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设挥挥手示意她出去。
这一刻,仿佛连天空都为之颤抖,苏小雨简直想要喷血。
无奈之下,她转头向在场的其他人问道:“谁是这里的主管?”
众人一致指向杨厂长。
她转向杨厂长:“领导您好,能否让杨建设同志配合我完成这次采访?”
面对这一问题,杨厂长苦笑着回答:“真的不行,这事我说了不算。
采访是他自己的决定,我们必须尊重他的选择。”
鉴于杨建设当前的特殊地位,他不愿得罪任何人,所以必须站在一起。
陷入绝境,苏小雨的脸色变得苍白,愤怒中夹杂着绝望:“杨建设同志,只要你今天不配合我采访,我可以保证,明后天会有更多人蜂拥而来找你做访问。”
她使出了最强大的武器——威胁。
既然害怕时间被占用,那么就让她看看当大量记者出现时他会如何应对。
“唉...等等,我接受这次采访。”
经过短暂思考,杨建设最终做出了让步。
毕竟若真有大群记者围堵上门,恐怕自己的生活也将不得安宁。
见状,苏小雨展露出胜利的笑容。
“您尽管问吧,不过我希望不会影响我的日常工作。”
杨建设强调道。
“好的,谢谢!”
随即宣布复工:“各位,我们继续干活!壹大爷、贰大爷,请拆下锻压机的操作部分。”
话音未落,一旁的易忠嗨与刘海忠立即行动起来,展现出极其热情的一面。
记者们纷纷抵达现场,自然要扮演起一副正在埋头苦干的形象。
谁晓得,若他们有幸被写进《炎黄日报》,也许便能因此增色不少。
然而,那名记者似乎对其他人毫无兴趣,一双眼珠紧紧锁定着杨建设的一举一动。
此刻,杨建设已经动手拆卸配电器的线路,苏小雨默默站立在一旁观察,并不时拍下照片记录现场。
此时期,新闻采访方式相对简单,并不需要拍摄视频,仅依靠照片与文字报道就能完成任务。
无疑,杨建设如若能给予一定的合作,无疑能让这报道更为丰富,更富有深度。
随着所有线路被拆卸完毕,在杨建设短暂饮水之际,苏小雨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开口询问:“建设同志,你在做什么呢?”
提问之时,苏小雨的心情格外紧张,仿佛面前接受采访的人物并非一名普通的工人,而是掌握国家大计的关键角色。
杨建设语气平和地说:“当前使用的工程操纵器电路系统已严重老化,必须重新进行布线才能继续安全使用。”
言毕,杨建设即刻投入新的线路铺设工作中。
目睹他熟练且精准地连接每一根线路,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电线路线网,苏小雨心中泛起了难以掩饰的敬意。
杨建设不仅不需要图纸辅助,甚至完全凭借个人记忆力完成如此复杂的排列工作,这种水平简直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作为记者的她深知自己的记忆力虽不差,但远不及此等水准,不由得心中暗暗赞叹此人非同凡响。
待一切线路安置妥当,那边壹大爷与贰大爷也已将设备拆卸至一半进度。
此时,杨建设则着手绘图工作。
机械构件的各种形态在他的笔下生动显现。
这一幕使得苏小雨不由得睁大了双眼。
杨建设所绘直线犹如直尺量定,圆周曲线恰似圆规划出。
整套图纸完成后,几无痕迹,仿佛出自精密仪器打印而成一般。
究竟是怎样才能达到这般程度?
苏小雨深感震撼,她在新闻行业中遇见众多高材生,却从未见过有人能够 ** 完成类似的作品。
杨建设,这名工人身份的男士,竟能展现出如此惊人的能力。
由于对锻造操控机已有初步拆装实践,故对于设备的内部构造理解颇为透彻。
于是,他在短时间内即准确还原出了完整的图纸,就连尚未完全拆解的部分亦一并预见性地绘制于纸上。
此时此刻,
易忠嗨两位同事仍在努力拆解机器。
注意到这一情况,苏小雨忍不住追问道:“杨师傅,您画得这是什么,为什么又要画这东西呢?”
杨建设眉头微皱,“这便是我要改良的设备——锻造操纵机的原始内部结构图。”
随后补充解释道。
苏小雨继续问道:“那您为什么要事先绘制这张图纸?”
