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悠长而凄厉的号角声划破长空,辽国大军在耶律夷列的指挥之下,如潮水般向着前方的宋军发动了进攻。
左右两翼的辽国骑兵如离弦之箭般迅猛地冲向了宋军阵营,马蹄声轰鸣作响,喊杀声震耳欲聋。
可辽国的两翼骑兵刚抵达宋军约100米范围内,便见空中无数的箭矢如飞蝗般袭来。
“当当当当”,瞬间,左翼的轻骑兵因身上的防护较弱,纷纷被箭矢射中,摔落马下。顿时左翼阵型大乱,人仰马翻,惨叫声此起彼伏。
而右翼的重装骑兵都身穿重铠,箭矢的攻击力并不足以对他们造成太大的损伤,他们依旧保持着阵型向宋军冲来
轰!一声巨大的声响,当辽国右翼骑兵顶着箭矢进击宋军阵营时,与宋军前列组成刺猬阵的重装步兵相接触,巨大的冲击力使得整个宋军前列的刺猬阵都微微一晃。
宋军士兵们都紧紧握住手中的长枪,咬紧牙关刺向了辽军铁骑。一时间,金属碰撞之声不绝于耳,火花四溅,双方士兵在这钢铁的碰撞中不断倒地落下。
负责宋军两翼的林冲看到辽国骑兵与中军的步兵相接触,立即展开了行动。左右两翼2万骑兵在林冲的带领下,对辽国骑兵发起了迅猛进攻,并逐渐将辽国骑兵从阵中巧妙地截断开来。
整个战场此时喊杀震天。渐渐地,辽军的左右两翼发现己方的骑兵竟被宋军从两侧穿插包抄,其中约有1万多人被宋军围在了战场的正中心。
虽然不清楚宋军为何会如此行动,可辽军左右两翼的将领都察觉到不妙,于是率领着后续的骑兵,对着宋军组成的包围圈发起了冲击。
王进站在中军阵前,眼见林冲率领的骑兵将辽军一分为二,面色大喜,他高举令旗,大声喝道:“将士们,听我号令,向前推进!”
三万步兵得令后,顶着前方辽国骑兵的猛烈冲击,手持盾牌长枪,逐渐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每前进一步,双方都有无数的将士倒下。
而在外围的林冲则率领着两翼骑兵,紧密配合王进,对被包围的1万多辽军展开围剿。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弥漫着紧张而惨烈的气氛。
被包围在中心的1万辽军骑兵此时根本无法发挥骑兵冲锋的优势。后方被林冲所带领的宋军骑兵截断了退路,前方又被王进带领的步兵组成的刺猬阵进一步压缩空间,而且己方上空还有延绵不断的箭矢纷纷攻击而来。
辽军骑兵们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他们慌乱地挥舞着武器,试图抵挡来自各个方向的攻击。
辽方阵营,在中军军阵中的耶律夷列看到左右两翼的骑兵陷入了包围圈,面色顿时一变,随即翻身上马,大喝道:“将士们,随我冲破宋军的骑兵,一举剿灭眼前的宋狗!”说完,迅速率领己方亲卫和2万步兵加入了战场。
正在绞杀包围圈内辽军的林冲看到后方辽国中军杀入战场,不得不带领一部分兵力转身迎敌。
看着那辽国中军耶律夷列的狼头帅旗。林冲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身先士卒,手中的丈八蛇矛上下翻腾,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腥风血雨,将靠近的辽军骑兵纷纷挑落马下。
两翼骑兵们也毫不畏惧,配合着林冲一次次抵挡住了耶律率领的中军的攻击。同时,后方宋军骑兵也不断进一步压缩圈内的辽国骑兵,与王进的步兵形成呼应之势,逐渐缩小包围圈。
此时辽国中军在耶律夷列的带领下,仰仗自身训练有素的亲卫军,当下攻势愈发凶猛,一步步撕开了防线。
林冲两翼的骑兵奋力艰难抵挡,见此状况,宋军中军军阵中的王进快速传递令旗,让林冲放开包围圈。林冲见此,旋即逐渐指挥两翼骑兵放开了一个缺口。
耶律夷列见此情景,神情愈发兴奋,率领亲卫和步兵冲向了战场中心。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高兴,就瞧见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箭矢朝他们射来,对于那些防备薄弱的辽国步兵而言根本无力抵挡,纷纷死伤惨重。
辽国的步兵大多由燕云十六州的汉人构成,他们常年受辽国统治,对辽国并无太多好感,对宋国也缺乏归属感。看着自己的同袍死伤惨重,逐渐呈现溃败之态,便纷纷朝后方逃窜而去。
一支军队,只要有人带头逃跑,就会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即便逃跑的是辽国的步兵,可辽国左右两翼的骑兵由于事先陷入包围圈,此时损伤已然严重,有人带头逃跑后,纷纷跟着向后方撤去。
王进见此良机,自然不会放过,前方刺猬阵加快速度向前推进,并指挥两翼的林冲协同作战,试图再次将这伙辽军包围起来。
整个辽军的攻势因步兵的溃败而冲乱了阵脚,又遭到王进步兵的步步紧逼,顿时陷入慌乱。
但辽军中始终有部分是耶律夷烈训练有素的精锐亲卫,且耶律夷烈此时已在阵中,经过短暂混乱后,迅速整顿阵型,一部分骑兵继续与林冲的骑兵展开激烈缠斗,抵挡住两翼穿插而来的宋军,另一部分则转身冲向王进的步兵,试图冲破宋军步兵的刺猬阵。
然而王进的步兵阵脚稳固,前方盾牌手在前组成了一道坚固防线,长枪兵则在盾牌缝隙中伺机出击,攻向刺猬阵的辽军骑兵纷纷倒地。
战场上,喊杀声与兵器碰撞声交织,战况愈发激烈。林冲在骑兵阵中来回驰骋,凭自身勇猛鼓舞士气。
王进则冷静指挥步兵,依据战场形势适时调整阵型,确保步兵与骑兵协同作战,稳步向前推进。
在宋军紧密配合下,即便耶律夷烈能借亲卫抵挡攻击,却也无法遏制逐渐逼近的溃败之势。
他望着辽军周围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长叹一口气,大喝一声:“随我撤!”
