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看到跪在面前的忠顺王,乾元帝依旧坐着没动,也没让他起身:“皇兄此时前来请罪,朕反而有些糊涂,皇兄何罪之有?”
何罪之有?
陛下这一问,直击灵魂呐。
这很明显是明知故问。
甚至是...
装糊涂。
看这架势,等他前来请罪,早就料到了这一日,甚至是等了不知多长时间。
忠顺王很清楚,他这是来对了。
“臣...”
忠顺王心里万千想法,却是呐呐无言。
“朕等你今日认罪,等了两年零三个月...”
忠顺王是大宁皇子,大宁亲王。
是乾元帝的庶兄。
忠顺王对于大宁的忠心,没有人比乾元帝更清楚。
人心自古多思变,这两年来,乾元帝看到了忠顺王的变化,所以逐渐疏远他。
如果忠顺王不主动前来认罪,不认清现实,那么忠顺王只能被排挤出权利核心。
一个忠心于大宁的大宁亲王很是难得,但是看不清现实局势,掌权只能害了大宁。
终究还是亲兄弟,年龄上忠顺王比乾元帝大了几岁,自从少年时候起,他们之间感情就是最好。
乾元帝这才低头:“起来吧,看你已经知错,应该也已经意识到,我大宁内部潜藏的危机。”
大宁内部潜藏危机?
太多了...
其中最大的危机,就在太极宫。
“陛下。”
忠顺王内心叹息,皇帝陛下没有追究他的罪责,这让他很是愧疚。他背弃了兄弟二人当年的约定,还有当年的誓言。
因为荣华富贵,而忘记了根本。
富贵腐蚀人之灵魂,所以越来越是昏聩与贪婪。权力腐蚀人之脊梁,所以越来越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忘记初心。
而他,就是被富贵腐蚀了灵魂,权力腐蚀了脊梁。
当初他们年少之时,先太子还在世的时候,他们相约,兄弟携手共进,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们要这世间,再无饥馁,再无强权欺压弱小...他们曾立志,这世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可惜。
忠顺王有些恍惚,当年他只是一个庶子,母妃死的早,所以是先太子,他的长兄将他养大...他在皇族之中受尽了欺凌,被自己的父亲,当年的皇帝,今天的太上皇所忽视。
他是皇子,却曾卑微的活着,渴望得到父皇的认可。
只是一直到了最后,他都没有得到自己父皇的认可,刚刚年满十三岁,就去了封地就藩...说是就藩,就只有自己的爵田,而且在王府之中,是被严格束缚自由。
哪怕是想要上街,也要先给府中长史请求...要是长史为难,还会先上疏朝堂,得到朝堂认可,才能出门...
所以,他的封地距离神京城近两千里,他出一次门,就要等两三个月,那还出门做什么?
就好比,我看桃花开,想要畅游玩,等我出门日,桃子已可摘?
当年的太子大兄,对他很是关照...所以,他没有父皇的疼爱,受尽欺凌,还算是过得去。
之后就是先帝篡位,他的生活更难,曾经九死一生。
好在,当今圣上宫变登基,他才得以返回神京...严格意义上讲,他并没有背叛自己的父皇,只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恍恍惚惚,忠顺王想了很多,还是很是不解:“大宁内部危机,臣自然是知晓,但是臣...始终有些疑惑。”
乾元帝示意忠顺王说下去。
忠顺王略有思索,这才说道:“不说大宁立国之后,那些武勋曾给大宁带来的威胁。只说靖难之后,四王八公,给大宁带来的威胁。”
“当年四王各领精兵坐镇东西南北四方,数十年来,四王依旧手握重兵,特别是北静郡王,执掌九边重镇中的六个...”
忠顺王话音一转:“再有节度使手握重兵,如今陛下扶持定安王,成立护国军,距离神京只有三十里...臣,相信定安王忠心耿耿,但是谁能保证,定安王未来继任者...是否如同当年四王,各方节度一般?”
当年的四王,追随太祖北上,数年征战,最终攻克当年的大都,哪个不是忠心耿耿?
现如今...他们的后世子孙呢?
还忠心否?
