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荀圭在醒的很早,只因为自己乃是冒充他人,根本睡不踏实,夜半惊醒好几次,索性天刚亮就起床了。
打开房门,方家的下人们已经在忙,虽然不是正式的婚礼,但是这次订婚宴也需尽心对待。本来三书六礼程序已经走完,新人安心等着婚期就行,荀圭问过方慈,这边并没有大操大办一场订婚宴的习惯,按照方慈透露的信息,应该是女方那边要求的,一场订婚宴,既能体现自家女子的地位,也可看看男方的诚意。
荀圭看着穿梭不停的下人们,放空大脑,缓解没睡好带来的疲惫感,以免一会儿心神放松,说出什么不严谨的话,被抓住身份破绽。正想着,远处一声高呼:“荀哥!”
荀圭看过去,是方慈,他身后跟着两个丫鬟,一位手里,捧衣服和叠好的毛巾,另一位端着冒热气的水盆。荀圭打过招呼,把方慈迎进房间。方慈让丫鬟把水盆放在洗脸架上,然后张罗着给荀圭洗漱换衣。
荀圭满身不自在地接受了丫鬟们的服侍,打火机和玉佩被他贴着小腿藏在了靴子里,倒是没被发现。
方慈看着打扮好的荀圭,说道:“怎么样荀哥,我特意拿了一套我新做的衣服过来,咱俩身量差不多,你穿我的衣服,还合适么?”
荀圭拱手谢过,问道:“多谢贤弟。不过今日是你的订婚宴,为何要为兄换上新衣啊?”
方慈笑着说:“你我认识这么多年,我送件衣服给你,你还敢嫌弃么?”说着屏退丫鬟,自己给荀圭整理了下衣襟,说:“昨日我与父亲说起你,文采斐然,为人正直,不是和你说了吗,我未婚妻家里那个那个,颇有实力,今日晚宴,我把你介绍给女方家里长辈,为你谋个官身。”
荀圭听完,直勾勾地盯着方慈看,荀圭实在是没想到,“荀圭”和方慈竟然关系好到这种地步,方慈自己都没见过几回女方长辈,就肯为了荀圭讨要这么大的人情。
方慈往后缩了缩身子:“怎么了荀哥?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荀圭也不知说什么好,只能拍拍方慈的肩膀:“贤弟你啊,还是如此耿直。”接着才对方慈说:“你未来的夫人的娘家,怎会为了我一个陌生人出力。你要求官就为自己求,还能显得你有上进心。”
“说得对。”这话却是方县令接上了。方慈与荀圭连忙转身迎接。二人施礼拜见,请方县令坐下了。方县令才接着说道:“慈儿,你荀学长比你看的明白。你要想帮着你的荀哥,日后等你自己有了成就,再帮不迟。”
也许方县令理解的是:方慈是为了以后自己的官途多一位臂助,但是此时开口求官,时机不对。荀圭自己则想的是,这次自己被留下来参加订婚宴,实在是天大的巧合,能不多掺和,就绝对不掺和。
方慈低头说:“是,父亲,我知道了。”
方县令点点头,又说:“算算路程,女方家来人,应该要午后才到。不过慈儿你,还是去亲自盯着布置,万不可出什么差错。至于荀世侄你···”方县令看着荀圭,眼神有些不自然。
荀圭懂了,前世处在舔狗丛生的世界里,他怎么可能不会察言观色,肯定是来的人身份特殊,自己只是方慈的同窗好友,这种情况实在不方便留在府里。而且方慈这次明显是家族之间的联姻,说不定就要商量一些大事,自己一个外人,还是避开的好。
荀圭连忙说道:“世叔,小侄想去县城中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此处风土人情。”
