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委把一碗糖水分成两碗,给母亲和来宝一人一碗,红枣一人一颗;
“娘,你尝尝,看我们来宝多孝顺。”
老太太一脸不高兴:
“你们都是好人,就我一个坏人。早知道扔出去算了,也好彻底做实坏人,免得白白担个名声。”
郭政委知道,刚刚是他们误会了,连忙哄她:
“是我误会娘了,我娘心地善良,和我们开个玩笑,咋能真把孩子扔了呢?那绝对不可能。”
“是吧来宝?奶奶好不好?”
来宝认真点头:“奶奶好,对来宝也好,奶奶快喝。”
老太太不自然的清清嗓子。
郭政委给赵连弟使眼色:
“连弟,快点做饭,娘在这,这几天做点好的,娘这些年操持家里辛苦了,得给她补补身子。”
宁晓晓回家,凑到厨房,问付嘉鸣:
“你说隔壁老太太不会虐待孩子吧?”她有点担心来宝。
付嘉鸣胸有成竹:“放心吧,郭政委在呢,不会的。”
“你咋知道?”宁晓晓端菜上桌。
付嘉鸣拿碗筷:“能稳坐这个位置的,都是老狐狸,怎么可能搞不定一个老太太?”
宁晓晓恍然大悟,政委和出任务的军官不一样,人家就是做思想工作的!
那是人家本职工作,强项。
翌日,宁晓晓不用上班,在院子里扫雪。
隔壁老太太张头张脑往里面望,要进不进的样子。
宁晓晓走到门口,热情道:“大娘快进来。”
老太太见宁晓晓热情,搭话道:
“家里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我一个人在家也没事干,瞎溜达,你也没上班啊?”
宁晓晓放下扫帚,让她进屋:“学校还没开学呢。”
老太太夸道:“呦,当老师啊,老师好,有文化,不像我们,睁眼瞎。”
老太太没一会就和宁晓晓混熟了,叫她宁老师。
“宁老师家也是乡下的?咱乡下那边,孩子养的粗,哪像家属院这里啊,养的跟个金疙瘩似的。”
宁晓晓笑道:“这边生活条件好一点,能过好日子,谁能回去过以前的日子呢。”
“是这么回事,像我家来宝,他姑父给养的可好了,孩子又壮实又懂事,可招人疼了。”
宁晓晓应和:“是,来宝是个好孩子,常说以后要孝顺姑父,还说,奶奶对他可好了,他也要孝顺奶奶。昨天,一碗糖水,来宝非要端回去给奶奶喝。”
老太太笑的一脸褶子,宁晓晓这么说,她就放心了。
她昨晚上,一夜没睡好,生怕隔壁知道她让孩子捡柴火的事,举报他儿子。
没给儿子添麻烦就好。
“宁老师忙,我回去做饭了,我待不了几日,能帮的自然要搭把手,也让连弟休息几日,进屋吃口现成的。”
“您是个好婆婆。”宁晓晓笑着把老太太送到门口。
“快回去吧,邻里住着,不用送。”老太太乐呵呵回家。
宁晓晓想着一会去师父那看看,准备包个饺子,顺便给师父尝尝。
肉馅是剁好,付嘉鸣怕自己哪天突然出任务,她在家不好好吃饭,特意剁好冻在外面的。
拿进来缓缓,加点调料搅拌一下就好。
酸菜丝也是现成的,不用切。
她和面就好,很省事。
宁晓晓赶在中午前,包好饺子,放家里两盘,等付嘉鸣回来吃。
端着剩下的饺子,背着琴,去文工团找师父。
“家里没啥土特产,给师父包几个饺子尝尝。”宁晓晓亲热地把铝饭盒放桌上。
“晓晓回来了,以后过来,不用给师父带东西。”
孙姐打趣她:“家里怎么样?和付团长一块过年,是不是特别甜蜜?”
现在全大院都知道,付团长宠妻无度,为了陪媳妇回娘家,出任务都不去。
宁晓晓笑了:“挺好的,就是没待几天,我好歹待了三天,他就在家待一天,白担个名声,最后还是出任务去了。”
“你瞧瞧,还不满足了?让大院的小媳妇们听到,不得羡慕死?付团长贴心的,我都羡慕了。”
孙姐转移话题问:“听说付团长和胡营长关系不错?你说,胡营长有没有付团长贴心?”
孙姐也没瞒着,直言道:
“我有个女儿,那天你也见到了,我这个当母亲的,没别的要求,就想给女儿找个体贴的。”
宁晓晓笑道:“胡营长人挺好的,应该能体贴。就是年轻人的事,还是得问问当事人?”
小强的官配至今没出现,换人应该也行,像她和付嘉鸣不也在一块了吗?
但是吧,她觉着是师父一厢情愿。
委婉提醒师父,先回去问问女儿。
练了会琴,宁晓晓拿着师父给的新作业回家。
孙姐拎着饺子,回家吃了午饭,拉住了女儿:
“婉婉,军区新来的胡营长,我看人不错,有空介绍你们见见呗?”
陈意婉垂下眼眸,掩饰心思:
“妈,你别天天想着给我介绍对象,我不找对象。”
孙姐没放弃,劝道:“他和付团长是好兄弟,人以群分,那日付团长来,你见到了吧,多贴心,胡营长也差不了。”
提到付嘉鸣,陈意婉心底一颤。
好兄弟?替代品就算了,对他们俩人都不好。
“我不见,现在不想找对象,干嘛总催我,你是不是嫌弃我?”
陈意婉撒娇拒绝,她心底有一份渴望,万一就实现了呢?
“你还年轻,妈是过来人,找男人就得找贴心的,男人体贴,日子过得才舒心。妈可以给你找门当户对的,但嫁的远,人体贴与否咱也不知道。”
陈意婉心底酸涩,她不想说话,让她相亲,是不可能的。
“你这孩子……”
孙姐话说一半,被陈师长打断:
“婉婉不喜欢就算了,男人要贴心干嘛?男人得打拼一番事业。和付团长是好兄弟,说不准又是个没抱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