面对疑问,杨建设没有立即回应,他目光望向两位忙碌中的老同事,知道要让他们拆解完剩余的部分还需等待一阵子。
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先将所需的改造蓝图先行构思完善,如此一来下午便可直接投入到零部件切割等实质性工作之中。
此刻,他的脑嗨忠正迅速构建着详细的蓝图布局。
再次询问未获答复后,苏小雨显得略显焦急。
旁边观战的杨工厂长立刻轻声拉了一下苏小雨的手肘,并低声说道:“这是为了便于接下来的工作流程,杨工程师先前绘制的就是这架机器最初的内部结构图。
若想要对其进行优化升级,则必须基于原有图纸之上先做出改造设计。”
苏小雨点了点头,尽管她并非专业技术人员,但她理解到任何一件新型装置的研发,从概念设计到制造组装都需耗费相当长时间。
无论是哪一种新型机器,在实际投入生产前,都要经历从设计构想到细节完善再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没有数年乃至十几年时间是不可能轻易成功的。
甚至仅仅是一份完整的机械设计草图,也需要多位专业人士反复研究论证。
杨建设接下来的任务是绘制新的机械设备图,预计这将耗时良久,绝非短期内能轻松完成的事。
对此,苏小雨显得颇为焦躁。
她的身份是一位记者,这次是为了追踪报道杨建设改造设备的过程而来,但显然,这与她的初衷——展示成果而非详述步骤,有些不符。
杨厂长则温言告诫:“苏记者,请体谅杨工程师正在聚精会神于新的设计工作中,这个阶段不宜打搅。”
听闻此话,苏小雨虽无奈但也只能接受现实。
“嗯,那行吧...”
她心中虽不情愿却别无选择,似乎今天的采访问询将要落空。
然而就在五分钟之后,杨建设结束了冥思苦想,迅速挥毫绘图,这一场景立即引起了苏小雨的注意,于是她迅速记录下了这一幕。
仅仅过了一刻钟,杨建设已停下手中的笔,展现在眼前的是全新的设计图,相较于之前的原图有着显着的改进之处。
完工后的他首先展示了这份图纸给杨厂长:“杨厂长,图纸已经准备好,请下午告知相关人员准备车床操作。”
对于杨建设如此高效的创作力,杨厂长显得格外满意,赞叹其今日工作成效甚佳。
而一旁观览的苏小雨更是感到吃惊万分:“这就完成了?”
原本她预计这样的设计图纸或许需耗时数周之久,没想到却只需短短几分钟。
“杨工程师,那我们何时可以看到机械改进的完成呢?”
苏小雨对这位年轻的技术天才表达了高度的尊重与好奇心。
“明天可以试试。”
杨建设回答得轻描淡写。
“明天!”
苏小雨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复杂流程包括拆解旧设备、制作新设计图纸、更换并组装部件,简直难以置信。
尽管如此,能有这样一次独特的采访经历让苏小雨感到了幸运与振奋。
随着一天接近尾声,同事们终于完成了对机器主体部分的拆卸,留下一地复杂的金属组件。
用餐结束后,一行人前往了车床车间进行后续工作。
作为全程跟踪者,苏小雨自然紧随其后。
观看杨建设操作机台制作各种零部件的过程中,苏小雨震惊到连下巴都快要脱臼了。
仅从眼前的这一系列表现就能看出,杨建设掌握了从机械装配到电力知识乃至精密加工等多方面的高超技能。
尤其考虑到他如此年轻(估计不超过二十五岁)便达到如此高度的专精程度,这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
苏小雨明白,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杨建设。
人们之间的差距有时真的无法通过常规途径弥补。
随后,携带部分制作完成的部件团队前往了钳工车间。
在亲眼目睹这些如同工艺品般精致的作品出自杨建设之手后,苏小雨彻底折服。
众所周知,成为一个优秀的钳工并非易事;很多人即使投入十余年的学习时间也不见得能够熟练掌握。
更不必说杨建设同时还掌握了其他多种技艺。
面对已完成的所有模具,杨建设吩咐道:“请将空气切割机及电焊器运送至废品区域备用。”
杨厂长好奇地询问原因。
杨建设耐心解释:“因为有几个零部件制作得较大,需调整外壳尺寸;另外这些钢材也要运过去。”
“明白了,我马上去安排。”
说罢,杨厂长立刻起身赶往相关地点。
苏小雨的表情显得相当特别,能令厂长对一个人言听计从,这样的工人大概只有他了。
再望向杨建设,就连苏小雨自身也感到巨大的压力。
好像,他是一个高文明的使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