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了,马上毕业了。老师们对三妹寄予厚望。老师们的眼光总是温柔地落在奋笔疾书的三妹身上。三妹对自己也很有信心,因为大姐二姐都能考进,自己也年年拿奖,肯定考得上。
青州一中是青州最好的中学。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每年能考进一中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很少,真是优中选优。
青州一中,坐落在县城中心,学校大门面北而立,校门左面一块石头上是行楷书写的“青州一中”四个古朴的大字。从县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精英学子,个个昂首挺胸。
三妹果真考进了一中,令她更高兴的是与桃花分到了一个班。“三妹,我们又在一起!太好!”桃花叽叽歪歪地靠在三妹肩上。桃花与三妹一起长大,两家对门住,上学放学总是形影不离。初中了,也能一起上学,真是太好了。
入学之初,同学们彼此不熟悉,一心都扑在学习上,两人觉得压力好大。三妹上课时一点也不敢分心,下课抓紧时间复习预习。
放学了,走在回家路上,没有开发过的柏油路两边,密密麻麻的玉米们窃窃私语,在风中,不是你碰碰我,就是我碰碰你,亲密无间。
“三妹,我愁得头发要脱光了。”桃花抓着自己粗壮的辫子说。
“别怕,脱光了把我的给你。”三妹的两条辫子也是又黑又壮,她时常苦恼头发太多了,不好打理。
“要不,我们俩当两个秃子好了。”桃花和三妹无厘头地嬉笑着。
到了县城,三妹发现乡村孩子与县城孩子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是衣着上,城里的孩子总是穿着时新的料子和款式的衣服,隔三差五换一套。而三妹的衣服不是很得体,虽然三妹把衣服洗得很干净,但旧衣服就是旧衣服,有时裤子短了,有时袖子肘子处还有补丁。
青春期的女孩子已经开始注重自己的容貌和打扮。在山村小学里,虽有个别富裕家庭的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但绝大数人跟张婶家一样,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让孩子吃饱就已经够大人们费心了,穿衣服的目的只是不要受冻不要露体。
不过,三妹也有得意的地方,那就是在阅读面、见识上她不比城里孩子差,老师上课问起那些名着,三妹总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桃花没读过,这让她很惶恐。
三妹喜欢读书,但三妹自己没有书。她不是因为“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名言而不买书,而是没钱买书。
她读的书都是借来的,借给她书的人有同学,有亲戚,也有老师。熟悉她的人都叫她“书迷”,她很反感这个称呼,可不改爱读书的本性。
她没书读的时候,就变身壁虎,贴在糊墙的报纸上,从炕沿读到房顶,读得头昏眼花,外人不明白她,她自得其乐。
她记不住人名,但永远记得借给她书的人以及那些书。
她看的书很杂,历史和人物传记,中外小说,电影剧本、戏曲剧本、诗歌杂曲等。她读过很多杂志,《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收获》《十月》《芙蓉》《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等。
她的确把书当面包,读起来就忘记了饥饿。她夜晚读书时,一只老鼠窝在她的脚上取暖,直到她读完站起时,才将老鼠吓醒,屁滚尿流地跑了。
她因为读书闹过不少笑话,这里就不说了,免得影响三妹的形象。
爱读书是优点,但也不是么了不得的优点。作为学生光爱读书可不行。
这不,真正的考验就来了。一次全校性的数学竞赛,三妹被强推了上来,因为桃花对班主任说三妹曾在小学获过数学竞赛奖。小学得过奖怎么能拿到中学说呢?那也不是一个层级呀!桃花是好意,但三妹就被架上烤炉了,烤了个里外焦脆!
竞赛当天,考场内气氛凝重,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此起彼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题目难度逐渐升级,不少学生面露难色,三妹越往后做题心越慌。
走出考场,三妹跟虚脱了一般,望着眼前的阳光她一阵阵晕眩,机械地挪着步子,桃花跟在身旁说了啥,她一句也没听见。
竞赛结果两日后出来了,三妹一十四名,只获得了优秀奖。老师看见三妹低头不语,便说这么多学生中能获奖,你已经很了不起了。
三妹的作文也写得好,文笔细腻,被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当堂宣读,啧啧称赞。“我还行!”三妹暗暗给自己打气。
时光过得太快了,紧张冲刺的初三来了,三妹每天跟着老师的节奏复习。一张张油印的复习资料做得头晕。
“三妹,真不行了,我还有那么多卷子没做,真想一把烧干净了。”桃花哀叹着。
“忍忍吧,还有几天我们就解放了。”三妹宽慰着桃花,同时,也是宽慰自己。
“可是,我怕考不上高中。”
“我也怕。”两个好朋友心事忡忡。
时间的齿轮按着自己的节奏咔咔向前。中考终于来了。 三妹意外落榜了。可中考10:1的比例,很多孩子都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三妹看到成绩后感觉不对,自己题目做得很顺,只有个别的题目不会,会不会自己的成绩登错了?整个暑假,她看似在帮着张婶干农活,但总是心不在焉:浇水时,水跑远了,她还没觉察;割麦子时,走到别人家地里了,她还继续走着。
开学了,看见姐姐们都去上学了,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大门不出。张婶看在眼里,从衣兜里掏出27元,说“给,这是复读的报名费。你去复读吧!”
