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笑着说道:“没错!正是南阳无疑!在下记得,当初瑾曾与三将军喝过一次酒,酒席中曾听闻三将军说,主公曾在战场上放过张济叔侄一命。还赠予他叔侄二人马匹用于逃命?”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没错!确实有这么回事!那还是五年前,在轘辕关时,公孙瓒要追击董卓的撤兵。大败一场后,张固随即领兵前来,言败过一场后,再追击必然取胜。于是备便随之一同追击,还曾俘虏张绣叔侄二人。只是他二人不愿归降,备便放他二人回去了!”
诸葛瑾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赞叹着说道:“主公仁义,世所罕见!世间之事,一饮一啄自有天意。主公既然对张绣有救命之恩。此刻不如直接前往南阳投奔张绣!”
刘备听后,瞪大双眼。帐内众将也互相对视一眼,纷纷交头接耳起来。刘备随即说道:“投奔张绣?难道南阳之地很特殊吗?”
诸葛瑾笑着说道:“南阳郡,荆州第一大郡。或者说是天下第一大郡!有人口二百逾万!县37座。其富足程度完全可轻松养兵马超过十万之众!”
“南阳,北临豫州!一马平川!向南,过襄水可取荆州!壮大自身。向西可从上庸,西城取汉中,张鲁庸才耳,岂是主公对手?夺汉中便得益州门户,随时可从北向南取益州为基业。益州沃野千里,刘璋暗弱必不可久持。亦或者转向西北可取长安而定关中!关中之地这可是始皇帝或高祖基业之地!”
刘备听着诸葛瑾的话语,脸色潮红,呼吸开始急促起来。帐内众人也面面相觑,不再私语。只有诸葛瑾的话语在帐内回响!
随即诸葛瑾继续说道:“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南阳郡是必不可少之地!徐州如今是困龙之地,重新夺回来又有何用?便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吕布陈宫短视,想要就拿去便是!主公且端坐南阳看那三姓家奴还能蹦哒几年!在下敢断言,吕布早晚必死于曹操、张固之手!”
随即,诸葛瑾拿起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大口。又侃侃而谈道:“张绣,一介武夫。胸无大志!上天给了其一处这么好的基业之地,实属浪费!主公应当早下决断,趁此机会,从徐州跳出来。此举必如同鸟入丛林,鱼入大海!从此再不受羁绊之苦!岂不美哉?”
刘备听了诸葛瑾这一番见解,顿时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随即对诸葛瑾拜道:“军师大才!备受教矣!就按照军师所说的办!从此刻开始,自备以下。全部听从军师安排!”
诸葛瑾连忙将刘备扶起,随即领着刘备重新落座,又招呼众人坐下,待众人落座完毕。诸葛瑾对刘备说道:“主公,如今既然定计。咱们就先不要声张。只当徐州之事不曾知晓。等完成准备,立即撇了汝南。向西疾驰而去!”
诸葛瑾对刘备和管亥说道:“主公,管将军。如今咱们攻城之后,只有一万余人。主公可令管将军在汝南招呼旧部,充实主公实力,此事必须要快!管将军可否做到?”
管亥拍了拍胸脯,说道:“军师放心,俺们那帮老兄弟,人数不少,况且俺也都有大致位置。什么刘辟啊,龚都啊,裴元绍啊,周仓廖化之流。都在汝南!俺帮主公都找过来!”
诸葛瑾听后点了点头,说道:“事不宜迟,明日天亮,哪怕大雨不停歇。管将军也要出发!”
此刻夏侯兰却指着帐门,说道:“主公,军师快看!大雨停了!”
原来,刚刚诸葛瑾的那一番话语将众人的注意力全吸引过去。却不知道大雨在何时已经停了下来。
众人在帐门处抬头看去,只见天上乌云散去。月亮从云中探出头来,将月光撒向大地,让众人心头的阴霾全部驱散。
管亥见月光洒满大地,对着刘备和诸葛瑾说道:“这下夜色明亮,末将这就出发!不等了!”说罢便向马棚冲去。
诸葛瑾连忙说道:“管将军不必再回此处!联络人马完成后可取道直接向西而行,于郎陵等候主公汇合便可!”
话音刚落,只听见远处管亥大声回应道:“请军师和主公放心!俺记得了!”众人见管亥如此心急,都面含微笑,重新进入帐内。
待众人落座,诸葛瑾对刘备说道:“主公明日可面见曹操。想办法借一批粮草!如今徐州无法供给!此行路远,必须做好准备!”
