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庚敲响侯府的大门,想要见自己的姐姐。
没想到,侯府的下人告诉他,侯府没有什么二夫人。
“不可能。我姐姐是赵宜宁,我姐夫是虞康年。你是不是没有通传到位。”赵长庚急了。
“二老爷已经出家,二夫人早就跟老爷和离了。你若不信,大可去官府一问。走走走,别在这里碍事了。”侯府小厮不耐烦地将他撵走。
“出家?和离?”赵长庚如遭雷击。
这几个字他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他怎么就不明白了呢。
好端端的,姐夫怎么出家了?
大姐怎么还和离了?
这,这不是丢他们赵家的脸么。
“那子烈和子熙呢?我是他们的小舅舅,他们不可能不见我这个舅舅吧。”他冲上去,扒拉着侯府的大门,不让小厮把门关上。
小厮摇摇头:“两位少爷不在府中居住。”
“那他们去哪了?”赵长庚追问。
小厮将虞子烈兄弟二人如今的住处说了出来,赵长庚这才松开了手,立刻赶去找两个外甥。
他按照小厮给的地址,一路打听,来到了虞家的宅子。
敲响门后,看到小厮开门,他急忙介绍道:“我是赵长庚,虞子熙和虞子烈的舅舅。我要见他们。”
小厮一愣。
“您稍等。”
他是后面招来的下人,并不认识赵长庚,只得去将夫人身边的大丫鬟折枝请了过来。
折枝看到赵长庚,有些惊讶,又有些慌乱。
“二少爷,您怎么来了。”
看到她,赵长庚便沉下了脸。
“大姐呢?”
折枝:“小姐在忙呢,二少爷您先歇着,我这就去请小姐……”
“别啰嗦,我要见她。”赵长庚一肚子的火气和疑惑,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赵宜宁。
和离这么大的事情,大姐竟然不告诉他们。
折枝见状,赶忙命丫鬟跑去绣房将赵宜宁叫出来。
赵宜宁听闻二弟来了,手中的针线一顿,她沉默了片刻,放下了针线,站起身:“既然来了,那就见一面吧。”
她早就知道和离的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事。
娘家人总会知道的。
她去见了赵长庚。
赵长庚一看到她,没有寒暄,直接质问:“大姐,你做了什么,害得姐夫要出家,还要跟你和离?”
赵宜宁听到这话,心里一阵刺痛。
这就是他的亲弟弟。
知道她和离,什么也不问,就认定一切都是她的错。
赵宜宁淡淡道:“若是不和离,我早就被他打死了。”
“姐夫打你?”赵长庚愣住了。
“嗯,从成婚开始一直打到和离前一天。他掐我踢我,害得我的脑袋撞出血。”赵宜宁攥紧了拳头。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
久到她身上的大部分伤痕都开始变淡,但再次提起,那种濒临死亡的恐惧依旧会让她身体不自觉的颤抖。
“这,是不是你哪里做得不好,惹怒了姐夫?”赵长庚下意识地替虞康年找理由。
赵宜宁怒目直视:“你还是我的弟弟吗?我都快被打死了,你还说这些话。”
“我看你现在不是挺好的么。”赵长庚嘀咕。
他不赞同地看着赵宜宁:“夫妻嘛,总会有点小矛盾的,哪能闹到和离。你好好伺候他,尽到了一个夫人该尽的义务,他就不会打你了。你知不知道你一个和离的弃妇,会影响到咱们赵家的姑娘出嫁。”
赵宜宁听完,心彻底死了。
这个弟弟,还不如捡回来的狗知道心疼她。
她前不久崴到了脚不好走路,家里养的狗儿大黄还知道去叼厨房里的烧鸡来给她吃。
“罢了,与你多说无益。你若嫌弃我这个和离的姐姐,你现在就可以走了。”赵宜宁冷脸送客。
赵长庚急了:“你凭什么赶我走。你既然和离,那嫁妆就该带回娘家去。你自己独占着可不行。”
赵宜宁被他的无耻气得脸都红了。
她咬着唇反驳道:“好,那我就把嫁妆敲锣打鼓送回岭南去。让所有人都知道赵家出了个和离的女儿。”
赵长庚没想到老实温顺的大姐竟然会想出这样一个损主意。
“大姐,你这是想把爹娘气死吗?”他只得搬出了双亲。
赵宜宁冷冷道:“是你要我把嫁妆还回去的。”
赵长庚一时语塞。
他这一次到京城来赶考,家里人只给了一部分盘缠。
想着京城有大姐和大姐夫在。
谁曾想,大姐竟然和大姐夫和离了。
他不能住在侯府里,也没法找侯爷请教了。
如今囊中羞涩,他便把主意打到了大姐的嫁妆上。
没想到,大姐却不把嫁妆给他拿着,而是要让人送回岭南去。
“大姐,先前是我一时糊涂,说错了话。”他识时务的服了软。
“你我乃是一母同胞的姐弟,我如今入京赶考,咱们是不是该相互扶持?你总不能将我这个亲弟弟赶出去吧。”
赵宜宁抿着唇不说话。
赵长庚又道:“大姐,小时候都是你给我换的尿布,你喂我吃的饭,一直以来,比起大哥,你更疼我。”
赵宜宁被他的几句话勾起了幼时的回忆。
那时候牙牙学语的小弟曾说过,长大了要保护大姐,不让任何人欺负大姐。
赵宜宁鼻尖一酸,两行清泪滚落了下来。
赵长庚一看这情形,便知道自己说的话打动她了。
于是又道:“再说了,子烈和子熙也许久没有见过我这个小舅舅了。你当真不让他们见我一面么?”
“你和离了,难道连娘家人都不要了吗?”
赵宜宁沉默片刻后,沙哑着声音开口:“你若是不嫌弃,那就留下来吧。”
赵长庚悬着的心,落回了肚子里。
他就这样在府里住下了。
虞子烈和虞子熙从书院里回来,看到了小舅舅,很是惊喜。
赵长庚将提前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来,送给了两人。
“谢谢小舅舅。”
他们才回来,还不知道先前赵长庚说了许多让赵宜宁伤心的话。
赵宜宁也不想孩子们和娘家关系处不好,便也没把这些事情说出来。
因此,两个孩子不知道赵长庚心里的小算盘,他问了什么,就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