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南泥湾的秋天,那可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粮食堆成山,瓜果梨桃样样全,战士们脸上乐开了花!更让人高兴的是,大丰收之后,炊事班也能变着花样给大家改善伙食了!
这不,今儿个一大早,炊事班就飘出了诱人的香气,馋得人直流口水!
走近一瞧,嚯!好家伙!炊事班正忙着呢!有的揉面,有的剁馅,有的烧火,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今儿个吃啥好吃的呀,这么香?”李位凑到跟前,探着脑袋问道。
“今儿个吃肉包子!还有白白胖胖的大馒头!”
炊事班长王大山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道,“这可是吴教员特批的,说是要让大家伙儿都尝尝鲜,解解馋!”
“哈哈,那可真是太好了!”李位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这肉包子,我可是好久没吃过了,想想都流口水啊!”
可是,没过一会儿,王大山就发起愁来。
“咋了,老王,这肉包子不香了?”李位见王大山眉头紧锁,疑惑地问道。
“唉,香是香,可是这锅盖和蒸笼不够用啊!”
王大山指着灶台上仅有的几个锅盖和蒸笼,“咱们这么多人,就几个锅盖和蒸笼,啥时候才能蒸完啊?这大冷天的,饭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的确,这丰收之后,战士们都能吃饱饭了,甚至能经常吃上美味的馒头包子。
可是,这蒸馒头包子的家伙事儿却没跟上。以前粮食少,吃糠咽菜的时候,这几个锅盖和蒸笼还凑合够用。现在粮食多了,要蒸的馒头包子也多了,锅盖和蒸笼明显不够用了。
“这可咋办啊?”王大山急得团团转,“这锅盖和蒸笼又不是大白菜,说有就有的!”
李位也皱起了眉头,这可是个大问题啊!总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或者吃冷饭冷菜吧?
“实在不行,就让大家伙儿轮流吃?”一个炊事班的战士提议道。
“那不行!这大冷天的,让战士们饿着肚子等饭吃,那怎么行?”王大山一口否决了这个提议。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吴龙来到了炊事班。
“怎么了,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王大山像是看到救星一样,连忙把锅盖和蒸笼不够用的事情说了一遍。
吴龙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锅盖和蒸笼,我们能不能自己做?”
“自己做?这怎么做啊?”王大山一脸的茫然。
“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用木头做锅盖,用竹子编蒸笼!南泥湾别的不多,木头和竹子还是有的!”
“好主意!”李位一拍大腿,非常兴奋,“木头锅盖和竹编蒸笼,我以前在老家见过,做起来应该不难!”
王大山也来了精神,“对啊!我们可以试试看!这总比干等着强啊!”
说干就干!吴龙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
李位喊道:“会木工的,跟我去砍树,咱们做木头锅盖!”
“会编竹筐的,跟我来,咱们编蒸笼!”赵连长也招呼着。
一时间,南泥湾的战士们再次展现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这做锅盖,要选好木材,不能用那些容易开裂的木头。”李位一边挑选着木材,一边对战士们说道,“我看这松木就不错,质地比较轻,也不容易变形。”
战士们在李位的带领下,砍伐了几棵松树,然后把树干锯成一段一段的,准备用来制作锅盖。
这木头要先刨平,然后才能做成锅盖。
可是,这刨子可不好找啊!这年头,谁家有几把像样的木工工具啊?
“这可怎么办?没有刨子,这木头怎么刨平啊?”一个战士问道。
李位大手一挥,“这有啥难的?没有刨子,我们就用斧头、柴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咱们南泥湾的人,还能被这点困难给难倒了?”
于是,战士们就用斧头、柴刀等工具,一点一点地把木头砍平、削平。
虽然这样做很费力,而且做出来的木板也比不上用刨子刨出来的光滑平整,但是总比没有强啊!
“大家小心点,别伤着手!”李位一边干活,一边提醒大家。
经过一番努力,战士们终于把木头都加工好了。接下来,就是制作锅盖了。
这锅盖的大小,要比锅口大一圈,这样才能盖严实。
战士们根据现有锅的大小,用墨斗和锯子,把木板切割成圆形或方形的锅盖,并在锅盖上安装了一个木制的把手。
为了提高密封性,他们还尝试在锅盖边缘镶嵌布条、麻绳。
看到大家在忙,吴龙连忙过来指点,“大家看,这锅盖上可以开一个小孔,用来透气!要不,这热气没地方跑,一掀锅盖,这水蒸气就全滴到馒头上了!”
“吴教员,还是您想得周到!”战士们纷纷表示赞同,然后在锅盖上开了一个小孔。
在战士们制作木头锅盖的同时,另一部分战士也在忙着编织竹编蒸笼。
这竹编蒸笼,要选用韧性好的竹子,这样做出来的蒸笼才结实耐用。
战士们在附近的山上找到了一些竹子,然后把竹子劈成细长的竹篾,准备用来编织蒸笼。
战士们用小刀把竹篾刮得光滑平整,然后就开始编织蒸笼。
“这编织蒸笼,要先起底,然后再编壁,最后收口。”
有竹制品经验的战士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编织的技巧很重要,要编得紧密结实,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不会漏气。”
战士们学着那个战士的样子,开始编织蒸笼。
一开始,他们还比较笨拙,编出来的蒸笼歪歪扭扭的,有的地方稀,有的地方密,看起来很不美观。
“哎呀,我这编的是啥啊,跟鸡窝似的!”一个战士看着自己编的蒸笼,苦笑着。
“哈哈,你这还算好的,我这都快编成一个筐了!”另一个战士也自嘲着。
那个有竹编经验的战士鼓励众人:“别灰心,大家慢慢来,熟能巧巧嘛!”
经过反复的练习,战士们逐渐掌握了竹编的技巧,编出来的蒸笼也越来越像样了。
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战士们终于制作出了一批木制锅盖和竹编蒸笼。
王大山看着这些新制作的炊具,高兴地说道:“太好了,这下锅盖和蒸笼的问题都解决了!”
“吴教员,您快看,这蒸笼还有改进的地方!”
细心的张小六指着刚编好的蒸笼。“这底儿可以再加固一下,编的再密一些!”
“好主意,这样蒸煮的时候更稳当!”
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第一批次的蒸笼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更美观更实用了!
很快,炊事班就用上了新制作的锅盖和蒸笼。
在新锅盖和蒸笼的帮助下,炊事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饭菜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馒头蒸得真好,又白又软,真香啊!”一个战士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赞叹。
“这包子也很好吃,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另一个战士也竖起大拇指。
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战士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笑容,不仅仅因为饭菜的美味,更因为饭菜背后蕴含的南泥湾精神,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
这,就是南泥湾!这,就是南泥湾精神!这群可爱的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让这片贫瘠的土地,绽放无限的希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