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广袤的大地上,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为灭赵之战而紧张忙碌的氛围之中。
征兵的告示张贴在大秦每一个地方的醒目之处,年轻的男子们踊跃报名,渴望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为秦国建功立业。
而在这一系列紧张筹备的背后,嬴恪等一众将领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在嬴政亲自巡视完军队,给予他们鼓舞与期许后,嬴恪等人便马不停蹄地直奔关中大营。
踏入关中大营,只见营帐林立,士兵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
嬴恪身着一袭剪裁合身的黑色服饰,身姿笔挺地站在宽敞的帅案旁,那身黑色的衣衫在烛火的映照下,泛出丝丝冷光,更衬出他的坚毅与沉稳,他身旁坐着王翦这位老将,两人在商量着,出兵的一众事宜。
嬴恪此时眉头微微皱起,深邃的目光紧紧盯着面前展开的巨大地图,仿佛要将地图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刻入心底。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在敲打着进军的鼓点。
“此次攻赵,我决意分三路进军。”嬴恪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营帐内缓缓回荡。
“我亲率一路居中策应,随时准备应对战场的各种变数,把控全局,确保各路人马能够协同作战,无缝衔接;”
“王翦将军你率领一路作为主力攻坚,凭借我秦军的精锐之师,直捣赵国的要害之地,给予赵国军队最沉重的打击。”
“可这第三路的主帅人选,着实让我费了一番思量,我原本考虑让李信担任,但又有些担心,老将军有何看法啊?。”
王翦闻言,微微摇头,他轻抚着胡须,缓缓说道:“主帅担心不无道理,李信虽作战勇猛,且颇具智谋,但毕竟年轻气盛,在战场上容易冲动行事。”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中透露出对战争的深刻洞察,“此次灭赵之战,乃是我大秦统一天下进程中的关键一役,关乎秦国的兴衰荣辱,实在是不容有丝毫闪失。让他担任第三路大军的主将,我实在是难以放心,就怕他在关键时刻因一时冲动而贻误战机,致使我们全盘皆输,坏了我大秦的千秋大业。”
嬴恪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索之色,他在营帐中缓缓踱步,脚下的步伐沉稳而有力,沉吟片刻后,他抬起头问道:“那依老将军之见,何人可担此重任?”
王翦低头沉思良久,脑海中迅速闪过秦军众多将领的身影,那些在战场上与他并肩作战的面孔一一浮现。
随后,他缓缓说道:“主帅麾下的王磊,作战勇猛无比,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悍不畏死,在军中也颇具威望,我看他可以作为第三路大军的主将。他的勇猛定能鼓舞士气,给赵军以迎头痛击,让敌人闻风丧胆。”
嬴恪轻轻叹了口气,停下脚步,神情中带着几分无奈与了然,说道:“王磊虽作战勇敢,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在战场上的气势确实能让敌人胆寒。但他性格过于直爽,行事往往凭借一腔热血。”
嬴恪微微摇了摇头,眼中流露出对将领特点的精准把握,“他只适合冲锋陷阵,为将尚可,若为帅,恐难以周全地谋划全局,统筹各方。战争绝非仅仅靠勇猛就能取胜,还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长远的战略眼光,要考虑到战场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王翦微微颔首,对嬴恪的话表示认同。他又仔细斟酌了一番,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合适的人选,接着提议。
“既然如此,那让赵伟与王磊一同担任主将如何?赵伟心思缜密,考虑问题周全,善于分析战场形势,与勇猛的王磊相互补充,或许能带领好第三路大军。他们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说不定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战果。”
嬴恪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神情严肃而坚决,说道:“军中不可有二将啊。若让两人同时为帅,一旦在作战策略上意见相左,便会争执不下,导致军令不一。”
“这不仅会让大军陷入混乱,士兵们无所适从,从而遭受惨重损失,还会使我们对战局的把握出现偏差,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影响整个战事的走向。此计断不可行。”
营帐内一时间陷入了沉默,两人都在绞尽脑汁思索着合适的人选,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打破这份寂静。
王翦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说道:“主帅,我有一人推荐。我们可向大王请求,将杨瑞和调过来。”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信心,“杨瑞和在战场上一向以稳健着称,多年来征战沙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谋略过人,善于应对各种复杂的战局。由他来担任第三路大军的主将,必定能万无一失,带领军队出色地完成任务。”
嬴恪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赞同的神色,他快步走到王翦身边,说道:“杨瑞和将军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他的稳健风格与此次作战的需求十分契合,有他在,第三路大军我便能放心了。就依将军所言,我即刻向大王请求调杨瑞和将军前来。”
不久之后,请求调将的简书便由快马加鞭的信使呈到了嬴政的案前。
此时,嬴政正坐在咸阳城章台宫那庄严肃穆的书房内,处理着繁杂的政务。只见他身旁垒着一座又一座的竹简,那是秦国各个角落传来的消息与请示。
他身着一袭华丽的黑色冕服,面容冷峻而威严,透露出一股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让人望而生畏。
当他看到嬴恪和王翦联名请求调杨瑞和的简书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调笑的神色,对身旁的一个近侍说道:
“你瞧瞧,我大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两位大将,竟然一时之间,找不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将领,还要向寡人来讨要。这要是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说罢,他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恼怒。
近侍闻言,微微低头,不敢轻易接话,他知道这只是嬴政的一句调笑之语而已。
嬴政心里也清楚,这并非是两位大将无能,而是此次灭赵之战意义重大,两人慎之又慎,力求每一个决策都万无一失。
他也明白,在这关键时刻,用人必须要谨慎再谨慎,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秦国的统一大业也将因此而受阻。
笑过之后,嬴政还是立刻放下手中的笔,拿起一旁的玉玺,在调令上重重地盖了下去。
然后对近侍说道:“传我命令,让杨瑞和即刻前往关中大营,听候嬴恪的安排。务必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不得有误。”
嬴政也知道,杨瑞和这个老将,作战颇为稳健,他也希望杨瑞和能为此次战役增添一份保障,他更期待着秦军在嬴恪等人的带领下,能够顺利拿下赵国,为大秦的统一大业再添辉煌。
在秦军帅帐这边,嬴恪与王翦等人一边还在继续商讨着作战细节;一边等着杨瑞和的到来。
他们仔细研究着地图上的每一处地形,分析着赵军可能的防御策略和应对方式,制定着相应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