三妹心里很犹豫,她想复读,她觉得只要再给自己一年机会,说不定能考上高中。但又怕再读一年也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桃花,你想不想复读?”三妹拉着桃花的手说道。
桃花却摇摇头:“三妹,复读压力多大啊,还不一定能成。咱一起去外地打工,还能多挣点钱呢。”
三妹皱着眉头,不吭声。
桃花接着说:“三妹,高中考上又能怎么样?还不如出去打工能长见识,打工挣钱自己花多好。咱姐妹俩一起,也有个伴儿。”
三妹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被桃花说动了,两人决定离开家乡去外面闯荡。张婶对三妹说:“这可是你的决定,将来可不要后悔!”
三妹和桃花用三妹的补习费搭了班车,投奔桃花姑姑。到了金城,桃花姑姑托人让她们进了一家电子工厂。她们穿上下发的工作服,感觉很兴奋。三天培训后,她们还稀里糊涂就被安排上岗了。
第一天上班,麻杆似的领班就凶巴巴地吼道:“都给我动作快点,别磨蹭!”
三妹和桃花手忙脚乱地干着活。
连上厕所也要跑步来去。
晚上回到宿舍,两人累得瘫在床上。
桃花抱怨着:“这活也太累了。”
三妹叹气:“谁说不是呢。”
没过几天,桃花不小心弄坏了一个零件,领班指着她的鼻子大骂:“你知道这零件多贵吗?扣你半个月工资!”
桃花急得快哭了:“领班,我不是故意的,能不能别扣这么多。”
“少废话!”领班毫不留情。
三妹赶紧求情:“领班,桃花她初来乍到,您就饶了她这一次吧。”
领班瞪了三妹一眼:“有你什么事儿,再多嘴一起扣!”
三妹无奈地闭上了嘴。
有一回,三妹生理期到了,身体不舒服,干活就慢了些。
领班狂风一般冲过来就骂:“你想偷懒是吧?今晚加班!”
三妹委屈极了:“领班,我真的不舒服。”
“不舒服也得干!”领班吼道。
三妹满心后悔,跟王桃花说:“桃花,我真不该听你的,这日子太苦了。没有一点尊严。”
桃花也一脸愁容:“三妹,我也没想到会这样。”
就在两人觉得暗无天日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天,三妹收到了一封信。
原来,与三妹在小学玩得很好的同学王梅补习时托人报到了一中。来到三妹初中班主任王瑞老师的班上。
王梅在课堂上听王老师读了一篇范文《煤油灯下的母亲》,说是去年一个叫张三妹的同学写的。她便从张婶那里要来了三妹的地址,给三妹写了一封信。
一周后的一天早上,王梅进校门时看见门房那里有很多信,赶紧凑过去翻找,果然找到了自己的信。
王梅拿着信,心里就像无数烟花在绽放,看见谁都笑脸相迎,连那个总是臭着一张脸的班长也得到了她的笑脸。屁股一挨凳子,王梅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
“王梅你好!
看到你的来信太高兴了!你能到王老师班里复读真是太好了,王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很有方法,相信你以后会体会到。
我打工的工厂很大,外表看起来很华丽,但只有一条标语执行得最彻底,那句标语是“时间就是金钱”。我们培训不到3天就上了生产线,生产线上一人一个坑,全程不敢松懈,一天下来,手指都觉得不是自己的。省城虽然有很多高档的商店,美丽的公园,但我来这里后还没时间去看。
……
王梅,我好羡慕你能在教室里学习,希望你好好努力,一定考上高中,向美好的未来冲刺。
三妹
9月23日”
王梅看着看着,眼泪流了下来。她抬手擦眼泪时,手中的信被人夺走。“你夺我信……\"
她话没说完,就看清了眼前的人是王老师。王老师说:“信我没收了。快点背书!”
一天后,王老师让王梅给三妹写信,说可以帮她办复读,赶紧辞工回家。
三妹接到信很激动,告诉桃花自己要去复读。问:“桃花,你去不去?”
桃花犹豫着说:“打工虽说苦,但我们快适应了。复读又得从头再来,还是算了吧!”
这次三妹很坚决:“我决定了,我要复读!”
就这样,打了两个月工,三妹又回到了家乡要去读书。张婶将三妹的课本保存得很好,三妹捧起书本,脸贴上去,眼眶里蓄满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