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3年,朱棣恢复了被朱允炆贬削的藩王】
【此举在于麻痹诸王,进而率先打击势力比较大的宁王朱权】
【1403年,宁王朱权被徙于南昌】
【等到朱棣地位巩固之后,立马着手大力削藩】
【1403年十一月,革去代王朱桂的三护卫以及官员属下】
【1406年五月,削去齐王的官属,八月贬为庶人】
【其后,削岷王,辽王,谷王,周王等】
【至此,当时掌握兵权的诸侯王,大部分被削弱。】
【虽然朱棣收缴权力于中央,但并未彻底根除,为后来的汉王高煦之乱埋下祸根。】
【并且朱棣在一定程度上优待了皇室子弟,也为大明的末路留下了祸端。】
{这个时候要是朱棣醒悟,根除诸王的优待,说不定大明真的可以延续下去。}
{明末,崇祯帝为了筹钱打仗自掏腰包捐助所有钱财,然后各诸王和大臣一共凑起来几千两,结果呢?叛军攻破的时候,抄家钱财珠宝可是用大车拉了许久。}
{且观后世吧。}
.......
明·永乐年间
亲征回来的朱棣自是一番得意。
看着天幕开始讲述自己的功绩,虽然年过半百但还是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汉文帝?康熙帝?皆不如我!
不过当他看到弹幕的消息时候瞬间一炸。
根据这些消息很容易就能推断出来,后世的大明财政崩塌了。
连打仗的钱都凑不出来,还需要皇帝掏腰包带头捐款。
“哼!”朱棣戎马一生,岂能被这种小事情难倒。
不过大明的财政不至于如此难以维系吧?
区区一些朱家皇室子弟还能养不起?
也是,朱棣根本不知道朱家到底有多能生!!!
字用完了怎么办?没事,咱们老朱家都是仓颉,造字!
后世的元素周期表都能直接齐了。
虽然朱棣不解,但还是认真思索了起来。
天幕所言不可能有假,或许后面有了什么变故。
朱棣搓了搓手看着身边的三小只。
盯着其中一个胖乎乎地说道:“太子爷啊,你看看汉制唐制,琢磨一下咱们怎么改。”
....
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也是一脸懵。
布衣出身的他自然是希望能够给自家的儿孙荣华富贵。
但是这也是有条件的,你他娘的都害的咱大明江山没了,那就不行。
这对父子同时心有灵犀的吩咐太子查阅古籍着手改制。
.....
西汉·汉武帝时期
刘彻拍了拍桌子,有些发笑。
本以为后世之帝会称赞自己的推恩令,并加以效仿。
没想到都不提?
难不成自己做的不对?
不应该啊,分封制下去三代之内皆有余荫。
三代之外?那他么谁认识你啊。
一旁卫子夫小声道:“此削藩之方法如何?”
“不如何。”刘彻轻笑一声道:“这位朱棣虽然手段很好,先稳定诸侯王,下手势力最大的在追究小的。”
“但是呢?本质上并没有改变。”
“诸王的威胁诸多,首当其冲的便是军事力量对于朝廷的威胁。”
“第二则是在属国内为非作歹鱼肉百姓。”
“朱棣并未彻底解决第二个办法,诸王与封地敛财,鱼肉百姓,恐怕后世弹幕所言也与此有关。”
卫子夫点了点头,依偎着刘彻道:“我便知晓,陛下乃是千古最聪慧的人,好想看到陛下在天幕上雄伟的样子,能不能播放得快一些?”
........
【其功二:越南设省】
【公元1406年七月,朱棣命朱能统兵,进入安南,传檄胡氏父子二十大罪,明军连战告捷。】
【胡氏父子烧掉宫室,逃入海上被明军抓获。】
【朱棣下诏,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下辖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
.....
秦·咸阳宫
嬴政处理完了公务升了一个懒腰。
随口问道:“扶苏走哪里了?”
“禀陛下,约莫三五日便能到。”嬴政点了点头。
他倒要看看,自己的大秦到底怎么亡在扶苏手里面的。
这也是最后一次考研,倘若合格自己再集训一波以后也可以立个太子嘛~
闲暇之时抬头看了一眼天幕。
“交趾?南越之地。”嬴政眉头轻皱。
我手里面的领土什么时候丢出去的?
哼,若是我嬴氏后世之君所为....
嬴政的思绪忽然戛然而止,根据仅有的信息推断自己的大秦似乎寿命不长。
......
东汉末年·东吴
孙权刚和陆逊等人商议完毕,看着天幕,不屑地撇了撇嘴。
“区区交州之地竟然也能算作功劳?”
“不过是偏远贫瘠之地罢了,哪有荆州富庶?”
“鼠目寸光之辈,这也能算功劳?”
.....
{这不就是证据?交州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神圣且不可分割的领土!(举旗子!)}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情来,以犹国的人在联合国举起圣经说那个地方是上帝给他们的,有记载,结果被几个东亚的国家一顿骂,娘的这要是能算按照历史我们就该灭国了!}
{大明威武!华夏威武!}
{你们记得一句话吗?铜柱折,交趾灭!强汉!那个铜柱到现在还存在呢(打call)}
{身为华夏人又骄傲了一次呢~}
.....
【其功三:迁都北京】
【自1403年起朱棣下令以北平为陪都,并改名“北京”迁徙各郡富民充实北京】
【又责令各地无田或者田地少者前往北京屯田耕种】
【1421年,朱棣做完了前面的准备工作后,正式迁都北京】
【定都于此,一可抗击自北而入侵的蒙古人,二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三可南统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政治中心移动向北,加速了南北快速融合】
【也是因为朱棣的迁都,奠定了而今北京紫禁城的规模】
【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华夏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
【自此大明开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