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三兄弟载誉回京后,给二公子与三公子上门提亲的官媒都要把吴家的门槛踩断了。
吴衡便把两个弟弟的亲事交给悦然这个长嫂。
为了日后家宅安宁,悦然不得不打起精神认真应对,先挑选了几个性情温和品性不错的人选,再跟荣华郡主打听了这几家闺秀的详细情况。
最后把各人的品性家世逐一记录下来,让那二人自行挑选喜欢的。
省得他们夫妻将来过的不好,再把错处都算在她头上,埋怨她这个大嫂乱点鸳鸯谱。
吴家两位公子成亲不久,吴衡的调令就下来了。
得知悦然会跟着大儿子一起赴任,吴老夫人心里一喜,想着这回她就能拿回府里的中馈权了,可没等她开口呢,大儿媳就把中馈交给了新进门老二媳妇。
她被气得够呛,当即就叫来了二媳妇。
她惹不起大儿媳,就不信还压制不住一个刚进门的新媳妇了?
悦然听人禀报了也没去管,顾自看着徐嬷嬷与丫鬟们收拾箱笼,甘州地处偏僻,干燥少雨,贫穷落后,这一去还不知多久才能回来,还是尽量多带一些东西。
掌家权已经交出去了,至于老二媳妇能不能接住,就是她自己的事了,悦然才不会瞎掺和呢。
最后还是吴衡发话:“家里以后就由老二媳妇掌管,母亲年纪大了,该以保养身体为重,就不必为这些琐事费神了。”
老太婆这才消停。
就在悦然跟着吴衡离京之际,弟弟周大宝带着一家人来投奔她这个大姐了。
悦然这下就更不想跟着吴衡一起去赴任了。
她本就不想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吃沙子,更别说还要带着八岁的安哥儿一起去吃沙子了,但吴衡说安哥儿有习武的天分,他要带在身边好好教导,把儿子培养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安哥儿也确实展现出了武学方面的天赋。
他虽然对这个父亲喜欢不起来,却喜欢看他打拳练剑,自己也会一招一式跟着比划,且模仿的有模有样。
吴衡见他热衷武学,天赋不俗,就教他从基本功练起,安哥儿别扭了两天就跟着父亲认真学了起来。
学武可不轻松,但孩子却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且一教就会,吴衡欣喜不已,觉得吴家后继有人了,好好培养一下,儿子的成就肯定在他之上。
这下,他教的就更卖力了。
悦然虽然心疼,但也不忍打击安哥儿对武学的热情,只能全力支持,私下又给他吃了强健身骨的丹药,让儿子学起武来事半功倍。
现在安哥儿正学得起劲,要是中断肯定很失落。
悦然作为后世人,自然清楚孩子最好还是跟着父母一起生活,且父亲这一角色对男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上一世,孩子会形成那种偏激暴戾的性情,很大的一个诱因就是缺失父亲的关爱。
故此,为了安哥儿有个健全的人格,悦然才会选择跟吴衡一起上任。
否则,她铁定不肯离开繁华的京城去那么偏远的地方吃沙子。
得知娘家人这趟是卖了田地房屋来投奔她的,悦然就把一家人安置到了自己的那个小庄子上。
跟娘家人短暂的相聚后,她就匆匆忙忙地带着儿子随吴衡赴任去了,临走还把周大宝这个大弟带在了身边,打算让他出来历练一番。
在悦然眼里,这个大弟这些年虽然成长了一些,但还很稚嫩,想要撑起整个周家还需要多加磨炼。
毕竟,周家不再是以前那个普通的农户之家了,但想要实现真正的阶层跨越,还要他们自己立得起来才行。
周家父母还舍不得大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却不敢违抗身为官夫人的大闺女。
几年没见,这个大闺女给他们的感觉很是陌生,她身上的那股气势简直太吓人了,两人哪敢说半个“不”字。
能跟在大姐身边,周大宝显得很兴奋,悦然一提,他就喜不自胜地满口答应下来。
……
十二年后,已经身经百战的吴淮安成为一方主将,令塞外的胡人闻风丧胆,草原上的部落纷纷迁徙到更远的地方,才得以苟延残喘。
吴淮安,也就是安哥儿,凭着一己之力,硬生生地把本国的版图朝外扩张了数百里,为朝廷立下了莫大的功勋。