方县令看着荀圭,心想这小子倒是很知趣,难怪我家小子总是提起他。方县令唤来跟班,让跟班把一个小袋子交给荀圭,说道:“世侄,城东有书店,就请世侄顺路,去帮老夫取几本定好的书。这钱袋中就是买书的银钱,多的钱财,世侄你也可买些书籍,笔墨之类,随意花用就是。”
荀圭接过钱袋,拱手道谢。钱袋上手感觉沉甸甸的,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钱。回头还得去街面上用了才知道。
一旁的方慈还有点不明所以,就被方县令带走了。走之前,方慈还不忘交待:“荀圭,宴席在申时末开始,别回来晚了啊。”
荀圭点点头:“贤弟放心,为兄不会迟到。你去忙吧,为兄自去游玩。”说完两人分别。
荀圭等他们父子俩走远,关上房门,把打火机和玻璃玉佩,从靴子里拿出来,重新放进怀里,实在是有点硌得慌。荀圭又打开钱袋,里面放着大大小小十几颗碎银,还有大概几十枚铜钱。
大钱零钱都有,随用随取相当方便。荀圭心想,全装大钱有炫富的意思,全装小钱未免有些看不起人,方县令给钱,都能给的如此细致,不愧是做了二十年的县令,稳得一匹。
荀圭按着记忆,走到县衙前,找来门房一问,方县令果然在书店订了几本书,于是荀圭掏出钱袋,说明是方县令给的买书钱,门房接过钱袋,从中取出来最大的几颗碎银子,把钱袋又还给荀圭。随后门房把碎银给了身后的跟班,让跟班去把书取回来。跟班看着不太乐意,看样子是想混一些赏钱。
荀圭笑了笑,又从钱袋里拿出最小的一粒碎银,扔给跟班,说道:“快去,莫要耽误你家老爷的事。”跟班连忙道谢,欢天喜地的去了。
荀圭向门房拱手,说自己要出去游览,晚宴前回来。门房点点头说老爷已经交代过了,还请荀公子莫要走得太远。
荀圭点点头。转身就走。
门房把买书钱给跟班,是因为今天有贵客登门,门房得盯着,好及时通报;荀圭给跟班赏钱,是为了让他快去快回,也是给自己省下功夫。荀圭不给门房钱倒不是小气,实在是不能给,这么大家子,管家,门房,车夫,厨子,往往是主人家最亲近的人,自己一个外人,帮主家传话可以,但不能以主人的姿态赏钱,自己的位置一定要摆正。
荀圭走在街上,随便找了个早点铺子坐下吃早饭。铺子里卖的东西也还算丰富,米线,馒头,包子,什么都不缺,荀圭探头看后厨,居然有炒菜的铁锅,这就有意思了,前世,铁锅炒菜广泛出现是在宋朝。也不知道这方世界怎么回事,按前世的经验,战国时候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持人们把铁,这种战争必备的重要资源,用作老百姓家里炒菜的锅。
荀圭要了一碗米线,要了一个肉包子。要了一小碗酒。这几样吃的味道都还可以,最重要的是,米线里加了辣,很明显的辣椒味道,前世的辣椒是明朝从海外传入;肉包子是猪肉馅,吃着没有什么腥味,难不成牲口阉了能减少膻味的手法,这边都广泛应用了?酒入口,估计和以前的便宜啤酒差不多度数,但是酒水比较清澈,难不成蒸馏过滤的酿酒办法也推广开了?
荀圭越吃越迷茫?难不成在我之前,已经有穿越者来过了?那你把这些事都做了,我靠什么出名,靠什么谋生呢?我是个文科生,实在不知道怎么烧玻璃烧水泥啊!
