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以精明着称,爷爷则以善良为本,二人在为人处世之道上,既相互补充,又难免成为夫妻间产生争执的源头。
曾有一次,一位顾客手执一件破损的衣物,踏入店内寻求修补。奶奶细致入微地检查后,依据衣物的破损程度与所需材料,给出了一个相对不菲的价格。
爷爷听闻,不禁眉头紧锁,认为价格过高,恐会吓退顾客。“这价格委实高了些,人家不过是补个小口子,你便要如此高价,谁还愿再来光顾?”爷爷焦急地说道。
奶奶却反驳得振振有词:“你哪里懂得?这布料、线,还有咱们的工夫,哪一样不需成本?价格低了,咱们又何以营生?”
爷爷无奈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咱们不能只看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得为顾客着想,价格合理,人家才会频繁光顾。”
奶奶瞪了爷爷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你就知道心慈手软,做生意怎可如你这般!”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之声愈发响亮,整个裁缝铺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爷爷的脸色愈发严肃,他坚守着自己的立场,认为做生意应讲良心。奶奶则双手叉腰,态度强硬,认为唯有确保足够的利润,裁缝铺方能维系下去。
又有一次,一位老顾客带来了一件复杂的衣物,请求修改。奶奶一番盘算后,给出了一个价格。
爷爷却念及这位老顾客一直以来的关照,认为应给予优惠。“都是老顾客了,咱们就少收些,人家日后还会再来。”爷爷说道。
奶奶闻言,立刻反驳道:“老顾客也不能总占便宜,咱们也得赚钱养家糊口!”
爷爷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咱们不能太计较,人家信任咱们,才一直光顾。”
奶奶怒气冲冲地把账本摔在桌上:“你总是这样,咱们还怎么过日子!”
这样的争执在裁缝铺里屡见不鲜。
争执时,爷爷总是显得颇为无奈与焦虑,他试图说服奶奶,却又不想矛盾升级。而奶奶则情绪激动,为了维护裁缝铺的利益据理力争。
然而,尽管他们在收费问题上争执不断,但争执过后,二人依旧携手共同经营着裁缝铺。
多数情况下,是爷爷选择妥协,迁就奶奶。而奶奶呢,有时也会顾及爷爷的面子,在不亏损的前提下作出些许让步。
或许正是这种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的方式,使得裁缝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始终维持着稳定的生意。只是每次争执的场景,都让人深切感受到他们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以及对生活的不同期许。
裁缝工作与吹鼓手的兼职,共同构成了家庭财政的重要支柱。
爷爷凭借精湛的裁缝手艺,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他倾注心血于每一件衣物的裁剪之中,无论是精致的旗袍,还是实用的工装,都凝聚了他的精湛技艺与满腔热情。
顾客们对爷爷制作的衣物赞不绝口,口口相传之下,裁缝铺的生意愈发兴隆。
源源不断的衣物订单,不仅使得爷爷的手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为家庭累积了可观的收入。
奶奶虽在裁缝手艺上稍逊一筹,但她在招揽生意与算账收钱方面的能力,却为家庭财政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她热情地招待每一位顾客,耐心地介绍布料与款式,凭借出色的沟通技巧,成功促成了一笔又一笔的交易。
她在算账时的精明与准确,确保了每一笔收入,都能清晰明了地记入家庭的财政账目之中。
然而,家庭财政的来源并非仅限于裁缝铺的正常经营。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奶奶还会主动讨要费用,这也成为了家庭财政的一个有力补充。
曾有一次,一位顾客定制了一套昂贵的丝绸礼服,但在取货时却试图压低价格。奶奶据理力争,她清晰地向顾客列举了所用高质量丝绸面料的成本,以及爷爷在制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心血与时间。
奶奶态度坚决却言辞温和,最终成功地让顾客按照原定价格支付了费用。
还有一回,一位老顾客赊账许久未还。奶奶亲自上门,先是与老顾客拉起家常,关切地询问其近况,然后委婉地提及了那笔未结清的账款。
老顾客面露尴尬之色,奶奶便体贴地表示可以分期还款。通过奶奶的不懈努力,这笔欠款最终得以逐步收回。
此外,爷爷偶尔还会兼职做吹鼓手。小镇上举办红白喜事,如婚礼、庆典、葬礼等,爷爷总会被邀请前去演奏。
虽然这份兼职的收入并不固定,但每一次的报酬也能为家庭财政增添一份力量。
正是爷爷的裁缝手艺、奶奶的经营智慧,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积极讨要费用的坚韧不拔,共同支撑起了这个家庭的财政,让家庭的生活得以稳定与改善。
别看这个裁缝铺只是一个小小的夫妻店,但它却养活了整整八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