新帝才成为本朝第一个开疆扩土的皇帝,看到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后,当即就兴奋的手舞足蹈,一会让大臣拟旨赶紧把这个好消息昭告天下,与民同乐,一会又要去京郊的皇陵焚香祭祖。
皇帝高兴的昏了头。
底下的臣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各个喜气洋洋,朝会上一个劲奉承新帝如何英明神武,如何知人善用……好听话跟不要钱似的往外蹦。
而作为最大功臣的吴淮安,在班师回朝后,就被封为了定西侯,享一等侯爵,还赏赐了一座府邸,与两个皇庄。
作为安哥儿母亲的悦然,高兴归高兴,却不胜其苦,都被各家夫人太太的热情吓得不敢出门了。
只是她不出去,却依然阻挡不了人家上门推销自家闺女,与络绎不绝的媒婆。
没错,因为一直在边关打仗,周淮安的婚事被耽搁了下来,如今功成名就,人又在京城,他的婚事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
三年前吴家老夫妻相继离世,吴衡回京为父母守孝时,就上交了兵权,只保留了一个总兵的荣誉头衔,此后就一直处于半退隐的状态。
现在悉心栽培的儿子青出于蓝,他比吃了开心果还高兴,直夸儿子有“乃父之风”,硬往自己脸上贴金。
深藏功与名的悦然听的在心里直撇嘴,转头就操心起了儿子的婚事。
回京后,在出门赴宴时,她就有暗中留意与儿子年龄相仿的闺秀,所以眼下她并不慌。
笑着把那些夫人与媒婆打发走后,她就拿出一沓早就准备好的议亲对象资料,打算跟上次替小叔子说亲一样,等儿子回来后让他选合心意的。
她只负责把关就行。
周淮安却推开那沓纸,笑嘻嘻地说:“娘,儿子已经有自己想娶的姑娘了,正要跟您说呢。”
悦然一阵错愕,忙问:“是谁啊?娘认识吗?”
“自然认识,就是荣华郡主的长女,儿子刚在街上见过她。”两人小时候就见过,那时那丫头还是个爱吃糖的小屁孩,这次再见却是一眼万年,觉得这就是自己想娶回家的姑娘。
这桩婚事,两家娘亲肯定乐见其成。
周淮安猜的没错,其实悦然给儿子的那些资料里就有荣华郡主的大女儿,且尤为喜欢这个爱笑的姑娘。
没想到娘俩心有灵犀,真不愧是她亲儿子。
荣华郡主也正有此意,现在安哥儿可是京里权贵之家的乘龙快婿,她哪能不动心,只是还没好意思跟悦然提呢。
于是婚事很快就敲定了。
燕王妃得知两个女儿家结亲后,笑得更是合不拢嘴,只盼着自己儿子也快点长大,给他娶个媳妇回来接手中馈,再生个孙子,自己就能过上含饴弄孙的悠闲日子了。
是的,悦然最终还是暗自给这位义母服下了一颗生子丸,帮她诞下了一个儿子。
也算了却了她心中的一大憾事。
燕王很重视这个嫡子,一生下来就派了专人在身边保护,并重点敲打了柳侧妃与两个庶子。
待嫡子满五岁后,就上书为他请立了世子。
这孩子是吴家被抄家次年生下的。
当年,悦然不知该如何感激燕王一家对她的爱护,义父义母别的都不缺,唯独缺一个儿子,于是她就索性当了一回送子观音。
有了这个儿子后,燕王夫妇喜极而泣,两人的夫妻感情也越发好起来。
荣华郡主也很开心。
……
操办完安哥儿的婚事后,悦然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不由松了一口气。
婚后在老宅住满一个月,周淮安就带着新媳妇搬去了侯府居住,过起了自家的小日子,令京里无数闺秀与丈母娘眼红不已。
此后,悦然就搬去了当初的小庄子上,颐养天年,不时上外面溜达一圈,顺手往空间里囤点货。
狗皮膏药似的吴衡也跟了过去。
不过他因旧疾复发,不久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至于周家,早就在京城买了一处三进的宅子,搬去城里住了。
周大宝跟在大姐夫身边历练了几年,成熟稳重了许多,现在于军中挂了一个职位。
闲暇时间,他就用心培养周家下一辈,喜欢耍棍棒的就送去习武,喜欢念书的就送去私塾,对赚钱有兴趣的就在自家铺子从店小二做起。
大姐已经把他们扶上马,接下来就要靠自家奋斗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