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真相的楚瑶泪流满面。
她到现在才知道,自己心爱的郎君已经离开了人世。
自己藏在山上的这几个月里一直心心念念,期待着未来某一天能与郎君重逢,现在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
她拿起了剪刀刺向自己的脖颈。
“楚姐姐不要啊……”
柳雪赶紧阻止。
“郎君不在了,我活着也没有了意义……”
楚瑶的双眼失去了神采,一片死灰。
“不要啊……”
柳雪心急如焚,一边拽住她的手,一边劝说:“夏侯大将军他好不容易才救下你,你就这样死了,他泉下有知肯定不会瞑目的。”
“他……”
一提起郎君,楚瑶眼泪又流了下来:“……他到死都没来见我一面。”
“他应该是怕暴露你的位置,怕被郡主知道你还活着,都是为了保护你。你别这样,大将军他肯定也不希望你这样的……”
柳雪趁机夺下她手里的剪刀,说出了后来夏侯尙离开她之后发生的事情。
那时候夏侯尙每天浑浑噩噩、郁郁寡欢,一有空就跑去当初埋葬楚瑶的坟地,以解相思之苦。
最后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我……”
楚瑶听后心中却越加悲伤:“他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却什么都做不了……”
柳雪将剪刀藏好,又拽住她的手继续劝说:“你可以好好活下去,不要辜负大将军为你做所的一切。”
“呜……”
楚瑶悲伤的掩面哭泣。
见她暂时不再轻生,柳雪一边拍着她的背,一边继续安慰。
良久之后,楚瑶停止哭泣,抹着眼泪抬起头:“我要去他的墓前看看他。”
“现在恐怕不行。”
柳雪一脸为难:“现在出去的话,怕被人看到。山下还有我爹的人在看着,我都出不去。要是被我爹知道就麻烦了……”
“我一定要去看看他,请你帮帮我。”
楚瑶拉着柳雪的手乞求道。
“那……”
柳雪想了想:“那等我想想办法。”
“好的,谢谢你柳雪妹妹。”
楚瑶说着就要跪下,柳雪急忙把她扶住:“我也只能试一试,能不能出去还不一定。”
看着一脸悲伤与失落的楚瑶,怕她再做傻事,便想和她多说说话,同时也是好奇:“楚姐姐,你们……你和夏侯大将军真的如外面传说的那么恩爱吗,能跟我说说你们的事吗?”
“嗯……”
听说柳雪能帮她,楚瑶也有了点念头,开始诉说起了自己与郎君的故事。
接下来连续好几天,柳雪都偷偷跑来找楚瑶,听她说两人的过往。
听着听着,柳雪对那个文韬武略的夏侯大将军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她爹柳酉为虽然是文官,却一直跟着夏侯大将军,并且深得信任。
以前夏侯尙来过柳家几次,她也见过对方的模样。
当时只觉得这位南征大将军与想象中有些出入,他太年轻,还很俊秀,完全与以往的刻板不太一样。
现在又听楚瑶说起更多的生活琐碎,了解到了这位在世人眼中威名赫赫大将军的另一边。
他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对人和善,特别是在楚瑶这个婢女面前,没有丝毫身份芥蒂,两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这完全打破了柳雪以往认知,她从来没有想过一位尊贵的侯爵大将军会有这样的一面。
随着了解更加深入,再结合世人对他痴情的种种传说,她也对这位夏侯大将军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情愫。
每夜入睡的时候,那张陌生又熟悉的脸都会出现在她的梦中。
柳雪知道,这是自己情窦初开。
想要抑制这种想法,却怎么也控制不住。
有空的时候,她还会默默跑去夏侯尙的墓前,带去贡品,替他扫墓。
一个人呆呆的看着墓碑,思绪飞向天外。
终于在某一天,她找到了机会,准备带楚瑶出山。
那天柳酉为正好要出城去办事,要一个月才会回来,还带了很多随从侍卫。
后山的人也撤走了,只剩两个看山门的。
她趁机带来了男装,与楚瑶一起乔装打扮,然后两人趁着夜色下了山。
柳雪故意发出声响,引开了看门的两人,楚瑶趁机跑了出去。
一路都很顺利,楚瑶来到了墓前。
她在墓地里哭了一整晚,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回过神,摸出了藏好的短匕准备自刎。
她想要死在郎君的墓前,陪着他。
可就在这时,那个老道姑出现了。
她说要收楚瑶为徒,楚瑶却责怪她没有再用假死丹帮郎君脱身。
最后老道姑见她实在顽固,便说如果她踏入修行,便还有与夏侯尙再续前缘的可能。
楚瑶不相信,她将郎君的死都怪在了老道姑身上,想要替郎君报仇。
可她失败了,她不是老道姑的对手,杀不掉对方。
于是便决定佯装拜师,打算学会了本事之后再杀她。
做好决定之后,楚瑶偷偷回到了山上收拾东西,顺便向柳雪告别。
然而她回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是郎君那位正妻郡主的贴身婢女。
对方似乎也认出了她,匆匆跑回了府邸。
楚瑶知道事情败露了,不敢再去柳家后山,怕连累他们。
于是直接去找到老道姑,当天就离开了。
……
柳雪被下人捉回宅邸之后,一直等到天黑才又悄悄逃出来。
可到后山却没有见到楚瑶。
她怕楚瑶出事,便叫自己的丫鬟去街上打听。
然而一连好多天过去了,楚瑶却依旧不见人影,也没有任何消息。
她猜测楚瑶姐姐应该不会不辞而别,会不会已经轻生殉情了?
为此她很内疚,感觉是自己害了楚瑶姐姐。
她也为自己对夏侯大将军的情愫感到羞愧,虽然只是想想。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突然一群官兵冲进家里,说他们私藏要犯。
她爹柳酉为已经在外面就被抓进了牢房。
整个柳家的人都被抓走,还被抄了家。
后来在牢里见到柳酉为她才知道,是楚瑶的事情败露了。
那位郡主将事情告到了文帝那,文帝派了城里的一个本家封侯来亲手处置他们。