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街头镇石门村的历史和传说丰富多样,反映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故事。以下是一些关于石门村的历史和传说的信息:
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石门村位于五莲县街头镇,靠近驮儿山,这个山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态,被当地人称为“石门口”。根据传说,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一个神秘地区的象征。
石门口的传说
在五莲县街头镇坊子村东南、南西峪村东北交汇处,有一个巨大的“V”字形山口,南出五莲到日照市区的唯一通道222省道如同一条巨龙,自西向东蜿蜒而行穿过这里。这座山口就叫“石门口”。石门口的北面就是以“反洋教”和“打了寺”闻名的“驮儿山”,石门口的南面一溜四座小山,紧靠山口的那座叫“石人山”。关于“石门口”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与皇权制度的创始人——始皇帝有关的神奇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驮儿山与石人山以及北面的双山本是一条大山脉,这道山脉如匍匐的巨龙,自北而南横亘在坊子村与南西峪村东部,和西面的大青山等系列大理石山脉,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圆环地形,中间则形成一个西高东低的巨大盆地。
传说早年这一带原本是一个巨大湖泊,名叫“凤凰湖”。相传远古时候,曾有凤凰在湖南面的一座山上栖居,那山叫凤凰山(此山今在南西峪村南),凤凰湖四周群山环绕,碧波荡漾,是富足的鱼米之乡。始皇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登基之后,不仅想让自己一手开创的大秦王朝江山永固代代相传,并且渴望自己能长生不老,寿与天齐。
坊间传出在琅琊县东有座海上仙山,山上不仅有仙人居住,并且还有仙药仙鹤,得仙药、仙鹤中的其一便可长生不老。始皇对此深信不疑,派出鬼谷子的关门弟子、着名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率船队东游找寻长生不老神药和仙鹤,岂不料徐福一去不复返,从此没了音讯。始皇帝又气恼又焦急。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体力精力大不如前,如不尽快找到仙鹤与神药,恐时不我待。急不可耐的他便决定亲自率领人马前往当年徐福出海的琅琊地找寻仙鹤、神药和徐福船队。
始皇帝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自北而来,又改乘大船进入凤凰湖,本想从此往东,前往琅琊,不料却被湖东面的高山阻隔,船队无法东进。始皇令先头部队开山辟路,辟出一条航道,不料石头非常坚硬,进展异常缓慢,大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开辟出一条山道可通船只。不料大军刚一掉头,航道又复合如初,南北两面大山重新连接成一体。始皇气极,怒斩了两员开山大将,自己亲率船队到达开辟山口的地方。始皇仰望大山,高耸入云,山上苍松翠柏成片,鸟语花香,禁不住脱口而出:好一座秀美山川!求药心切的始皇帝顾不得好好欣赏眼前美景,威风凛凛地站立船头,风吹黄袍飘飘,显示出一代帝王的风采与神韵。始皇帝运足力气,挥起伴他征战南北的长鞭,对着大山“啪啪啪”就是三鞭子。只见“哗啦啦”,大山从中间裂开一条口子,湖水汹涌东去,一泻千里。始皇大喜,传令将士拔锚起航。
岂不料,船队刚一起航,河道重新复合,再次挡住大军去路。始皇大怒,挥起马鞭,对着大山“啪啪啪”又是三鞭。只见“哗啦啦”,大山从中间裂开一条口子,湖水如龙似虎奔涌东去。始皇大喜,传令将士起航。岂不料,船队刚一起行,河道又一次复合,挡住大军去路。始皇震怒,运足全身力气,再次挥鞭劈山,不料又一次复合。
如此这般,始皇知道定是神灵作怪,盛怒之下的他显示出天子的神威,抖动着龙须,一手握着宝剑,一手挥舞长鞭,对着茫茫波涛和苍茫大山,厉声喝道:“吾乃始皇帝是也,各路山神,还不快快让道!”说着,运足洪荒之力,刚要挥动神鞭抽山,忽然,一白须飘飘的老儿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忙不迭地俯首奏道:“始皇帝,且请息雷霆之怒,小老儿我是镇守这儿的山神,都是我那淘气的小儿作怪……”始皇从山神絮絮叨叨的讲述中得知,原来老年得子,对这个宝贝儿子宠爱有加,致使他顽劣至极,经常骑在山神背上嬉戏、玩耍,小儿哪管什么始皇帝啥的,在他眼里狗屁一个!始皇帝又好气又好笑,对这位慈爱的父亲和顽劣的小儿是奈何不得。想到自己一生征战,风餐露宿,宫廷皇子争权夺势,享受一回天伦之乐成为奢望,禁不住感慨万千。随即原谅了怠慢的山神和他儿子,严令山神好好管教好儿子,不得碍我大事,还有在大军走后这里不许复合,以利南北通行,方便百姓。山神一一答应。生性多疑的始皇仍然放心不下,册封这个他亲手开辟的山口叫“石门口”,又在山口南面的山上安放了一个巨大石人镇守,以阻止山神那顽劣的儿子做法做戏。一切部署停当,始皇帝这才率船队浩浩荡荡出了凤凰湖,马不停蹄,船不靠岸,继续东游,找寻长生不老神药和仙鹤去了。始皇费尽周折,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最后郁郁而终,死于沙丘(今河北世鹿东南)。
