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孤独的人,灵魂是饱满的。
那种无需刻意融入群体,而享受自我的滋味,其实真的很幸福。
生活使人不安,我就读书。
我一直觉得:“书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未必就能成为信心。
但那些看不见的,始终都在让我幸福。
那天我看到罗翔说的一段话:“人这一生,总要为某种看不见的东西去生活,总要为某种超越我们有限的东西去生活。”
人这一辈子,你可能会经历一切都超出预期。
在起伏不定的曲线之间来回折腾。
但大部分人还是用力的超越有限的相信,去生活。
我承认,我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我始终认为人性本善,任何生命都具有一种崇高的特质。
这种特质能够为我们的生命赋予意义。
看不见又能使我们幸福的东西有很多。
比如孤独,如果自我感到孤独,其实你正在靠近幸福。
人的一生,平均可以活天。
坐卧行走,无论是常态化的活动,还是颇具挑战的事情,无非都是一个人独自去完成的。
有人说:“孤独的人是在选择逃避”。
没有人天生就是特立独行。
而是有一部分人觉悟了自我的渺小。
深知唯有悦纳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才能将这一生过得轻松一些。
其实孤独有什么不好呢?
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
“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
“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
人这一辈子很长。
能与你使之不倦,痴爱一生的只有自己。
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不适而孤独,恭喜你。
因为你正在净化灵魂,清理思绪,重建认知。
我读过一句话:“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享受孤独的人,灵魂是饱满的。
那种无需刻意融入群体,而享受自我的滋味,其实真的很幸福。
就像周国平先生在《爱与孤独》中讲的那样:“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
“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也无需感到不安”。
孤独,只是自知中知见。
坦然的面对自己的一切。
在自我对自我的清晰、准确的认知之中。
不偏执,不妄念。
做一切精进修行之事。
享受无关他人,独属于自己的时光。
掩卷之感,简短之文,共勉之......
然而,这世间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此通透地看待孤独。我的朋友阿明便是其中之一。阿明总是害怕落单,每一刻都要投身于人群之中,参加各种聚会,结交形形色色的朋友。哪怕内心疲惫不堪,也要强装欢笑,只为不让自己显得孤单。
有一次,我邀请阿明一起静坐阅读,感受独处的宁静。起初,阿明满心抗拒,坐立难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渐渐地,阿明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眼神里有了不一样的光芒。
那一刻,阿明仿佛触摸到了孤独中的那份自在。自那以后,阿明不再那般恐惧孤独,偶尔也能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明白了孤独并不是被世界遗弃,而是在喧嚣尘世中寻找到一片专属于自己心灵的净土。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明越来越能体会孤独带来的妙处。一天,阿明约我去山上看日出。清晨的山顶还带着一丝凉意,四周静谧得只剩下风声。
阿明深吸一口气说:“以前我总觉得这样的时刻会很难熬,现在却觉得无比惬意。”我微笑着点点头。
这时,阿明望着远方若有所思地说:“我现在才明白,以前拼命扎进人群,是因为害怕面对真正的自己。可当我学会享受孤独后,才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充实了。”
“是啊,孤独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我说。
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光辉洒满大地。阿明的脸上洋溢着平静与满足。他感慨道:“这世界很美好,不管身处人群还是享受孤独,只要内心安然就好。”
从那之后,阿明不再盲目追逐社交,而是能自如地在群居与独处之间切换。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灵魂也愈发饱满起来。
日子继续流淌,阿明开始尝试更多曾经因害怕孤独而回避的事。他独自旅行,在陌生的小镇漫步,欣赏街边独特的建筑;他一个人去听音乐会,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任由音符洗涤自己的灵魂。
一次偶然机会,阿明结识了同样懂得享受孤独的晓妍。两人常常分享各自独处时的感悟,比如阿明讲述独自登山看日出时内心的宁静转变,晓妍则提及在图书馆角落静静看书时与书中人物对话的奇妙感觉。
他们发现彼此虽孤独却不失温暖,这种相似性让他们越走越近。最后,阿明和晓妍走到了一起,他们依然保留各自独处的空间,却也珍惜相伴的时光。阿明意识到,孤独并不意味着拒绝所有陪伴,而是在内心深处保持独立与清醒。如今,他既能在孤独中自得其乐,也能在二人世界里共享温馨,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灵魂也在不断成长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