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米特拉·顺伽(pushyamitra Shunga)或称普什帕米特拉·顺伽(pushpamitra Shunga),他是顺伽帝国的创始人和第一位统治者,大约公元前185年至公元前149年在位。
顺伽帝国接替了孔雀帝国(maurya Empire)。
普希米特拉·顺伽的原名是普什帕卡(pu?paka)或普什帕米特拉(pu?pamitra)。
普希米特拉被记载曾进行过阿什瓦梅达(Ashvamedha)仪式,以证明他统治的合法性。
顺伽帝国的相关铭文在阿约提亚(Ayodhya)被发现。
《神变经》(divyavadana)提到,他的帝国延伸至西北旁遮普地区的萨卡拉(Sakala,今巴基斯坦的西阿尔科特)。
---
普希米特拉·顺伽刺杀了最后一位孔雀皇帝布里哈德拉塔·孔雀(brihadratha maurya)后建立了顺伽帝国。
随后,他通过顺伽-希腊战争(Shunga–Greek war)驱逐了希腊人,并统治了36年。
佛教经典声称普希米特拉·顺伽残酷地迫害了佛教徒。
提到这一点的最早来源是公元2世纪的经典《阿育王传》(Ashokavadana,属于《神变经》的一部分)。
根据这个记载,普希米特拉(被描述为最后一位孔雀皇帝)渴望成名。
他的臣子建议他,只要佛教仍然是主导信仰,他就永远无法与他的祖先阿育王(Ashoka)相提并论,后者修建了座佛塔。
一位顾问告诉他,通过摧毁佛教,他可以成名。
于是,普希米特拉试图摧毁库库塔拉玛寺(Kukkutarama),但意外地得以保存。
接着,他前往西北的萨卡拉,并承诺给予每带来一位佛教僧侣首级的人100个罗马德纳里(denarii)作为奖励。
接下来,他前往科什塔卡王国(Koshthaka),在那里一位名叫达姆什特拉尼瓦辛(damshtranivasin)的佛教夜叉在另一位名叫克里米沙(Krimisha)的夜叉帮助下杀死了他和他的军队。
“……普希米特拉组织了一支四支军队,意图摧毁佛教,前往库库塔拉玛(位于帕塔利普特拉)。
……普希米特拉因此摧毁了僧伽拉玛(sangharama),杀死了那里的僧侣,然后离开了……
一段时间后,他来到萨卡拉,并宣称将给予……奖励给任何带来一位佛教僧侣首级的人。”
另一部2世纪的经典《毗婆沙》(Vibhasa)指出,普希米特拉焚烧佛教经典,杀害佛教僧侣,并摧毁了500座位于克什米尔及其周边地区的寺庙。
在这次活动中,他得到了夜叉、昆巴达(kumbhanda)和其他魔鬼的支持。
然而,当他到达菩提树(bodhi tree)时,那棵树的神明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女人,杀死了他。
《舍利弗问经》(Shariputrapariprichha)在公元317年至420年间翻译成中文,亦提到这个传说,但这个版本更为详细,描述了东印度(而非克什米尔)作为普希米特拉的反佛教运动中心。
中世纪的《阿雅·文殊师利·根本法》提到了一位名叫戈米穆克亚(Gomimukhya,意为“牛面”)或戈米尚达(Gomishanda,“公牛戈米”)的邪恶愚蠢国王,他从东部到克什米尔征服了领土,摧毁了寺庙,杀害了僧侣。
最终,他和他的官员在北方被山崩的岩石击杀。
此国王被贾扬图努贾·班达尤帕迪亚(Jayantanuja bandyopadhyaya)认定为普希米特拉。
16世纪的藏传佛教历史学家塔拉纳塔(taranatha)也表示,普希米特拉及其盟友在中地(madhyadesha)到贾兰达拉(Jalandhara)之间杀害佛教僧侣,摧毁寺庙。
这些活动在五年内摧毁了北方的佛教教义。
普希米特拉·顺伽的继承人是阿格尼米特拉(Agnimitra)。
---
下面是关于普希米特拉·顺伽是否迫害佛教的争论。
---
根据佛教传统,一些学者认为普希米特拉·顺伽(pushyamitra Shunga)确实是佛教信仰的迫害者。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佛教徒的记载对普希米特拉存在偏见,因为他没有资助他们。
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指出,在顺伽统治时期,塔克萨希拉(takshashila)的一些佛教遗址遭到损坏的证据。