西宁郡王、东平郡王已经几乎被架空。
南安郡王依旧手握十万大军,坐镇两广。
北静郡王更是手握三十万大军,控制九边重镇中的六镇还有山海关。
北静郡王表面忠心,他愿意放弃兵权吗?
北静郡王忠心耿耿,还要天下天下名流,不先拜见朝廷,而先拜他北静郡王?
更何况,大宁十几镇节度使,还有几镇依旧手握重兵。这一次来京,朝廷都不能定罪,避免他们起兵。
护国军战力无双,灭三国,收失地,威震天下。
定安王贾玓忠心耿耿,但是未来的定安王是否还是这么忠心?
他这个大宁亲王,都在这两年犯下严重错误,何况是异姓王?
乾元帝一阵沉默。
忠顺王跪地伏身:“陛下,臣非诋毁定安王,而是大宁根本赌不起。”
皇帝陛下,是要立下二十七皇子为储君,以后定安王不仅手握重兵,更是皇帝的亲舅舅,更是亲自抚养二十七皇子长大,传授武略...
这更危险!
若是定安王后来继任者,想要谋取天下,怕是轻而易举。
再不济,也要让天下分崩离析。
大宁...不存!
“皇兄请起。”
乾元帝扶起忠顺王,让他坐下之后,夏守忠赶紧斟茶。
乾元帝这才背负双手,看着窗外:“你担心的,朕岂能不想明白。你忧虑的,朕岂能没有忧虑过。你看到的未来,朕岂能没有猜想过。”
“自古以来,忠臣之后未尝没有反贼。”
乾元帝忽然笑着转身:“但是朕更相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定安王这般忠心耿耿,朕相信未来大宁后继者,也能与定安王之后的继任者,效忠于大宁。”
乾元帝信心十足:“否则,这也忧心,那也担心,我们谁也不相信,谁也不信任,还会有忠臣良将效忠与我大宁否?”
忠顺王愣了愣,他很了解当今圣上,年少时,成年后,向来是心胸不怎么宽。如今,已经如此心胸广阔如海?
“朕,曾最信重皇兄。”
乾元帝看向忠顺王:“但是朕信重皇兄,皇兄诸子,朕未曾有多少接触,就不能信任皇兄教导诸子,效忠我大宁?进而,失去对皇兄的信重?皇兄还能在这里认罪?”
忠顺王一个激灵,后背惊出冷汗。
是啊...
要是这样,杀了他岂不是最省事?
如此一来,有多少忠臣要被杀?
忠顺王再次恍惚,明白了他身份尊贵,终究还是以臣子眼光看天下。
而当今圣上,是以帝王双眼看天下。
他们本质上不一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他...错了。
“朕,也曾怀疑过耀升,忌惮过耀升。”
乾元帝洒脱一笑:“最终,朕还是选择信任耀升。”
耀升...
仅仅这一个称呼,就可以体现定安王在圣上这里的圣宠隆恩。
忠顺王明白,皇帝陛下第一信重的大臣,已经不再是他。
“皇兄也不懂。”
乾元帝笑了笑,随后脸色凝重起来:“耀升已经北上,却留下了王武,率领六万大军拱卫神京。而他带着五千骑兵,还有北疆两万骑兵,三万步卒...”
忠顺王微微皱眉,他没有看清楚定安王贾玓的意图。
乾元帝却看得清清楚楚:“一开始,朕也没有清楚耀升的意图,现在朕明白了...”
“他以自身为饵,吸引天下目光。”
“将自身置于险境,要为大宁铲除近百年的毒瘤!”
乾元帝再看忠顺王:“皇兄,你能做到吗?”
忠顺王心中一惊:“我能做到吗?”
他没有想过。
乾元帝长叹一声:“朝中兖兖诸公,谁又能做到?”
“唯有耀升!”
pS:最近没什么动力。
这本书开书以来,数据就一直很差。
非常差!
几度差点挥刀。
十万字的时候一次,三十万字的时候一次,三十万字以后,刀一直悬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
再有,这本书是作者写书以来,五星好评最少得一本书。
这是最沉重的打击!
收入少。
差评多...
数据差...
好害怕!
喜欢这本书的人,太少了。
五十万字了,数据一直这样,真的没有多少勇气了...
如果,有一天作者真挥刀了,还请看到这里的兄弟姐妹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