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胡亥登基,秦朝实行惨无人道的暴政,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浪潮中,仅十余年秦朝就亡国了,始皇帝江山永固、传至子孙万代的梦想彻底破灭。但,始皇在凤凰湖神鞭劈山开道的神话传说却一代代流传下来。后来,当地人为纪念这位威名赫赫、一统天下的一代帝王,将石门口北面、山神驮儿的大山叫“驮儿山”,将南面安放石人的那座山叫“石人山”。
沧海桑田,千古悠悠,当年的凤凰湖已成一个物产丰饶、气候温润的大盆地,成为五莲经济发达、人民富足、山清水秀的秀美山川。“鲁东南半岛城市群中的石材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强镇”、“江北石材第一镇”、 “中国花岗石之乡”、“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街头镇就坐落在这里。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业的兴盛,可以想见,明天的街头镇将更加美丽富饶,始皇帝留下的一个个故事将随着八方游客及客商传播四方,石门口、驮儿山、石人山、双山……等等,都将成为盆地周边一个个着名景点,供人们游玩、观景和说古论今的重要依托,那些神奇的故事也将传之神州大地、家喻户晓,成为重要文化旅游资源。
2. 神秘传说
·黄狐洞的传说:石门村附近有一个黄狐洞,传说中居住着黄狐精。这些妖精有时会化作人形,参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制造一些奇异的事件。例如,有传说提到,一位老汉在夜晚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发现是黄狐精在准备喜事。
黄狐洞是一个天然的石洞,由一些较大的石块交错支撑而成,洞口不大,越往里越狭窄,谁也不知道这个洞有多深,更不知道洞底在哪里,人们觉得此洞神秘莫测,有人说,这个洞直通几十公里之外的五莲县城。
因为洪凝居是县城驻地,从而诞生了“黄狐洞里点上火,洪凝街上冒黄烟”的说法,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黄狐洞也有人叫黄府洞,黄狐洞附近有一道山梁,老百姓称之为“望”,这个“望”上动物不少。但在这个望上曾经盛传一件怪事:那就是猎人在此打不到猎物。
传说有两个猎人,是爷俩,都是出了名的神枪手,发现猎物后,几乎没有逃掉的。这一天,爷俩打猎到了这个望,发现野兽的爪印不少,爷俩相视一笑,认为这次一定收获很大。
不一会儿,果然看见许多野鸡、野兔等猎物出现在了自己的射程内,爷俩两杆枪,抡起就打,这在平常,这些野物会应声倒地、一命呜呼,然而这次,爷俩却未打中一个,枪倒是放了不少,可到手的猎物却是零。
等到爷俩出了这个望,再打猎物,便又恢复如初,百发百中了。
爷俩思酌了一番,望见了那个附近的黄狐洞,一下子明白了:是黄狐洞的动物做的怪。
有一次,一老汉在黄狐洞附近的山里放蚕,因为看蚕夜里没回家。夜深人静时,听见远处有敲锣打鼓的声音,由远及近,老汉就悄悄躲在桲枝子后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快,老汉发现有5个小妖打锣鼓,在前面走,后面跟着4个小妖抬着轿子,再后面有抬箱子的,举旗子的,老汉明白了:看来这些妖怪准备办喜事。
老汉刚要喊叫,突然有一个老者出现在他面前,连连摆着手说:“不要叫,不要叫,明天给你一刀肉吃。”说完就走了。
天亮了,老汉走出屋子,发现门口有一只被什么动物咬死的野兔,老汉心想:这就是那刀肉了!
相传,街头镇马咤寺村里的老百姓办喜事,盘、碗不够用就拿着纸到黄狐洞口烧一烧,把要借的数量说一下,并承诺及时归还,双眼紧闭,不长时间,要的东西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街头镇青山顶村有一户人家来这里借了一些碗盘,由于贪心没往回送自己留下了。此后,该村再也没有人从洞里借出东西来。
街头镇石门村曾经有集,因紧靠驮儿山,这个集远近闻名,鼎盛时期赶集的人很多。
据传在这个集上摆摊卖货的人都备有一盆清水,他们做买卖时收的铜钱要放在水里检验真伪,如漂在上面是假的(纸钱),如果沉底化了(是泥做的)也是假的。这都是黄狐洞里的小妖下来赶集作的怪。
集市上说书卖艺的艺人把黄狐洞里的小妖说成3000个,编成故事,说给人们听。这事越传越神,人们心生惧怕,都不敢再赶这个集了,最终石门集被黄狐洞的小妖赶死了(没人赶集了)。
关于黄狐洞小妖的怪事,有人告到京城里,要求京城派人前来除妖,京里得报后派人来,刻了杨广的石像放在黄狐洞里镇小妖,如今石像已不知去向。
黄狐洞的传说使周围的村民觉得这个洞很神秘,有许多人前来取神药、神水。
取神药的人把纸平放在洞口磕头祈祷,默默等待,等会儿后,看看纸里有点东西了就小心的把它包起来(其实就是风吹的尘土等杂物)拿回家去。
取神水的人则大多数是手里提着个小四两壶,到洞里的泉子里装点水,就认为是可治百病的神水了。
取神药、神水的盛况没有持续多少年,因为并不能治病,人们便渐渐不来了。
·赶集的传说:据说在石门村曾经有一个集市,非常热闹。然而,由于黄狐洞的小妖作祟,集市上的人们常常遭遇奇怪的事件,如物品无故消失或出现,最终这个集市因为黄狐精的驱赶而消失。
3. 文化意义
这些传说不仅是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现象的想象。它们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成为教育后代、传承历史的一种方式。
4. 现代影像
尽管时代变迁,但这些传说仍然在当地社区中流传,并且有时会被用作地方文化表演或旅游宣传的主题。它们吸引了许多对传统文化和神秘故事感兴趣的游客。
石门村的历史和传说是五莲县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当地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