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潜心钻研,李自强终于将李晓龙遗留下来的有关《死亡游戏》以及《静笛》这两部电影的所有资料都仔仔细细地翻阅完毕了。他逐页逐行、一字一句地研读着这些珍贵的文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自强对这些资料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他仿佛穿越时空一般,置身于李晓龙的视角之中,开始逐步领略到这位传奇人物眼中那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电影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冒险,一场挑战;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段人生,一种情感的寄托。李晓龙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了电影艺术当中,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画面和情节。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度剖析,李自强不仅看到了李晓龙对于电影制作的严谨态度和不懈追求,更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那份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渐渐地,那个原本只存在于文字和影像记录中的电影世界,在李自强的脑海中变得越发清晰起来……
在李晓龙深邃而锐利的眼眸之中,电影绝非仅仅只是一种供大众消遣娱乐的媒介形式那么简单,于他而言,这更像是一座能够让其尽情挥洒和展现内心深处独特思想观念的广阔舞台。
然而,对于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各种洒狗血情节、一味地追逐商业利益至上原则的所谓“打打杀杀”类型影片,李晓龙始终抱持着一种深深的鄙夷与不屑之情。
就拿张彻这位名噪一时的导演所拍摄出来的部分作品来说吧,它们往往过度依赖于对男性角色色相的卖弄以及将那血腥残暴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盘肠大战场面当作核心卖点,以此来竭力博取广大观众们的关注目光。
可如此这般的打斗场景,落入李晓龙的眼中,却只不过是些粗制滥造得不能再粗糙、丝毫没有任何艺术价值或内涵可言的东西罢了。
不仅如此,即便是如楚原那般擅长执导风格独特、画面美轮美奂且充满奇幻色彩的古龙式武侠片——其中不乏有众多人物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际之间等诸多超乎想象的精彩桥段,但即便如此,这些作品依旧无法赢得李晓龙哪怕一星半点的认可与赞赏。
相反,他依然会对这类影片报以毫不掩饰的轻蔑态度和无情批判。
在李晓龙的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着一幅关于理想打斗场面的清晰画卷。这个场面不仅仅是单纯的暴力冲突和血腥厮杀,而是充满智慧、策略以及情感深度的精彩对决。
对于李晓龙而言,合乎情理并且令人信服的打斗场面首先需要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物理规则的尊重之上。
这意味着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攻击都必须符合人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力量与技巧要达到一种精妙的平衡。
比如,当角色挥拳时,其肌肉的收缩和伸展、身体重心的转移以及步伐的配合都应被精确地描绘出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真实的冲击力和紧张氛围。
这种打斗场面还需展现出刚柔并济的特点。
就像大自然中的阴阳两极,既要有刚强的力量展示,又要有柔顺的灵活应变。
一方可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发起猛攻,但另一方却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巧化解危机。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整个过程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舞蹈表演,将力量与美感完美结合。
此外,这样的打斗场面更应该顺应自然之道。
如同天地间万物相生相克、和谐共处一般,战斗中的双方也并非孤立存在,他们的行动受到周围环境和局势变化的影响。
也许一阵风吹过会改变暗器的飞行轨迹,或者脚下的地形起伏会给攻防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而高手们则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之处,并加以利用,从而创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战局转折。
在李晓龙看来,只有包含上述种种元素的打斗场面才能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比之下,那些仅仅追求刺激感官、毫无内涵可言的低俗桥段简直就是对艺术的亵渎。因为前者所蕴含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对抗,更是精神层面的交锋和哲学思想的碰撞。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深刻领略到中国武术文化背后隐藏的智慧和价值观。
从这一细节之处其实便能够清晰地看出,在后续阶段与李晓龙携手合作并成功拍摄出经典电影《龙争虎斗》的导演罗伯特·高洛斯,当他着手续拍李晓龙这部未完成作品《死亡游戏》时,却陷入了一种令人遗憾的困境——他完全无法深入理解和捕捉到李晓龙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及创作意图。
结果呢?这部原本有望成为又一饱含武术技巧精髓以及对人生深度思索的杰出影片,最终竟然被拍成了一部不折不扣、彻头彻尾的好莱坞式狗血商业大片!
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因为很显然,这绝非李晓龙最初所期望呈现给观众们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与之相差甚远、大相径庭,从本质上严重扭曲和偏离了李晓龙原本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啊!
罗伯特·高洛斯所续拍的这部名为《死亡游戏》的电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关于影星卢比利怎样勇破美国黑帮的传奇故事。
这种情节设置无疑是典型的好莱坞风格,充满了刺激与惊险。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原本那些守护塔楼的武林高手们,在这个补拍版本中却被彻底改头换面,全都沦为了黑社会老大的“保镖”。如此一来,他们原有的形象和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仅如此,该影片在开头部分竟然直接剪切了来自《猛龙过江》中的片段来充数,而在中间又突兀地插入了《精武门》的结局画面。
不得不说,这两处情节的加入实在有些牵强附会,并不能算作是李晓龙真正意义上的正式登场。
实际上,一直要等到大约影片播放至底 81 分钟后,李晓龙方才真正地出现在观众眼前。
此后,他的身影持续闪耀于屏幕之上,直到 92 分钟左右结束。尤其是那最后的“连闯三关”情节,其中展现出来的那位李晓龙,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原汁原味的存在。
在该部影片中,除去那令人瞩目的 11 分钟外,其余时间里所呈现出的“李小龙”形象,则是由曾经在着名电影《龙争虎斗》当中担任过李小龙替身一职的金泰中来饰演。
而此版本正是后来公开上映的《死亡游戏》(1978 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影片之中,仅仅只是对李小龙的原始素材加以利用了短短 11 分钟而已。
然而,恰恰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宝贵且短暂的 11 分钟,使得整部影片依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收获了观众们如潮般的好评与赞誉,更是在票房方面斩获佳绩,成为当时影坛之上一部备受瞩目的热门佳作。
更令人感到无比无语的事情发生在了功夫巨星李晓龙离世之时。那时,他还身负着两部尚未完成的片约!
面对这一情况,电影公司决定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他们首先邀请到了导演罗伯特·高洛斯,希望他能够接手并继续拍摄那部名为《死亡游戏》的电影。经过一番努力,这部影片终于得以问世。
然而,贪婪的电影公司并未就此罢休,他们竟然硬生生地拼凑出了另一部所谓的《死亡塔》,并且大张旗鼓地对外宣称这就是《死亡游戏 2》。
可实际上呢?整部《死亡塔》与李晓龙几乎毫无关联。李晓龙本人压根儿就未曾参与过该片任何一个情节的构思与表演。
片中出现的那些看似属于李晓龙的镜头,不过是从他先前拍摄但未被使用的其他影片胶片中截取而来,再加上一些源自于《龙争虎斗》中的部分镜头剪辑而成。
甚至就连影片开场时那个被标注为“李晓龙”的角色,实际上也是由金泰中扮演的。
如此这般的操作,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也不禁让人对电影公司这种不负责任、肆意消费逝者的行为感到愤怒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