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一闪,画面中出现一片片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
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忙碌地收割着,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上空。
在这其中,一位面容和蔼的老人头戴一顶旧草帽,穿梭在稻田之间,在稻田里,袁隆平仔细观察着每一株水稻的生长态势。
他弯腰,用粗糙的双手轻轻抚摸着稻穗,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
旁白开始介绍。
【向你走来的当代神农,饥饿终结者,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老。】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华夏的水稻产量。自 1976 年杂交水稻大规模推广种植以来,华夏的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袁老研发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不断刷新产量纪录,为保障华夏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提供了坚实基础。】
【超级杂交稻在多地实现了亩产超千公斤的佳绩,使得华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能够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了华夏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在袁老的努力下,华夏减少了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增强了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这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杂交水稻技术不仅造福了华夏,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成为了华夏与其他国家友好交流的桥梁。通过农业合作项目,华夏与许多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光幕中弹幕和鲜花挤满了屏幕。
——[鲜花][鲜花]袁老,一个值得全世界都尊敬的人。
——袁爷爷让我们华夏14亿人吃饱,我们要感谢他![鲜花]
——[鲜花][鲜花]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袁爷爷,致敬最可爱的人![鲜花][鲜花]
——[鲜花][鲜花]我们要永远记住袁老!是他解决了我们华夏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袁老点赞加油!
......
各朝位面。
地里刨食了一辈子的农夫看到此景,揉了揉眼睛,不可思议道。
“万吨,这咋可能呢?我们种了一辈子的地,稻谷产量一直就那样,他是咋做到的?”
一位身着长袍的老者见此,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此乃奇事也!这稻谷竟能有如此高产,实乃闻所未闻。”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愕。
旁边一位年轻的书生,手中的折扇都忘了合拢,喃喃自语道:“这袁公是何等神人?竟能让这土地生出如此多的粮食,若吾朝有此技术,百姓何愁饥馑?”
人群中一位老妇人,双手合十,眼中含泪。
“阿弥陀佛,这是上天派来的救星啊。可怜我那些在饥荒中饿死的亲人,若早有此稻,他们也能活命了。”
乞丐小孩拉着父亲的衣角,天真地问道:“爹,这些稻子真的能让大家都吃饱吗?”
父亲蹲下身子,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坚定地说:“孩子,如果这是真的,那天下百姓就有福了。这位袁公,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不过就算是真的,那百姓不是咱们,咱们还是得顿顿喝西北风。”
.......
上古时期。
神农身着古朴的兽皮衣物,头发用草绳简单束起,正在田里撅着屁股种植粮食作物。
当他看到那稻穗颗颗饱满时,心中不禁起了疑惑。
“这是何种谷物?这袁公竟能让植物生长得如此茁壮,产量这般惊人!”神农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在他所处的时代,人们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不断地尝试各种植物,在艰难的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方法,但粮食产量一直有限,饥饿始终是威胁着部落生存的难题。
随着光幕中画面的不断变化,袁公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映入眼帘。
神农看到他专注的眼神,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
他从袁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个为了让部落人民吃饱穿暖,不惜尝遍百草,历经无数艰辛的自己。
“此人对农事之热忱,对苍生之关怀,竟与吾如此相似!”
神农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此乃大善之举,大功之业也。”
神农转头对部落人说:“袁公的所作所为令人钦佩。吾等当以他为榜样,为世间谋福祉!”
......
大秦位面。
“这稻谷竟能如此繁茂,这袁公竟能让华夏14亿人口吃饱,是人是仙?” 嬴政不禁脱口而出,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诧异。
他回想起自己统治时期,虽致力于统一六国、修建长城等大业,但农业生产始终是国家稳定的根基。百姓们为了获取足够的粮食,辛勤劳作,却仍时常面临饥荒的威胁。
“朕虽推行重农之策,然未能有此神奇之技。这袁隆平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有如此创举?”
嬴政的语气中既有对袁隆平的敬佩,又有对自身时代局限的感慨。
自古以来,可以让百姓不再忍饥挨饿的时代,也只有在话本中的仙界里见过。
本以为此事只有上苍才可做到,没想到这后世之人竟真做到如此安居乐业。
难道这袁公真是神仙下凡?
“李斯,你观此景,有何想法?” 嬴政转身问向身旁的李斯。
李斯擦了擦汗,惶恐道:“陛下,此技术实乃惊世骇俗。臣以为,吾等当从中汲取智慧,虽时代不同,但重视农业、寻求创新之理不变。”
“这光幕中还没说完,或许这杂交水稻之技术会透露出来,到时陛下可下令让我大秦之农官悉心研究,或能为我大秦农业带来新的变革。”
“善。”嬴政点头认可李斯,把目光放回光幕。
“此等奇术,若生于朕之时代,大秦之粮仓必能充盈无比,百姓亦无需再受饥馑之苦。”
嬴政喃喃自语,都差把羡慕这两个字直接说出来了。
华夏历经磨难,却还是有如此成就,还有如此人才,当真是先苦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