方面加强军事准备,一场新的大战即将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拉开帷幕......
而苏秦的名字,如同一个神秘的符号,永远地刻在了战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那个时代无法磨灭的印记,让人们看到了智谋与阴谋交织下的人性复杂和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