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书房内。
裴明绪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立于书案前的王升。
“珩儿身边伺候的人,可都安排妥当了?”
王升恭敬答道:“回殿下,已挑了四个约莫十二岁上下,身手在同龄人中也算佼佼者,眼下便可到小公子身边伺候。”
“只是……”王升略微一顿。
“只是什么?”
“这四个少年年纪尚轻,虽说身手不错,可终究比不上从训练营出师的暗卫。”王升忙解释道,“所以,臣又另外挑选了四个暗卫,分别是燕十二、燕十五、燕十六、燕十七。”
“这四人身手不凡,皆是暗卫营中的佼佼者,且也出过多次任务,战绩可查。”
裴明绪微微颔首:“那暂且就这八人。让那四个小的贴身伺候珩儿,平日里也能给珩儿当个玩伴。不过那四人,先让你宋主子过目下,若是她觉得不合适,便再换四人,年龄不必拘于十二岁,小一些即可。”
“至于那四名暗卫,除了贴身护卫珩儿,还需轮流教导四个小的武艺。”
“那四名暗卫如今在何处?”他接着问道。
“燕十二等人如今还在外,刚结束任务,尚需几日才能回京。”王升如实答道。
裴明绪吩咐道:“传信让他们加急回京,务必在前往西山行宫之前赶到。”
“是。”王升领命。
裴明绪突然问道:“青衣卫的人还盯着府上?”
王升点头,“殿下,已撤去大半,如今只有之前三成的人还守着。”
裴明绪闻言,若有所思。片刻后他吩咐道:“燕十二等人进府时,可以露了行踪,让青衣卫知晓,他们是本王特意为珩儿寻来的暗卫。”
“是,殿下。”王升虽有些不解,但仍是应下。
裴明绪又问:“父皇对珩儿天生神力一事如此重视,可查到缘由了?”
王升面露难色:“回殿下,眼下只查到太祖皇帝当年也是天生神力。”
“只是太祖皇帝驾崩前,曾下令销毁所有关于他天生神力的记载,知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
“至于陛下为何如此重视小公子,臣尚未查明。”
“臣斗胆推测,是否因为小公子天生神力,与太祖皇帝相似?”
裴明绪眉头紧蹙,摇了摇头:“本王觉得,不止于此。”
“若是仅仅因为像太祖,父皇当时得知珩儿天生神力,不会那般欣喜。”
他眸光深邃,语气凝重:“太祖当年毁去所有记载,定是有缘故。”
“你再去查查。”
“黎家世代为史官,自前朝便是史官。你去黎府查查,看看能否查到蛛丝马迹。”
“是,殿下。”王升领命,躬身退下。
裴明绪独自一人坐于书案前,望着桌上的文书,陷入沉思。
他总觉得,父皇那般欣喜,对珩儿又这般重视,绝非仅仅因为珩儿天生神力像太祖那么简单。
这其中,定然还隐藏着什么他不知道的秘密。
但无论如何,护好珩儿,瞒住珩儿天生神力的缘由,才是当下最为要紧的事情。
他已经同赵梦泽和景仲华提过此事,他们二人自会守口如瓶。
桃夭阁,宋昭月端坐于软榻上,指尖轻抚着茶盏,目光落在垂首而立的四个少年身上。
他们身形虽略显单薄,却身姿笔挺,脊背如松,眉眼间透着一股蓬勃的英气,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与期待。
福顺躬身立在一旁,笑呵呵地解释道:“回娘娘,这四人都是殿下命人挑的,今后专门伺候小公子。”
“殿下还特意交代了,若是娘娘觉得不满意,便再换一批。”
宋昭月看着眼前四个神色紧张却又极力掩饰的少年,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茶盏。
“既然是殿下命人挑的,自然妥当。”
她目光落在四个少年身上,语气温和:“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四名少年闻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齐声道:“请娘娘赐名。”
他们心中激动,娘娘愿意留下他们了!
来之前,王统领和福公公就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一定要好好表现,还说若是没能被留下,那便是他们的命了。
如今,能去燕王府小公子身边伺候,无疑是一次天大的好机会。
王统领当年,便是从小跟在殿下身边,一步步成为暗卫统领。
福顺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回娘娘,这几位都是孤儿,出身府上暗卫训练营,按府上规矩,暗卫皆统一姓燕。”
宋昭月微微点头,目光从左至右,带着几分审视,依次打量着四名少年。
她指着最左边那个略显沉稳的少年,说道:“那便叫燕凛吧。”
又指着第二个身形较为矫健的少年,说道:“你叫燕睿。”
接着指着第三个面容清秀的少年,说道:“你叫燕骁。”
最后,她看向最右边那个略显稚嫩的少年,说道:“你,便叫燕翊。”
四名少年闻言,激动地叩首:“谢娘娘赐名!”
宋昭月微微颔首,转头吩咐身旁的白瑾:“白瑾,带他们下去安顿,每人赏十两银子,再去针线房,这两日便给他们每人置办两身合身的衣裳。”
白瑾领命,带着四名少年退了下去。
宋昭月看着四人离去的背影,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思。
殿下特意为珩儿挑选了这四个少年,想来也是为了珩儿的安全着想。
这四个少年虽然年纪尚轻,但既是从暗卫训练营出来的,想来身手也不会差。
只是,仅仅四个少年,真的能护珩儿周全吗?
这马上要去西山了。
她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毕竟自从入京后,风波便不断。这京中的皇子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