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寒的话语落下,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看向了他。
“现在的国内工业基础,有了大规模地外宜居工程建设能力了么?”
“还没有,根据09年提出的全球气温升高应对方案的两步走战略中,一个是积极扩大星际探索的步伐,一个是积极推动国内的环境保护与全球气温调控手段,在工程规划中兼顾民生战略。
两者着手点都是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得益于盘古在工业智能化系统化升级中的应用,相关专家组预计要到20年,国内才有直观对全球气温的调控能力。
而地外宜居工程,还要能源与材料领域有了突破后才行。”
宋寒看着手上的全国工业产业目录,回想着国内与两个计划相关的研究进度,沉吟了片刻后冷笑道;
“对面不是一直都让我们加入气候协定,打算以全球气候保护的名义,限制我们发展。
既然如此,我们加码!
将盘古的应用向环境保护类系统工程倾斜,国内的光伏产业发展进度喜人,最迟15年就能将相关产能攀升铺满全国。
光伏面板隔绝太阳对地面加温和天河工程,这两项已经能够让我们对国内气温进行直观调控。
等先关产能拉起来后,我们加码环境保护策略,看看对方跟不跟!”
宋寒的话让在座的众人沉吟良久,专家组方面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按照最新的全球气象模型来看,单单国内的气温调控在全球不断扩大的工业化进程中,它能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很大。
到时候可能我们还没有宜居地外行星的能力时,地球已经一片汪洋了。”
“那就中断全球工业化的进程,减缓南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
宋寒淡淡道;
“有时候直观的对抗反而会不断激起反抗意思,他们玩的那一套太过时了。
操奇计赢,不止奇货可居一种用法,也可以反着来。”
宋寒的话语落下,会议室内又是一阵沉默。
“近些年国内的相关工业在不少领域都做到了世界领先,按照既定的计划,这个时候正是进行积极进行商业竞争,扩大盈利,促进全民富裕进程,如果反着来,相关民生目标可能会被延长。”
“不会被延长。”
宋寒摇头道:
“一直以来,不管是战争还是经济,对于系统化规模化的调控手段一直都是我们的强项。
在操奇计赢,奇货可居的商业竞争中,我们一直属于被动的一方。
既然如此何必以己之短攻其之长?
借用规模化调控手段,以交通,电力,人力等综合能力将工业附加值压到最低。
生产螺丝的不一定要靠卖螺丝赚钱,等规模起来了,赚的钱也不一一定少。”
宋寒的话音落下,当下就有人奇怪问道;
“工业生产中,不以产品赚钱,那用什么赚钱?”
“现在国内的产业体系都基本落成,只要规模够大,产品平价,卖折价卖,靠加工铁屑一样可以赚钱,羊毛不一定要出在羊身上。
对岸不是一直在对国内发展进行科技限制?
等国内的相关工业彻底升级完成后,以整个系统的调控能力,全国的工业品都可以平价甚至低价倾销全球。
积极引导扩展科技产业发展。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资本逐利是天性。
当造不如买的事实在全球能达成共识的时候,等国内的工业生产能力霸占全球的时候,单单价格问题,就能将全球所有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之路都将被堵死。
等我们将全球所有的工业产业全部抢来后,一样能做到十三亿人的共同富裕。”
宋寒的话语落下,会议室内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道德经还能这么用?”
听着一旁学部委员经济所研究宏观经济的刘委员呢喃,宋寒眉头一挑;
“以正治国,当然可以以正经商,不管对方有多少种手段,我们就出一招,以本伤人。
以己之长,攻其之短,泰山巍峨,自然无惧风雨。”
短暂的沉默后,当下主持人就接过了发言;
“现在对宋委员对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方式进行投票表决!”
主持人的话语落下,所有都毫不意外的举起来手。
等表决结束,会议室内的政务委员就对着宋寒笑了笑道;
“既然宋委员对宏观经济调控方面也有这么深的见解,还要劳烦宋委员将相关论证完善后发布内参,我们好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在这场大会上统一思想。”
宋寒闻言毫不在意的点了点头;
“明天你们能看到它!”
第二天,等宋寒对国内宏观经济产业调整论调经过青罡四人的完善,盘古的验证后,一篇名为工业战争的论文,如期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内参上,所有看到这篇论文的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它的完整论调和两千年前管仲用经济战帮齐桓公称霸的方式如出一辙。
只是宋寒将这种单一的经济调控手段,扩充到了全品类工业产品上,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把全球工业化产品的价格打下来,举起价格的屠刀。
这是这个屠刀现在不是对外,而是对内,借助国内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让国内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价格在远远低于全球生产价格的同时,依旧能产生盈利,让工业的发展对外成为微利,或者是亏损的生意。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但亏钱的生意肯定没人做。
这个时候,这把价格屠刀才能真正的对外界产生赤裸的威胁。
直升飞机上宋寒看着手中的论文,并没有丝毫的成就感。
他瞥了一眼一旁正在直升机上看着脚下云贵山脉十万大山与平原迥异风景的青罡四人,无奈叹了口气。
“又被老师给安排了。”
宋寒的郁闷也让大罡看在了眼里,她笑语嫣然道;
“当年师爷就说我们就读数学能够帮到师父,好像当年师爷就看到了这一天。”
直升机落下,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座庞大的工地,坐落在这片十万大山的山脉中央。
今天也是天眼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的日期。
从1993年开始,国内天文学界就对建设地外宇宙观测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工程有了想法。
只是受限于天眼工程单一的意义,它和国内理论物理界对于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命运一样,充满了波折。
哪怕有相关院士不断奔走,联合国内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的百余名科研人员对关键技术开展了长达14年的合作研究,相关技术手段一一攻克后,整个工程进度依旧缓慢。
只有在08年对于全球气温升高方面有了地外干涉迹象的发现后,整个工程才陡然提速,服务于国家星际发展方向,对地外宜居星球和地外生命展开探索。
在整个项目立项中,宋寒在其中出力不小,在正式全面开工建设的这天,实在是受不了对方的再三邀请,等宋寒京城的会议开完后,就跑了一趟。
“整个工程预计什么时候能完工?”
一旁跟随在宋寒身旁的项目总工看着手中的计划表道;
“预计要16年才能完工。”
宋寒无奈的摇了摇头;
“希望时间能赶得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