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姐不愧是将军府的千金,扰敌军心这一招用得不错。”
刑房门口,一身姜黄色襦裙的京玉款步而来。
方侍郎看到她时,面上的犹豫散去,不同于面对他人时的沉凝肃穆,用一种算得上谄媚讨好的姿态迎了上去。
“十五小姐,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京玉冲他礼貌一笑,话却是对着明月说的:“我若不来,你还不知成了谁的人呢!”
方侍郎忙表忠心,甚至为了证明这一点,已经在吩咐差役将明月绑到刑架上去。
京玉阻止了他的粗鲁,对他道:“你们先出去吧,我有话跟关小姐说。”
方侍郎带着人出去后,明月才挑眉,对上对面笑意盈盈的人。
“京小姐让我很意外。”
她原以为方侍郎是皇后的人,但是从方才的情况来看,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
即便听命于皇后,方侍郎也是一个五品大员,对京家一个千金小姐可以客气,却不用谄媚。
方侍郎的样子,就像是皇后亲自来了一样。
这多少有些不合常理。
而往往越不合常理的事,却越容易发生。
京玉不置可否,同样说了句:“关小姐才让我意外。”
捕捉到明月眼里一闪而逝的疑惑,她像是找到了表达的兴致,继续说:“我想象中的将军府千金,应该是一位英姿飒爽、不拘小节的人,或许有几分姿色,但比起京中闺秀来,还是有差距的。可你却完全在意料之外,不仅生了副令人动心的好样貌,还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聪慧才气。”
虽然是夸人的话,明月却没有一点被夸的愉悦。
她知道京玉还有话说。
“就因为如此,那样淡薄的一个人都对你刮目相看。我多少有些不甘心,明明我才是那个默默关注他多年的人,为什么你一来就夺走了他的全部视线?不过现在我想明白了,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就算是他,应该也不例外吧,所以我想看看,若是他喜欢的美好有一天忽然被毁了,他还会喜欢吗?”
明月知道她说的是谁,欧阳照,她的未婚夫,京玉的心仪对象。
“所以绕了一大圈,你的本意并不是为京招报仇,而是因为你喜欢齐王。”明月揭破了她的心思。
京玉没否认,明月梳理了下思绪,毫不留情打破了她的幻想。
“就算你杀了我,欧阳照也不会喜欢你,失去一件爱而不得的东西,那人只会终生想念,并不会突然换个口味,喜欢上别的。”
把人比作东西,这个比喻的确不怎么好,但道理是一个道理,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渴求。
京玉想毁了她来换取欧阳照的爱意,从一开始就想错了。
京玉的笑脸有一瞬僵硬,但是很快就恢复过来。
“你说的或许没错,但你没有见到那一天的机会了,很快,你就会因故意杀人的罪名身首异处。”
人死如灯灭,欧阳照或许会因此消沉一段时日,但京玉有信心,时间会消磨一切,他的心不可能永远留在一个死人身上。
对于她的笃定,明月生出疑惑,“即便方侍郎是你的人,想要我的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父兄还在前线抗敌,就算不念欧阳照和她的关系,皇帝也不会让他们胡来。
京玉因她的自信忽然失笑,伸手从袖中拿出一样东西,戴到了头上。
一支梅花玉簪,那是明月的,欧阳照送她的及笄礼,这几日她一直戴在头上,在来的路上被方侍郎让人卸走。
“天都容易变,何况是人?这个世上最可信的永远是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临走前,京玉对她道:“生命的最后时光,希望你好好享受了。”
翩然的身影消失在刑房门外。
方侍郎重新进来,刑房门被重重关上,身上的绯色官服此时像染了血。
随手拿起被火烧得通红的烙铁,他道:“十五小姐让本官好好招待你,你就尽情享受吧!”
临时召开的大朝会上,皇帝刚再次下了让关远山从北地赶往南境的八百里加急文书,绯色官服的方侍郎排众而出,上报了京家长房嫡孙京招被杀一事。
这事皇帝肯定知道,但或许是因为镇南王造反之事,皇帝还没来得及过问。
皇帝听他说完,问的第一句是:“这案子怎么是刑部来审?”
方侍郎有恃无恐,将那日回答明月的话一模一样说出来,皇帝点了点头,复看向京兆府尹的方向。
“这事你知道吗?”
府尹忙出来回话,“回陛下,此事长安县令曹大人跟下官禀过,下官也派人问询了相关证人,案情一目了然,并没有方大人所说的可疑之处。
倒是验尸结果上,有值得商榷之处,曹大人本打算找下官一同商议,没想到方大人动作这么快,嫌犯和死者都被刑部接管。”
“陛下,复核一事本就刑部之责,下官不过按章办事。”方侍郎慌忙分辩。
皇帝并没怪罪的意思,“朕只是问问,既然刑部接手了,如今可有结果?”
“回陛下,经审问,案情已然明了,犯人也已亲口认罪,这是口供。”
内侍接过递来的文书,呈给了皇帝。
皇帝不看内容,只道:“眼下正是多事之秋,人先关着吧,等一切尘埃落定,再行处置。”
“陛下,万万不可。”皇帝话音才落,左相薛承业已经站出来反对。
皇帝眯眼看他。
薛承业继续道:“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关氏女杀害京家长子嫡孙案情证据已明,理应按律处置,就算念及关大将军往日功勋,罪就是罪,不可姑息,否则此口一开,后患无穷。”
他的话直接将皇帝所为归为徇私,皇帝若在推脱,就正印证了他的话。
皇帝睨着他,薛承业并不惧与他对视,甚至鼓动其他臣子,“臣所言句句都是为陛下考虑,陛下要管理天下,就要对天下百姓一视同仁,律法既定,就该依法行事,为一人枉顾王法公道,让天下百姓如何信服?”
很多大臣紧随其后,就是往日不站队的那些人,此时也纷纷站出来劝诫皇帝,说是劝诫,其实是指责加威胁。
说到最后,甚至牵扯到皇位之上,说要是他处事不公,会遭到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这次镇南王起兵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