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夕,李恪身着华服,神色庄重,跟着礼部官员朝着太极宫稳步前行。
去和皇爷爷李渊辞行,这不仅是出于亲情的牵挂,更是不可忽视的礼仪。
其实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李恪和李渊最熟。
李恪从小就爱骑马,他那匹灵动的果下马,就是李渊送给李恪的。
李渊还特别恩准,李恪可在皇宫内策马驰骋,尽享自由驰骋之乐。
这样根本不对皇宫的秩序造成什么后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骑着一匹小马,谁看到都只会觉得可爱。
李恪在今年开年的时候,还在太极宫到处拆门板,坏李渊和宠妃的房事。
当时李渊也没把李恪怎么样,只是写了一份文书去骂逆子李世民,都没舍得让逆子李世民,把逆孙李恪抓来暴打出出气。
当时的李渊也才刚刚退位一年多,朝里不仅有裴寂、尹阿鼠这样重臣维护。
更有大把被李渊收降的前隋旧臣,和武德年间选拔的老臣。
地方上更是有武士彟?这样的封疆大吏支持。
如果李渊想打一顿李恪,李世民肯定不会违背。
过了几个月后,李恪又在营地给李渊表演一曲《剑仙》。
不仅不追究李恪这个逆孙之前干的事情,还继续赏赐。
妥妥的大人不记小人过,爷爷不跟孙子仇。
这也是李渊这个大唐开国皇帝,该有的气度。
如果李渊跟李恪生这样的气,那他也不配建这个唐了。
李恪能在李渊面前没大没小,光明正大的看尹德妃的大长腿,也是被李渊惯的。
隔代亲,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真的很难解释。
但凡做过孙子的人都明白,无论在爷爷奶奶面前如何任性妄为,他们总是默默包容,疼爱如初。
李渊也送李恪一个玉佩,让他去南方的时候,去找自己的老部下,武士彟。
这曾经可是李渊的心腹之一,就是因为他被调走,李世民才能带兵进玄武门埋伏李建成。
武士彟南下后,接手了李孝恭在南方的权力,成为一方大员。
李渊也知道李恪南下去干嘛,到时候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他关照和支持。
武士彟这个名字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女儿武媚娘,后来改名为武曌,却是名震天下。
李恪怀着不舍之情,向皇爷爷李渊行了大礼,转身踏出太极宫,步入皇城。
李恪也奇了怪了,今天怎么就对这长安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
这里不少文武都在等着李恪,这些人也是跟着李恪南下的,只不过他们不和李恪一路。
阳光洒在他挺拔的身躯上,勾勒出少年意气风发的轮廓。
不得不说,杨妃娘娘和李世民的外貌优点,全被李恪继承下来。
光看李恪走路的姿态,长孙皇后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在舅舅家见到二郎的场景。
当时的李世民比现在的李恪还英俊潇洒,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就站在那里都能吸引长孙无垢的注意。
早已准备好的车队整齐排列,一辆辆马车满载着各类物资,堆积如山。
这也是多亏了李恪的母妃,李恪给杨妃娘娘送那么多钱和好东西。
杨妃娘娘都会分给其他嫔妃,这才会在李恪出发之前,其他嫔妃也给李恪准备不少东西。
护卫们身着鲜亮的服饰,精神抖擞地站在一旁,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
李恪精心挑选的锦衣卫们,各个虎背熊腰,站在哪里就一副生人莫近的样子。
李恪的车队是从皇宫出发,所以皇城不少官员要么站在路边目送,要么站在高楼上目送。
这是亲王出行,不是皇帝出行,没规定他们必须站在路的两边送行。
但还是来了不少,因为跟着李恪出发的不少官员家属,也要送送自家人。
众人看到李恪乘坐的是八匹马拉的豪华马车,不禁在一旁小声议论起来。
“你瞧,以前私下都传言蜀王是二号太子,如今看来,这传言怕是要成真了,都坐上太子规格的马车了。”
“可不嘛,你看看那个大旗,那还能叫大旗嘛?分明就是大纛。”
“礼部尚书这都不参一本?这都逾越礼制了!”
“管他的,我们既不是御史,又不是礼部官员,干嘛多管闲事”
当李恪的马车出了皇城,朱雀大街那些跟随他的官员们乘坐的牛车、骡车,也纷纷跟在后面,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
在大唐,只有皇帝、皇后、皇妃、太子、亲王、公主能坐马车,即便身为仆射,位高权重,也不能乘坐马车。
一是经常打仗,马都被拉去打仗了。
二是身份的象征。
官员最多能骑马,马车是他们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奢望。
李恪坐在敞篷的浅黄色马车里,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朱雀大街。
道路两旁,士兵们整齐站岗,朱雀大街被李恪照顾的小贩们,纷纷驻足目送,恭送亲王出行。
这一刻,他深刻理解了刘邦那句 “大丈夫生当如此!” 的豪迈与壮志。
胸中一股澎湃的豪情油然而生,激荡着他的内心。
任谁身处这万众瞩目的时刻,都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与自豪。
街道上,行人如织,络绎不绝。有身着朴素麻衣的百姓,背着装满货物的竹篓,脚步匆匆,奔赴集市。
也有身着华丽服饰的富家公子,手持折扇,悠然自得地漫步街头,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厮,尽显富贵之气。
更有来自西域的胡商,牵着骆驼,骆驼背上驮着香料、珠宝等奇珍异宝,独特的服饰和异域风情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
他们操着不太流利的唐语,与街边的小贩讨价还价,为这条繁华的街道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街边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朱红色的大门,金色的门环,彰显着大唐建筑的雄浑大气。
屋檐下,悬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与阳光相互辉映,更添几分喜庆。
而在那街角处,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静静伫立,亭内有几位老者正在下棋,周围围满了观棋的人,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和惋惜声。
随着马车继续前行,李恪看到了街边的艺人表演。
杂耍艺人在空中翻腾跳跃,身手矫健,引得百姓们阵阵惊呼。
耍猴人手中的鞭子轻轻一挥,猴子便乖巧地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还有那卖艺的女子,手持长剑,翩翩起舞,剑花闪烁,身姿婀娜,让人不禁为之陶醉。
李恪在长安也是待了第九个年头,头一次这么清晰的看到长安的繁华。
九重宫阙耀金暾,攘攘长街万象新。
酒肆逸香迎远客,诗楼雅韵聚贤伦。
驼铃摇响丝绸路,剑影翻飞技艺神。
车轮滚滚马蹄迅,一日穷览长安春。
离都渐远意难陈,遥念京都意自纯。
此去南疆多壮志,龙游沧海转乾坤。
山川入目添奇思,长河延亘伴征轮。
吾乃唐皇三殿下,御史都督显王尊。
欲询英名是哪个,少年锦衣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