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大圣心里必是有一番地位了,黛玉心里喜不自胜。
黛玉既高兴,经大圣提点,倒也能看开了。
又翻开一页,见图上面画着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旁边的判词写道:“凡鸟……一从二令三人木……”
黛玉轻声念出,道:“凡鸟合体为鳯,这说的可是凤姐姐?”
孙悟空点头道:“确实是说王熙凤,这‘凡鸟偏从末世来’,便是说王熙凤精明能干,偏偏生不逢时。”
黛玉心里隐约猜到大圣所说的生不逢时为何意,却不敢也不愿再细问下去,转而道:“如果这判词确实是凤姐姐的话,这‘一从二令三人木’,我却不甚理解。
我知凤姐姐和贾琏夫妻感情甚笃,在劝说凤姐姐不要再放印子钱那几日,听到平儿姐姐劝说凤姐姐不要再事事依着贾琏,他花钱无度,只管花不管给的……想必这就是一从。”
孙悟空接着道:“‘二令’,发号施令,两种解释,一为王熙凤对贾府下人发号施令,这便是说她日后会全权管理贾府的大小事务。
二为她和贾琏的关系不若从前,贾琏对她不耐烦,说话做事都像发号施令。”
黛玉听后,心中一震,道:“那三人木,为休字。”
说完沉默下来,站在她位置来看,贾琏此子,除了一张脸能看,便再无任何令人称道的长处,也不知凤姐姐这般出色的女子为何会对他死心塌地的。
“如今贾琏腿断,至少躺在床上半年以上,说不定和你凤姐姐之事另有转机。”孙悟空随口安慰一句。
黛玉心情沉重,想到最后那句,“哭向金陵事更哀”,贾、王两家祖籍都是金陵,不管是王熙凤是因为被休回到金陵,亦或者是死后葬回金陵,都跟生不逢时照应上了。
黛玉虽说知道这些判词已经做不得准,眉头却无论如何都解不开。
“且莫忧心。想俺老孙当年,也曾危机四伏,十万天兵天将皆来拿我,二郎神显圣真君,哪吒父子和巨灵神……可俺老孙何曾惧过?
这贾家虽有落魄之兆,却也未必不可挽回。莫要被这尚未到来之事扰了心神,且放宽心,一切自有定数。
世间万物皆有起伏,落魄不过一时,说不定何时就柳暗花明。你且把心放在肚子里,莫要再愁眉不展。”孙悟空道。
黛玉豁然开朗,既然她的命运都可改变,为何别的姐妹就要依着这判词来呢?
如今谁敢说些让她生气难受的话,轻则当场怼回去,重则血溅当场!
黛玉接着看副册,不知为何,副册里最让她心里难平的便是这首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致使香魂返故乡。”
“根与荷花长在同一根茎上,一样芳香。便是说这位姐妹人品和她的出身一般高贵。
若是没有后边这句,我会以为这是贾府哪位小姐,但是有了这句‘平生遭际实堪伤’,姐妹们却又没有这等身世。”
孙悟空伸手指着册子,提醒道:“在一个册子的必是同等地位,以你和王熙凤推断,正册是小姐奶奶的级别。
副册地位低一些,又副册更次之。”
大圣只是翻看几页,竟能总结得这般精妙,黛玉心中对大圣更添几分敬重,只觉大圣在她眼中熠熠生辉,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她的目光。
“……香魂返故乡……”黛玉又细看起来,不自觉默念,周围女子背井离乡的,她看向孙悟空,道,“大圣,这句难道说的是,莺莲?”
孙悟空道:“不出意外应该是了,她自小被拐,又被那丧心病狂的拐子打了十数年,忘却前尘,怕只有魂归故里之时才能想起来。
既是被拐子拐来,难保以前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
黛玉恨道:“当初就应该将那赵拐子千刀万剐,就这么送官砍头,真是便宜了他!
为一己之私,生生拆散人家骨肉,毁人一生。如此恶行,天理难容。莺莲姐姐何其无辜,竟遭此大难!
那拐子的良心定是被贪欲蒙蔽,全然不顾他人的悲苦命运,罪该万死难赎其罪。”
孙悟空笑道:“自打你学了武之后,脾性倒与俺老孙越来越有几分相似了。
既然知晓了莺莲的事,你待如何?”
黛玉心中暗喜,若饮醇醪,面上却强装无事一般,定下心来道:“想来当初若是我们不曾去金陵,莺莲应该会被薛蟠强行买走。
既然你说先生有断子绝孙之象,冯渊恐怕也会是凶多吉少。”
说到这里,孙悟空和黛玉都明白莺莲当初的结局恐怕就如这判词所写一般,薛蟠既买下莺莲,以他那好色的性子,莺莲相貌既美,性格稳重,他必会强纳为妾。
薛姨妈喜欢莺莲,薛蟠日后的太太可不会喜欢,难保不会被磋磨致死。
黛玉好像明白了一向稳重内敛的宝钗为何会屡次在她面前失礼,莺莲确实本该是薛家的丫鬟。
黛玉深深吁了口气,还好还好,莺莲如今是她的人,日后会嫁给进士,有全身心爱她的夫婿,有德高望重的长辈。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孙悟空的到来。
知道大圣极其厌恶老天爷,黛玉只能在心中胡乱感谢,若不是冥冥之中这股神秘力量将大圣送来,她怎会如此幸运遇见大圣?
黛玉既跟三春关系好,便想寻到她们对应的判词,拿起正册细细找来,一边找一边道:“我和宝姐姐,元春姐姐,凤姐姐的都去掉,还有八首判词。
这首里有‘襁褓之间父母违’,迎春她们还有父亲或母亲俱在,便不是这首。
‘偶因济刘氏’便说的是大姐儿了。
‘桃李春风结子完’想必说的是李纨,珠大嫂子。
这最后一首判词‘造衅开端实在宁’,应该是宁国府那边的姐妹。”
黛玉求助一般看向孙悟空。
孙悟空思及自己当初因黛玉年纪小,并不曾将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不清不楚说出,怪道她想不出,便道:“这人确实是宁国府之人,已是必死之象,你不用管。”
黛玉想起久病沉疴的秦可卿,心里“咯噔”一下,却实在无法,遂放下不提。
如此一来还剩四首判词,不是“千里东风一梦遥”,便是“终陷淖泥中”,再有“独卧青灯古佛旁”,甚至“一载赴黄粱”!
“这四首判词都不是什么好结局。”黛玉出神,她如何肯眼睁睁地看着如花一般的姐妹们滑向深渊,“咱们且走着瞧。
我的姐妹,岂是命运可随意摆弄之人?
我就站在她们三个身后,她们的未来,自己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