想到这里,荀圭赶紧吃完,找摊主结账,米线五文,肉包子两文钱,一碗酒也要五文。荀圭心里盘算,一文钱估计和前世一块钱也差不多。
吃饱喝足继续闲逛,走着走着看到一家饰品店,荀圭驻足观看,店里尽是大姑娘小媳妇儿的在挑选,本来想,在跑路之前给方慈买件礼物的,看这情况,自己独身一个实在不好意思进店,万一被当成流氓就很难受。
荀圭想了想,决定继续闲逛。先去肉铺,从屠夫嘴里知道了,阉割牲畜早有,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传下来的;又去西市逛了一圈,卖香料的老板生意不错;又去铁匠铺,在展示了自己的剑之后,得到了铁匠的肯定,确实是一把好剑,铁匠说,这种质量的剑,得自己师父精心打造半月才能出一把。荀圭又问路到了一片市场,花生,玉米,土豆红薯都有,辣椒甚至都是大量批发。
这一下给荀圭整不会了。这两天,荀圭可以确定的是,现在这个世界,应该是某处华夏的平行时空,但是生产力水平实在是到了一种奇高的地步,粮食不缺,气候适宜,冶炼水平很高,如果楚国全国,有十之二三的县,能有这样的水平,发动大战向外开疆拓土,是完全没问题的。
于是荀圭继续转,在找一位穿着青衫,貌似读书人攀谈之后,荀圭来到了一家比较隐蔽的书店。隐蔽是因为这店里,各类典籍也有,但更多的是那些不入流的杂书,比如各种游记,话本之类。
荀圭走进店里,正在买书的几个,看见有陌生人,连忙抄起自己要买的书,匆匆付钱就走。掌柜的是一位干瘦的中年人男子,眯着眼带着笑就来迎客:“这位公子请了,不知道您要买什么书?”说着靠近一些低着头压低声音:“本店今日刚到一批新货,情节新颖,描写细致,刚刚那几位买的就是,嘿嘿···”说着抬头看荀圭。
荀圭心情复杂,他懂,他可太懂了。荀圭轻咳一声:“咳,在下是来,看看有没有各地风物志,了解一些各地风俗,为出门游学做准备。”
掌柜脸上的笑容一下就消失了,冷冷说道:“在那边角落里,你自己看自己选,书页碰坏了,可是必须买下的。”说着转身就走。
荀圭径直朝角落里走。粗略的查看了一圈,发现一本《九州风物杂谈》,荀圭拿起书翻看起来。
书里开头序言就说,这书是一位到了三十还没功名,没娶亲的人所作,因为没有工作和家人的牵绊,他毅然决然决定去做一名旅游博主。见识各国各地风土人情之后。游玩一圈回来之后,他感慨天下之大,风景如画,这辈子做的最好的决定就是出门远游。希望看到他这本书的人,也能和他一样,到处走走看看,如此才不虚此生。
荀圭查看扉页,作者署名蜉蝣子。看样子是见过了广阔天地,生出了自身渺小如蜉蝣才取了这个笔名。荀圭查看了目录,目录按蜉蝣子路过的地方排序,荀圭大喜,有了这本旅游攻略,自己跑路就不是问题了。反正自己是穿越来的,到时候把玻璃玉佩卖了,凑一笔路费是很简单的。自己在这边无亲无故没有牵挂,一辈子旅游到死岂不美哉?
荀圭拿着这本《九州风物杂谈》来到柜台,找掌柜结账。掌柜的看了一眼书名,不由得问道:“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都想着寻仙呢?”
荀圭不明所以,反问道:“寻仙?寻什么仙?”
掌柜撇了撇嘴:“每个买这本书的人,都说自己是出门游学,其实还不是看书里记载的那些名山大川,都有仙人的传说,想着去寻仙的?”说完看着荀圭,又说:“这本是我这儿最后一本了,你要就拿去,我也图个清静。省的每次都有那些书生的家人,发现人不见了来我这找麻烦。”
荀圭心道好家伙啊。这些书生才真是参加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世界那么大,荀圭自己也想出去看看。于是荀圭拿着书向掌柜道谢,走出书店。随便找了个茶楼,要了一壶茶,两碟点心,找了个窗边位置,坐下看书。
书里提到了这个世界,从上古时就分为九州,这倒是和前世华夏没什么区别。书里还有一张,应该是蜉蝣子自己画的地图,看着倒是和华夏大差不差,应该是手绘带来的误差。荀圭与前世对比,大概划分范围;往西就是盆地里的蜀国了;湘,赣,鄂西这一块是楚国。楚国东南方向,闽粤之地是越国,徽浙一带是吴国,鄂东、皖、豫是梁国。齐鲁分东西占据半岛,陕、山、冀南一片归属秦国。冀中冀北与关外辽地是燕国。
至于最北的草原上,和西边的高原上,现在还没有出现国家,倒是有不少的个个族长,到秦国燕国蜀国通商。书里还提到,秦国还接待过一群金发碧眼的外族人,是从更远的西北方而来,于是秦国就沿着大雪山一路开拓过去,走到了一片漫天黄沙的地方,那边星罗棋布的存在着,许多一个城就是一个国的政权,秦人把那边称为西域,那些小国被称为城邦。
荀圭看着书,越看越是疑惑:这咋还没打起来呢?长痛不如短痛,赶紧统一完事啊。
荀圭想了一会决定不想了,暂且把书收起来,吃完点心离开了茶楼。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己就跟着这本风物志,一路走走看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