刘备听后,连忙点头答应。诸葛瑾又嘱咐道:“主公,如今的攻城之战已和咱们没有多大关系。从明日起,不必再努力攻城。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
随后,众人又将接下来的事情与细节一一商讨完毕,刘备甚至还派出关羽与孙乾先行前往南阳去与张绣商讨投奔细节!
……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天色终于开始逐渐放晴。然而,经过多日雨水的浸泡,地面依旧十分泥泞不堪,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水坑和软烂的泥土,根本无法承受大型攻城器械的重量和通行要求。因此,几路大军们只能继续原地待命,焦急地等待着地面干燥硬化,以便能够顺利推进战事。
此时,在张固的军营大帐内,张固正与郭嘉、鲁肃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地讨论着近日发生的吕布偷袭徐州一事。当张固接过那份详细描述战况的情报时,他只匆匆扫了一眼,便无奈地摇起头来,叹息声随之响起:“唉,这吕布啊,在败坏自己名声这件事上可真是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呐!”
一旁的郭嘉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张固的看法,但紧接着他眉头微皱,感慨地说道:“不过眼下更让人关心的,倒是不知刘备接下来将会采取何种行动应对此番变故!子敬,依你之见,如果换作你来担任刘备的谋主,你会劝说刘备怎样做才好呢?”
听到郭嘉的提问,鲁肃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从容不迫地回答道:“若我是刘备的军师,那么我定然不会建议他返回徐州。那里如今已成一片死局,回去无异于自投罗网。所以,我的主张是让刘备前往荆州,前去投靠刘表。”
郭嘉听后微微一笑,饶有兴致地追问道:“哦?子敬何以会得出这样的判断呢?而且,选择投奔刘表又是出于何种考量呢?”
鲁肃笑着解释道:“首先,荆州北连豫州,西联巴蜀,东联吴、会,南接南海!是雄主用武之地!刘表守成之主。只有前往荆州,才有机会成事。”
鲁肃见郭嘉摇头轻笑,于是皱起眉头,询问道:“奉孝难道有什么不同意见?还请指教一二。”
张固则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人的争论,张固也知道,虽然鲁肃才华很好,也非常全面。但是单论谋士一道,鲁肃比较于郭嘉,还是逊色不少。
鲁肃是那种技能点点的比较全面的那种人才,而郭嘉却是那种把技能点全堆着一项点的特例。所以张固喜欢一直带着郭嘉出谋划策,而鲁肃则可以外放坐镇一方。
当然,也并不是说郭嘉便不能独自镇守一方。但是如果要有这种想法,那就要给郭嘉配置一套阵容,来弥补他其他方面的缺陷。
就在张固暗自思考之时,只听郭嘉笑着说道:“子敬,身为谋士。为主公出谋划策之时。还要特别注意一点,那便是要依据主公的性格来为主公出谋划策!”
鲁肃此刻听到郭嘉的这种见解,内心中生起一股好奇之意。连忙问道:“这种说法肃倒是未曾听闻,还请奉孝快点解释解释!为肃指点迷津!”
只听郭嘉轻轻摇动羽扇,却眯起双眼。也不说话,只是伸出手掌,掌心朝上。鲁肃与郭嘉两人自虎牢关以来相识已久。自然明白郭嘉所表达的意思。
于是鲁肃哈哈大笑,用手指着郭嘉。摇了摇头,说道:“唉∽你这浪子!就依你!事后我便送你一坛酒以表感谢便是!不过我可是先说好了,你这解释必须要让我满意才行!可不许胡咧咧啊!”
郭嘉听后,笑着收回手掌,一拍桌案,说道:“一言为定!至于为何说要按主公性格考虑计策,咱们便以刘备为例子,来说明一二。”
“据嘉所知,刘备此人,一向以仁义道德作为标榜,这样做的好处便是能吸引很多人才投效。其缺点呢?那便是做事不能随心而欲,一旦做出任何有毁名节之事。那便会前功净弃!嘉所言不虚吧?”
张固与鲁肃听完郭嘉的这番话,纷纷思考着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郭嘉见状,笑着继续说道:“所以呢,子敬说劝刘备投奔刘表。刘备又以什么借口来夺取刘表基业呢?如果真做了,名节必毁!若是不做,到时候恐怕便是害的刘备蹉跎岁月!这岂是一个顶级谋士能出的建议呢?”
鲁肃听后,只是不服道:“既然如此,那依奉孝你的见解,刘备该如何处理徐州被夺之事?或者换一种说法,刘备他应该去投奔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