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穿过来的顾向暖昨天被人一送回老宋家就已经醒过来了,只是刚刚醒来的她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她还以为自己是出车祸被人送到医院里了。
因为当时四周围除了嘈杂的声音外,还有小孩子的哭声。
她当时就是感觉头疼的厉害,不想睁眼,在昏昏沉沉间,另外一个人的信息不断的涌入她的脑袋里。
在迷茫中,等她消化完这些信息,她这才知道自己是穿越了,很狗血的那种穿越了!
顾向暖前世就喜欢看穿越文,她万万没想到穿越这么狗血的事情会被自己遇到。
只是她不知道自己是魂穿,还是身穿到了平行世界的另一个顾向暖的身上。
躺在炕上的顾向暖,做了半天的心理建设,这才搜索了一下原主的记忆。
知道现在是一九七七年五月,她有些庆幸,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还来得及做。
她记得七七年的年底就会恢复高考,还有六个来月的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
那些网文小说里不是都说,回到七十年代,如果不参加第一次高考将会遗憾终生吗?
所以作为穿越者,顾向暖也打算到时候报名试试,哪怕是这次考不上也没关系,她记得等到七八年的年底下乡的知识青年也会开始大返城。
不过以她考上一本大学的学历,考不上的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
不过,顾向暖的性格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万全的准备,她想着,万一在她身上发生冒名顶替的事情呢?在这个年代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她要有其他的打算,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
很快就要改革开放,自己也可以做小买卖,就是要先准备启动资金。
总之,不管做什么,总能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
但是这辈子,她不打算走经商的道路。
她准备利用自己先知的优势,走另一条道路,就是混进体制内做点事情。
因为她知道,手里如果没有权,挣再多的钱也不一定守得住。
就这样东想西想的,此时的顾向暖心里是乱糟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她的头还是有些疼,眼睛有些酸胀,一时半会儿也睡不着,就在脑海里整理起来原主留下的记忆。
其实原主的故事剧情就是个典型又老套的狗血故事。
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四年前的夏天,顾向暖是几个月前从中部城市东江市上山下乡到宋家岗这个北方小山村。
这天她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河里了,好巧不巧的正好被从部队回家探亲的宋老三给救了。
因为有救命之恩的光环,再加上国人本来都有很浓的英雄情节,只是那个年代的人英雄情节更浓。
所以毫无悬念的,原主就看上了宋老三,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嫁进了宋家。
说是宋老三是渣男,顾向暖一点都没有冤枉他。
因为宋老三答应娶原主并不是因为喜欢,也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因为他救了原主,坏了原主的名声。
说的好听点,他对原主只是责任,真实原因只有宋云川自己知道。
所以两个人并不是因为两情相悦而结婚,顾向暖估计那个宋老三心里可能有人。
这个是顾向暖结合原主的记忆,还有她和孩子的遭遇在心里猜测的。
总结一句话,原主就是个典型的恋爱脑,为了那份不存在的爱情,每天在宋家做的最多,吃的最差,还要忍受婆婆的刻薄和刁难,还有两个妯娌和小姑子的欺负和奚落。
“他大爷的!真是太欺负人了,这个傻女人。”想到这里,顾向暖忍不住又爆了一句粗口。
想她顾向暖就是不吃亏的性格,知道原主这样被宋家一家人欺负,她不发飙才怪!
但是,这些还不算什么,最让顾向暖无法接受的是,宋老三既然心有所属不喜欢原主,不想娶原主就直接说出来呀!
结果那个渣男就像是个圣父似的,因为坏了原主的名声而不情不愿的娶原主,却又不知道珍惜!这叫怎么一回事儿?
反而一家人像是施舍了原主多大的恩德似的,利用原主对宋老三的爱慕之心,压榨、搓磨、羞辱原主。
最可气的是,那个渣男四年回家探亲两次,原主就生了两个孩子,她顾向暖有感情洁癖,对思想出轨的男人零容忍,所以她是越想越觉得那个宋老三恶心人。
这宋老三不是个典型的渣男是啥?还想白票又不想负责任,他是真把顾向暖给恶心到了!
所以昨天她一接收到原主的记忆,又听到原主那个恶婆婆王翠花说的那些屁话,想她顾向暖何时受过这个窝囊气?
他大爷的,老娘不发飙你们当老娘是病猫,惹老娘不好过那大家就都别想好过,撸起袖子直接开干!
于是她就火冲天灵盖,跑去堂屋就把宋家的饭桌给掀了,然后拿起靠在墙边的锄头冲进灶房把正在做饭的铁锅也给砸了个大洞。
末了,还放出一句豪言壮语:“都别吃了,全家都饿死去球!”
当时宋家人全都傻眼了,两个大伯哥和两个嫂子还想一起撸袖子教训她。
她顾向暖是谁?打架她什么时候怕过,什么时候吃过这个亏?顿时就杀红着眼,举起锄头就要跟老宋家一家人拼命。
有人担心会出人命,跑出来拉架。
最后两波干架的人还是被一群看热闹的邻居给拉开了。
结果晚饭没有锅,母女三个是烤了几个土豆当晚饭,顾向暖又去菜园子里摘了几个嫩黄瓜,就解决了晚饭。
用农家肥种的黄瓜比后世用化肥种的好吃,自带一股子清香味。
本来顾向暖还打算摘几个西红柿当水果吃的,可西红柿没熟还是青的,顾向暖担心吃了会中毒。
……
其实醒来后,顾向暖就打量过她们母女三个住的屋子,是个厢房,连个窗户都没有,可以想象出在这个厢房里过夏天该有多热。
进门靠右手边就是一铺大炕,除了火墙的位置,从东到西都糊了旧报纸,却糊得不高,也就一米左右的高度。
也就是正常不把墙上的灰蹭到身上的高度。
屋子里的家具也很简单,就只有地架子上放了两口大箱子。
鞋子和其他杂物都放在地架子下面。
炕尾,靠墙边还放了一个很旧的炕桌,应该是平时做活计用的,因为老宋家现在还没有分家,一家人都在外面堂屋吃饭,只有冬天才会各吃各的分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