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龙骧军,说是燕军,其实目前对燕军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毕竟昨天才投降了,他们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秦军,战无不胜的大秦锐士!
他们奋勇杀敌,向前冲杀,一个个如同厉鬼一样,把眼前的川军当成了前天晚上的燕军,要一雪前耻,证明自己的悍勇。
当然,燕军的军功制度,也让他们很动心。
秦军不怕打仗,不怕杀人,就怕杀人后没奖励。
财帛动人心,再加上要出气,这一支秦军直接把川军给打蒙圈了。
白武安亲自上阵指挥,向着前方冲击,不断的压迫着敌军的防线。
他们没有去包围敌军,他的兵力本来就是劣势,包围敌军不现实,他就是中央突破,搅乱敌阵,杀崩敌人,至于追击的事情,那是骑兵的任务。
他一路向前推进,很快便看到了川军主帅肖雷的大纛旗。
肖雷也看到了白武安。
“白武安!你这个畜牲!”
肖雷从马上站起来,遥遥指着白武安大骂道,
“我们川军千里迢迢过来支援你们秦国,可你们现在却背叛了我们,避免倒戈一击,帮助燕国来打我们川军。
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你们秦国和燕国蛇鼠一窝!
我们川军就不该来,不该来管你们的死活!”
肖雷看到白武安的一霎那,肺都要气炸了。
果然是特娘的白武安带着秦军来打他们了。
他们的川军,大老远的从成都跑到了咸阳,跨过那么多艰难阻碍的山路,一路上跋山涉水,丝毫不敢怠慢,在楚军停留在魏国边境不顾魏国死活的时候,他肖雷带着川军马不停蹄的来咸阳,全心全意就是为了救秦国。
结果倒好,秦军当世名帅白武安,带着秦军过来干他了。
这种落差感,谁受得了啊。
这就是背叛,赤裸裸的背叛。
你白武安若是假意投降燕军,出来后跟川军一起击败燕军,然后救出皇帝,光荣复国,肖雷还能敬白武安是一条好汉。
可他没想到,白武安才投降一天,就对燕军死心塌地了。
不是,你凭什么啊?
他不知道的是,有一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
白武安在秦国,处处被提防,攻讦陷害,秦皇防他如防洪水猛兽。
而大燕的兰陵王,却与他相谈甚欢,许多理念都是一模一样的。
身为自己人的秦皇夺他的兵权,软禁他,害的他的嫡系兵马全军覆没。
身为敌人的兰陵王,却给他送盖了玺印的封条,让他贴在门上,保护他的家不受乱兵侵害。
身为敌人的关寿长,更是在拿下咸阳城后,请他这个旧敌出身,给他兵马粮草军械,让他再次掌权,带兵打仗,对他毫不设防,完全信任。
二者一比,高下立判。
而且白武安心里也有一杆秤,他不忠于秦皇,但是真心爱护秦地百姓。
如果他帮川军杀燕军,帮秦国复国,那么兰陵王还会带着燕军打过来,到时候愤怒的燕军指不定会怎么屠杀秦地百姓呢。
他只想让战争早点结束,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白武安看着肖雷,嘴角挂起一丝轻笑。
在去年的时候,按照他的计划,秦国应该先攻川国,然后聚两国之力,抵御燕国,占据川国后,便进可攻退可守了。
而要打川国,首先要打的便是肖雷。
只是没想到,原本宿命中,他该与肖雷的一战,变成了在咸阳城外的战争。
二者注定是敌人。
白武安指挥着大军,向前冲杀,目标直指肖雷。
肖雷身边很凝聚了许多的川军主力,还都是精锐,与燕军死磕着。
现在双方的战场,全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白武安的龙骧军像是一把利剑一般,直插川军腹部,而两侧的川军则在攻击着他。
肖雷南边的那一部分,则是白马军在欢乐的左右冲杀,搅的一团乱。
从天空上看,双方大军你来我往,打的十分激烈,但总体上看,黑旗已经将棕红旗给完全包裹住了,分割包围,没有给棕红旗留下半点生存的余地。
就像是下围棋一样,黑子几乎已经完全获胜,白子已经没有气了,只是垂死挣扎罢了。
战争,一直在持续着,从早上打到了中午,从中午打到了下午。
双方一直都是在不停的厮杀,厮杀神雷火炮也在不断的发射。
咸阳城南部那广袤的平原上,到处都是战场,到处都在厮杀。
血与火的碰撞,是生命的快速凋零。
每一次大型的军团会战,都是一场血腥残酷的绞肉机。
而燕军,就是擅长大型军团会战。
燕军的每一位统帅都是优秀拔尖的,都有着独立指挥作战的能力,并且取得胜利的本领。
难道这是因为,所有的人才都出生在燕国本土那一片弹丸之地了吗?
其他整个天下都没有几个人才吗?
当然不是!
全天下哪个地区都有人才,都是能人辈出的。
可只有在燕国,出身平凡的人才,才有出头的机会。
那是沈长恭知人善任,敢于提拔平民来做将帅,挖掘人才,发挥他们的才能。
而且沈长恭用人不疑,只要对方有本事,哪怕是敌军的主帅呢,都能直接挖过来用,毫不犹豫的将对方旧部给他,让他来指挥作战。
放眼燕国的十几个军团,一半统帅都不是燕人出身。
但这些人,都被沈长恭豁达包容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能够为他所用。
所谓火炮、神雷,并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
大燕能够战无不胜,靠的是沈长恭的开明和慧眼识人。
一日战场,川军大败!
四十万川军,被燕军包围起来乱砍乱杀,到了傍晚时分,已经损伤了一半有余。
通常情况下,两军会战,一方损伤超过三成,便已经是败了,军阵都乱了,没法打了,就会撤军。
肖雷也想撤军,但是撤不掉。
主力被包围,他这边后面还有白马军虎视眈眈,根本撤不出去。
燕军山呼海啸着“投降不杀”四个字。
川军主力那边,一些损失惨重被包围的兵团,已经开始陆续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