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璃知道宋城的内心,她最初和小乖在一起的时候,小乖也是不愿意的。
后来……他们的第一次是她骗来的。那次小乖醒后生了很大的气,自己哄了很久小乖都不理自己。
元璃不喜欢那段时间,所以这次她选择等他接受。
两人在书房待了段时间,元璃介绍了给宋城配的书童小侍流年,流年的名字是宋城起的,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流年今年十四岁,之前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奴仆,只是那家落魄了,只能遣散了,流年的父母也被买下了,一个是马夫,一个是厨房里的嬷嬷,元璃看中的就是他们老实能干,以及他们是签了死契的下人。
等晚饭好了,才出来的。
做晚饭的嬷嬷很有经验,按照元璃提出的要求做了些菜。
家里主人就两位,元璃告诉她们一切从简。
两个人依旧是三菜一汤。
宋城没有吃饭让人伺候的习惯,元璃也让人退下。
饭菜是比较清淡的,宋城不挑食,这些菜比他以前吃的好太多了。
吃完饭不久,两人洗漱准备休息。
宋城对于有人伺候这件事还不是很适应,索幸有元璃在,对于这件事的把控不会让宋城感觉到太拘谨无措。
宋城钻进被窝里,被元璃抱着,以前整夜冰凉的被窝,如今满是温暖。
今夜按理是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但是……
宋城被元璃抱着,他其实觉得自己挺没良心的,当时自己只花了三十文钱,可只这一日元璃带给他的莫说是三两银子了,三十两估计都不止。
可是他还是过不去心里的这关。
“不要多想,顺其自然即可。”元璃摸摸他的脑袋,将他抱在怀里。
感受到元璃轻拍着他的背,宋城抿了抿嘴唇,逼自己默背一篇诗文转移注意力,背着背着宋城就睡着了。
宋城喝的药有安眠的成分,所以睡得很快。
元璃抱紧怀里清瘦的人,在他的脸颊上亲了又蹭,动作很小心,她知道这事急不得。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元璃忙着酒楼的事,宋城则正式在书院读书。
宋城的身体确实虚弱,虽然相貌上乘,但脸色苍白,身形清瘦,一瞧就是个命不久矣的病秧子。
所以很多人害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烦,都离他远一点。
宋城倒乐得清静。
元璃是恒缘酒楼的拥有者的这个信息鲜少有人知道。
元璃当然让小白将这个消息堵死,现在越少人知道真相越安全。
原来茅草屋里的东西元璃都趁宋城休息的时候给他搬来了,还有宋父宋母的牌位也被搬到了祠堂。
宋城被元璃精心照顾着,气色明显见好。
明日宋城休沐。
“阿璃,我想去见见我之前的夫子。”宋城早起的第一句话。
这些天阿璃早出晚归,而他不是在书院读书,就是在这个小院子里待着,他觉得挺惬意的,但是他心里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从前教他识字读书的李夫子。
他不清楚李夫子的来历,只知道李夫子是从京城那边来的,听说是性格不好得罪了人,所以自从劝了爹娘将自己送进书院,就很少与自己来往,说是为了避嫌。
“好,我让人备些礼。”
元璃给他塞了一个暖手炉。
宋城是怕冷的,但是从前没有条件容不得他矫情,如今元璃都提前帮他想好了。
宋城知道元璃有事要忙,所以独自前往。
李夫子第一眼还未认出来人是谁。
“学生有桁见过夫子。”
李夫子这才认出来人是自己最特别的学生。
“原是有桁来了,不必多礼,坐下陪老夫喝喝茶。”
李夫子看着面前的人,比以往气色好了许多,身上穿的衣衫虽然素净却是好面料,而且还有厚的披风,瞧着是有了好的生活。
宋城也没有过分推诿,便陪李夫子坐了下来。
“瞧着这是柳暗花明了。”
李夫子除了授课外都是个和蔼的老头。
“我前些时候成了亲,这些都是我的妻子给的。”宋城回道。
李夫子惊讶地挑了眉,说道:“怎的如此突然?”
“学生意外救了一位姑娘,互生情愫,便成了亲,只是官府登记了,学生现下没有能力,连给她一个像样的成婚礼也办不到,”宋城如实回答。
李夫子瞧着这孩子情绪低迷,还是年轻了些。
“有桁可还记得当年老夫第一次见你时与你说的话?”
“读书明理,谦逊守礼,勤勉奋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若能参悟,必定前途无量。”宋城记忆深刻。
爹娘会让他读书也是因为和李夫子的这一见。
当时爹娘带自己去县城看大夫,李夫子来抓药,一眼便看到,上前和自己聊了几句,便欣慰地夸奖他,还建议爹娘将自己送到书院读书。
最最开始是听说读书可以科考能让爹娘过上好日子。
宋城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但是他听见这句话庆幸自己终于有用了。
读书时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想做一些事证明自己的价值。
好不容易考上秀才了,爹却走了,他也未能保护好娘。
他是一个极没有用的人。
连自己最重要的人都保护不好,能有什么好前程?
也就浑浑噩噩地拖着这副残破的身子等死了。
“有桁,你还没有参透这句话的意思,‘见贤思齐焉’,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有比你优秀的可能,你若看见旁人优秀,便自怨自艾,那又该如何走完人世间的路?她愿意陪你度此难关,你既接受了,便该心怀感激发愤图强才是。总是如此自顾自地胡思乱想,反倒容易夫妻隔阂。”
“夫子教训的是,是学生狭隘了。学生只是觉得自古都是丈夫护着妻子,如今到学生这里,反倒是妻子护着丈夫,实在是无能了些。”
李夫子却摇了摇头,“不是自古经验就一定是对的,不然人在学习时为什么还需要思考,要思考的不止是其中蕴含的道理,还有是否不足。若是一味遵从前人言说,倒成了死读书的书呆子了。”
“凡事都要以具体情况而言,旁人信奉的真理,或许于你而言犹如砒霜,你该静心沉思,而非人云亦云。”
“多谢夫子教诲!”
宋城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