他还推测,桑奇佛塔(Sanchi stupa)在公元前2世纪(即普希米特拉统治时期)遭到破坏,后来在更大规模上重建。
考古学家G·R·沙尔玛(G. R. Sharma)在考许米(Kaushambi)挖掘佛教遗址时,建议当地寺院的毁灭可能发生在普希米特拉·顺伽统治期间。
p·K·米什拉(p. K. mishra)认为,德乌尔科塔尔佛塔(deur Kothar stupa)的损坏也可以追溯到普希米特拉时期。
h·c·雷查乌德赫里(h. c. Raychaudhuri)指出,在顺伽统治时期,巴尔胡特(bharhut)建造了佛教纪念碑。
然而,根据N·N·高希(N. N. Ghosh)的说法,这些纪念碑是在后来的顺伽统治者时期建造的,而不是普希米特拉时期。
h·巴塔查亚(h. bhattacharya)推测,普希米特拉可能出于政治原因而迫害佛教徒,而非宗教原因:
政治活跃的佛教徒可能支持普希米特拉的印希希(Indo-Greek)对手,这可能促使他迫害他们。
《阿育王传》指出,普希米特拉在萨卡拉宣称将奖励那些杀死佛教僧侣的人,这一地区靠近印希希边界。
根据K·p·贾亚斯瓦尔(K. p. Jayaswal)的说法,这进一步突显了他迫害佛教徒背后的政治动机。
其他人则对普希米特拉迫害佛教徒的佛教主张表示怀疑。
埃蒂安·拉莫特(étienne Lamotte)指出,关于普希米特拉反佛教运动及其死亡地点的佛教传说并不一致。
《阿育王传》声称普希米特拉用罗马币作为奖励来杀死佛教僧侣,但在公元前1世纪之前,罗马币并未在印度广泛流通。
《阿育王传》还声称,阿育王(Ashoka)迫害尼格兰萨(Nirgranthas,即阿耆运教派Ajivikas),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伪造的,考虑到阿育王的诏令对所有宗教派别表示包容。
《斯里兰卡佛教经典大史》 (mahavamsa)表明,在普希米特拉同时代的都特迦摩尼(dutthagamani)统治斯里兰卡时,今天的比哈尔(bihar)、阿瓦德(Awadh)和马尔瓦(malwa)地区存在几个寺院。
这表明这些寺院在普希米特拉·顺伽统治时期存活下来。
h·c·雷查乌德赫里辩称,普希米特拉推翻孔雀王朝的事件不能被视为对佛教统治的婆罗门(brahmin)起义,因为在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婆罗门并没有遭受苦难:
阿育王的诏令在提到沙门(Shramana)之前提到婆罗门,且普希米特拉的任命作为一位婆罗门将军表明婆罗门在孔雀王朝的宫廷中受到了尊重。
《阿育王传》提到普希米特拉作为一位孔雀王朝成员,进一步削弱了其历史可信性,并削弱了他作为婆罗门迫害佛教徒的假设。
雷查乌德赫里还指出,根据《马拉维卡阿格尼米特拉》(malavikagnimitra),一位名叫巴哈伽瓦提·考许基(bhagavati Kaushiki)的佛教尼姑出席了普希米特拉的宫廷,这表明他们并未迫害佛教徒。
然而,香卡尔·戈亚尔(Shankar Goyal)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考许基是一位佛教尼姑。
历史学家埃里克·塞尔德斯拉赫斯(Eric Seldeslachts)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普希米特拉实际上迫害了佛教徒”,尽管他可能并未积极支持佛教徒,进而引发佛教徒的愤怒。
罗米拉·塔帕尔(Romila thapar)写道,缺乏具体的考古证据使普希米特拉迫害佛教徒的主张产生怀疑。
在普希米特拉统治期间,佛教在孔雀王朝宫廷中的影响可能下降,佛教寺院和其他机构停止接受皇家赞助。
这一变化可能导致佛教徒的不满,从而导致对迫害的夸大记载。
迈克尔·维策尔(michael witzel)表示,《摩奴法典》(manu Smriti)强调正统信仰在国家治理和社会中的作用,首次在普希米特拉统治期间编纂完成。
根据考希克·罗伊(Kaushik Roy)的说法,这是一种婆罗门对佛教和耆那教崛起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