看到辽军想要撤回城中,林冲眼神一凛,迅速指挥两翼宋军骑兵拼死抵挡,可辽军虽溃败但人数依旧较多,包围圈被撕开,在耶律夷烈及亲卫带领下向着马邑县城方向逃去。
不过那些辽国步兵就没这么好运气了,两腿根本跑不过四条腿,被林冲带领的骑兵纷纷追上。林冲看到这些辽军面孔,神色一怔,随即大声喝道:降者免死!”
这些辽国步兵皆是汉人,本就不可能真心为辽国效命,听闻“降者免死”,纷纷毫不犹豫地放下武器,乖乖跪地投降。
林冲望着纷纷跪地投降的辽军步军,未作过多停留,而是继续带领着宋军骑兵朝着辽军骑兵追杀过去。至于这些投降的辽国步兵,自然会有后方的王进去妥善处理。
林冲所率领的两万骑兵,皆是从陕西路进入河东路的士兵,这些士兵被武植在陕西路两年的训练,且时常与西夏交战,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
而此时辽国政局渐趋腐败,靠近辽宋边境的这些辽军士兵,有的已十多年未经历战事,又怎能是这些精锐宋军的对手?
且当下辽军呈溃败之势,一路逃退,根本无法有效组织阵型抵抗,被宋军骑兵追上后,犹如砧板上的鱼肉,惨叫声此起彼伏,纷纷被斩杀,落马坠地。
这场追杀一直持续到马邑县城外,城墙上的辽军士兵望着城下的惨烈场景,不禁心生寒意。待耶律夷列率领的中军以及大部骑兵进入马邑县城后,即刻关闭城门。而被阻挡在城外的部分辽军残兵看到这般情形,不由得对着马邑城内的同袍破口大骂。
看着眼前这般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绝境场景,再看向冲杀而来的宋军,心中一决,大声喝道:“我投降!我投降!”
有了带头之人,自然有人跟随,整个马邑城下的辽军残兵都放弃了抵抗,纷纷下马投降。
林冲并未对投降的辽国士兵发起攻击,他率领着宋军骑兵有序地摆开阵型,随后抬头朝着城墙上方那惊魂未定的耶律夷列望去。
他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目光紧盯着耶律夷列,高声喝道:“上方的辽寇,给本将听好了!本将劝你速速开城投降,或许还能免去一死,否则等我大宋大军压境,定将你们这些人杀得片甲不留!”
耶律夷列看向下方已然投降的辽军士兵,又听着林冲的高声喝骂,不由得脸色变得惨白。
他无论如何也不曾料到,眼前的这些宋军,其战斗力竟会如此之强,与他以往所遭遇的宋军队伍截然不同,于是不由得开口问道:“尔等是何人,竟敢如此口出狂言?”
“听好了,本将乃是陕西、河东、河北宣抚处置大使武大人麾下林冲!”
耶律夷列听闻此言,神色猛地一震,“你就是那大宋武力排行榜上排名第四的林冲?”
“不错,正是本将。”林冲回应道。
现今武植所推出的武力排行榜已然在大宋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而身为辽国南院大王的耶律夷列,此前对这份榜单一直不屑一顾。什么武力排行?在他看来,就算武力再高,也难以抵御自家百名将士的一次冲锋。
但今天,他在战场上亲自目睹了对方的两位“百人敌”。一位便是下方的林冲,另一位是在战场上指挥宋军步兵与己方辽军交战的将领。
当时他见两人武艺高超,给己方士兵带来了巨大损失,就派身边训练有素的亲卫前去,企图将两人斩杀。
然而自己的亲卫根本不是眼前这两人的对手,每人交手不过一招,就被他们一一挑落马下。
实事上,他今天之所以决定撤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这两人的凶猛气势吓到了,生怕他们直取中军,更怕他们在战场上斩将杀敌,那样自己可就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