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洲远跟赵云澜往屋里一待,院子里的人就开始嘀咕开了。
“这两人是有啥秘密吗?还要背着我们说悄悄话。”汪氏撇撇嘴道。
“大概是去聊生意上的事情了吧。”孙氏开口道。
“这姑娘年纪轻轻就能做这么大的生意,真是不简单!”顾满仓感叹。
“那倒也没啥,人家家里就是做生意的,自然自小就学着做生意,你让她来咱村里种地,她也种不连牵。”顾满屯道。
顾老太太却是一反常态,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你们全都没我知道的多,小远那香皂卖一两银子一块,他把人叫进去谈是怕吓着你们!”
她老人家在心里暗乐,不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也不太好。
不能跟人炫耀,憋着挺难受的。
500块香皂这就是500两银子啊!她早就有心理准备,可这会儿还是心跳如雷。
几个月之前,她一大家子还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
蝗灾来袭,家里必然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不能熬过去都是两说。
现在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这甜蜜蜜的小日子让她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不一会儿顾洲远跟赵云澜便前后脚出来了。
顾洲远这会儿怀里揣着4张1000两的银票,脸上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
他寻摸着要不要拿这些钱再买些土地,他的新品种农作物非常多,需要大量的土地来试种。
其实很多大地主就喜欢在灾荒年兼并穷人的土地。
但是顾洲远不一样,他的目的不是兼并土地来敛财,他是想要让更多人活下去。
那些走投无路需要卖地活命的人,他会给他们活路。
顾洲远在原身的记忆里搜索着,却没有找到这个世界的土地价格。
但是结合他前世的历史知识,他估摸着良田也就是1两银子左右,最多不会超过二两一亩。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河南府巩县为建永定陵占故杜彦珪田十八顷,原估钱700贯,每亩平均388文,后宋仁宗特批1000贯,每亩地大概555文。
嘉佑八年(1063年):京西济源土地由旱地变成水田后,原来每亩旱地只值100余文,此后升到了将近2贯。
当然也会有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年头。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建康府府学以秦桧所捐赠的钱1万贯,买田1890亩,每亩合5贯300文。
淳佑十一年(1251年),建康府为立义庄,用钱50万贯买到湖田7278亩3角28步,每亩68贯余。
不过这些都是非正常地价,现在正是荒年,顾洲远估摸着一亩地有个1两银子就顶天了。
他看向顾老太太道:“阿奶,咱村里还有田地要卖吗?”
顾老太太一愣,小远得了一笔银子是想要置办田产吗?
这感情好!
在农村人的意识里,城里做再大的生意,也没有村子里田地在手来得踏实。
她跟顾老爷子对视一眼。
顾老爷子上前两步说道:“村里的荒废的田地挺多的,具体多少我不知道,反正好几百亩是肯定有的。”
“你要是想买,直接到你二爷爷那里,签个契书,到时候拿契书去县衙盖大印就行。”
古代买卖田地是需要到官府办理过户手续的。
买方要在规定时间内到官府办理相关手续,缴纳契税。
官府对契约进行审核、盖章,使之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红契”。
同时,完成钱粮过割,将土地所承担的赋税等义务从卖方名下转移到买方名下。
顾洲远点点头:“那荒地多少银子一亩?”
“这荒废的田地可不是荒地,是那些闲置的良田。”顾老爷子哈哈笑道。
“咱大同村外围那一大圈全是荒地,荒地根本就没人要的。”
这个大孙子做买卖倒是一流,可从小长在农村,咋就连这些基本常识都不知晓?
荒地是那种从未种植过庄稼的地,里面全是石子树根啥的,种庄稼很难有什么收成。
那些抛荒的地则不一样,只要把草除一除,稍微养上一季,那就是良田。
这世界生产力低下,有能力的人大量兼并土地,雇佣佃农来帮忙种地。
也有人无力缴纳田赋,而将田地售卖。
大乾实行的是“初税亩”,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缴纳土地税。
相比于人头税,按田产收税是较为公平的。
土地多意味着产出和收益可能更多,让占有更多土地资源的人承担更多税负,符合量能课税原则。
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使土地所有者更高效地使用土地,避免土地闲置浪费。
但是这样也有坏处,百姓为了减少田税,只愿意种植产出高的肥田,对开垦荒地意愿极低。
毕竟开垦出来的田,官府只要登记在册,你就要按面积交税。
而且遇到荒年,他们往往会选择卖掉田地。
甚至有些人宁愿租佃大地主家的田地,也不愿意承担沉重的赋税。
“你要买的话,大概是在900文一亩,村子外围的荒地没人问过,估计2、300文钱一亩吧。”
“但是要自己开荒,完事之后村里会丈量好田地的亩数,上报官府,下一年就要交田赋的。”
顾老爷子详细解释道。
“900文一亩,这倒是不贵,100亩地也不过90两银子。”顾洲远沉吟道。
有他这个挂逼在,大同村以后绝对会成为整个大乾最牛逼的村子,这点他从不怀疑。
上一世的经验告诉他,囤地要趁早。
先把地圈起来,以后才能按照他的规划来建设大同村。
听到他这话,顾家众人全都嘴角微抽。
你知道90两银子对村里人来说是多大一笔钱财吗?
顾老太太掌管顾家老宅财政大权,在顾洲远觉醒之前,这么多年下来,拢共也只攒了十两多银子!
这还是家里壮劳力多,没什么大的开销的情况下攒的。
这在村子里就已经算是不错的家庭条件了。
村子里一贫如洗甚至入不敷出的人家绝不是少数。
但是转念一想,这些他们认为的巨款,对顾洲远来说……
还真的“也不过”是90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