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万人战场。
投降的军队足有一半。
蒲公纪怒火中烧,只觉一股战意,无处杀敌。
被滑不溜秋的李从嘉,逗的四处乱扑,莫名其妙大军投降了一半。
蒲公纪站在一片狼藉的战场上,四周是自己士兵们投降的身影。
自己亲卫士卒绝大多数散落在战场上。
而背叛的手下,又将自己杀的落荒而逃。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落寞与不甘,手中的宝剑微微颤抖,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命运而叹息。
他原本满怀着壮志豪情,想要在这乱世中打出一片天地,却未曾料到局势会如此急转直下。
“苍天啊!为何要如此戏弄于我?”
蒲公纪仰望着天空,声音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
“我蒲公纪一生征战,何曾怕过?今日却败得如此之惨,非战之罪,实乃天意弄人!”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怆。
“本欲扫平四方,建立不朽功业,怎奈命运多舛,终究难逃此劫。”
风声呼啸,仿佛回应着他的哀叹。
曾经的雄图霸业,此刻都化作了泡影。
他是楚国名将,随着马楚灭国,刘言叛乱,又跟着王逵杀敌,最终潘叔嗣却又刀斧相加,逼迫跟着造反。
两年间换了四主子!
宛如丧家之犬,一脚被人踢了出来。
他环顾四周,心中茫然。
那些曾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如今大多已倒戈相向,或成为俘虏。
心中那股英雄气短的感觉愈发强烈,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罢了,罢了。”
蒲公纪轻声说道,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看着自己侍卫亲卒,有的还向自己刀斧相杀。
“既然无法再掌控这一切,那么便以死明志吧!你拿着我的头颅去请功吧!”
说罢,他握紧了手中的剑,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
自戕!
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没有什么比战败更让人难以接受。
而现在,唯有以这种方式来维护最后的尊严。
随着一声低沉的怒吼,蒲公纪横剑一抹。
旁侧亲卫托住了蒲公纪臂膀。
“主公,不可,大丈夫有用之躯,不可自戕。”
鲜血飞溅而出,在夕阳的映衬下划出一道凄美的弧线。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选择了用最传统、也是最壮烈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他的身影渐渐倒下,融入这片被战火洗礼过的大地之中。
战场上的士兵们见状,无不为之动容。
一时间,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寂静。
到了夜晚,大战结束。
李从嘉站在蒲公纪自刎之处,望着那溅射而出的一抹鲜血,心中五味杂陈。
蒲公纪生不逢时,也是豪杰!
你方唱罢我登场……只留下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他下令收拢溃散士卒,确保战场上不再有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
小小江平县,两日间,经历两场大战。
随着夜幕降临,士兵们开始清点战果。
五千余名降卒,被收缴了兵器铠甲,安置在临时营地中。
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打扫战场,数千套铠甲、箭弩等武器也被缴获。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缴获的粮草却寥寥无几。
李从嘉见状,也才明白,为什么蒲公纪被逼自杀。
因为没有立足之地,他四处流浪,这一万多大军已是粮草匮乏。
“传令下去,对投降者要加以安抚,不可有任何虐待行为。”
李从嘉严肃地吩咐着身边的将领。
“他们现在是我们的人了,对他们进行甄别和改造。”
李从嘉亲自巡视各个营帐。
与士兵们交谈,稳定军心,并安排粮食分配事宜。
尽管当前物资短缺,但他知道,人心安定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这些刚刚归顺的新兵,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夜晚来临,火光映照下,李从嘉坐在简陋的指挥帐篷内,手中拿着一份份报告,眉头紧锁。
“秋收在即,粮草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他对身边的张泌说道。
李从嘉返回岳州城。
一方面是为了调动更多资源支援前线。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城中百姓传达胜利的消息,稳定后方局势。
至此,朗州十大将军蒲公纪,所率领军队,烟消云散。
李从嘉回到岳州府衙后,立刻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之中。
大战虽然已经结束,但随之而来的秋收准备却至关重要。
他深知,确保今年的粮食丰收不仅关系到士兵们的补给,更是稳定民心的关键所在。
因此,他亲自过问农事安排,组织人力物力,确保每一步都按计划进行。
就在这个时候,赵普举家迁徙来投奔李从嘉。
作为一位后世享有盛誉的政治家和学者,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
他的到来无疑为岳州增添了一份重量级的支持。
李从嘉闻讯后十分高兴,亲自迎接赵普一家,并设宴款待。
宴会之上,宾主尽欢,李从嘉与赵普相谈甚欢。
“赵兄,一别数月,找你找的好苦呢。”
赵普闻言,也是苦涩无奈:“我三月动身抵达了江宁城,到达江宁后,打听数日才知道大人您已经来到了湖南。”
“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潭州,您又在七月,转回到了江宁,我只得暂时留在这里,等您回来。”
李从嘉闻言,也有些惭愧。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实在太难了,自己也曾派人去找赵普,但是却毫无音讯。
想赵普举家搬迁,三地相隔数千里,以这个时代的行程速度,其中奔波辛劳可想而知。
“赵兄,实在惭愧,我这大半年来也是来回折腾了。”
“赵兄大贤,千里来投,我必定委以重任,让赵兄一展抱负。”
赵普满饮一杯酒,心中实际上有些纳闷。
恭敬道:“半年来,殿下声望隆隆,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开封、江宁、潭州、沿路而来,无不是说殿下之事迹。”
“得殿下礼贤下士,登门请我出世,我亦铭感五内,愿效犬马之劳!”
在设宴款待的同时,两人深入讨论了秋收以及治理岳州、潭州的具体措施。
“赵兄虽未广为人知,今日相见,愿聆听高见。”
李从嘉说道,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即使赵普此刻名不见经传,但他所具备的知识和见解依然宝贵。
赵普微微一笑,谦虚地回应:“将军过誉了,我不过是一介书生,但既然蒙将军垂询,自当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